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惠

作品数:19 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稻田
  • 4篇水稻
  • 4篇灌区
  • 3篇氮肥
  • 3篇引黄
  • 3篇引黄灌区
  • 3篇生育
  • 3篇生育期
  • 3篇宁夏引黄灌区
  • 3篇吸氮
  • 3篇SPAD
  • 3篇不同生育期
  • 3篇N
  • 2篇氮肥施用
  • 2篇淤土
  • 2篇增温
  • 2篇施用
  • 2篇排放特征
  • 2篇全球增温
  • 2篇灌淤土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宁夏职业技术...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宁夏广播电视...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阿克苏地区农...

作者

  • 19篇张惠
  • 11篇杨正礼
  • 9篇张晴雯
  • 8篇易军
  • 3篇陈媛媛
  • 3篇王永生
  • 3篇王明
  • 3篇罗良国
  • 3篇左莹
  • 2篇张萍
  • 1篇贾继增
  • 1篇曹雪丹
  • 1篇马春骥
  • 1篇赵明
  • 1篇付金东
  • 1篇付雪丽
  • 1篇张爱平
  • 1篇魏鹏
  • 1篇尹爱军
  • 1篇杨世琦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酿造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轻工科技
  • 1篇第15届中国...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绿茶茶园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性分析及肥力质量评价
土壤与茶树的优质高效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茶树生长所必需的水分、营养元素等物质主要都是通过土壤进入体内。茶园土壤环境质量亦引起人们的关注,茶园土壤养分的理化性状、空间变异特性及土壤肥力评价和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
张惠
关键词:土壤养分重金属肥力质量
文献传递
我国富士苹果产地溯源指纹信息筛选与判别研究
张惠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氨挥发损失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采用密闭气室间歇式抽气法研究了黄河上游灌区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量为N 27.6~94.1 kg/hm2,肥料氮损失率为16.4%~22.2%;不同施肥阶段氨挥发损失持续时间为10 d左右,氨挥发最大峰值均发生在施肥后2~3 d;分蘖肥后氨挥发损失量最大,损失量占全生育期损失总量的27.1%~37.0%。温度、光照、pH值是黄河上游灌区氨挥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稻田田面水铵浓度与氨挥发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稻田氨挥发损失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习惯施肥(N300)相比,减氮20%(N240)及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N240-1/2OM)均能有效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且这两个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最佳模式。
张惠杨正礼罗良国张晴雯易军王永生陈媛媛王明
关键词:稻田施肥氨挥发
玉米浆在氨基酸发酵工业中的作用被引量:21
2013年
玉米浆作为最为廉价的有机氮源,是湿磨法生产玉米淀粉时的副产物,其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生长因子,可促进菌体生长、提高发酵产酸、提高糖酸转化率,在氨基酸发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玉米浆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针对其在谷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发酵代谢过程中的影响,以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玉米浆,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能。
左莹张萍张惠
关键词:玉米浆氨基酸发酵工业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黄河上游灌区水稻中高产区过量施肥现象十分突出,氮肥过量引起土壤氮素盈余,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直接或潜在威胁。稻田氮素气态损失是灌区农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氮肥过量施用加剧了氮素的气态损失,由氮素气态损失引起的大气氮沉降...
张惠
关键词:稻田氮素平衡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N_2O排放特征被引量:20
2011年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高产区过量施肥现象十分突出,氮肥过量施用引起土壤氮素盈余,导致N2O排放量增大,由此引起的温室效应引起广泛关注。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黄河上游灌区稻田不同施肥处理下N2O排放特征。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包括常规氮肥300 kg/hm2下单施尿素和有机肥配施2个处理,分别用N300和N300-OM代表;优化氮肥240 kg/hm2下单施尿素和有机肥配施2个处理,分别用N240和N240-OM代表;对照不施氮肥用N0代表。试验结果得出,灌区水稻生长季稻田土壤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前及水稻生长的中后期,稻田氮肥施用、灌水及土壤温度的变化对N2O排放通量影响较大,不同处理水稻各生育阶段N2O累积排放量与稻田土壤耕层NO-3-N含量动态变化显著相关。稻田N2O排放不是黄河上游灌区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但灌区稻田N2O排放的增温潜势较大;稻田氮肥过量施用会显著增加N2O排放量,在相同氮素水平下,有机肥配施会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2O的排放量(P<0.01)。优化施氮能有效减少灌区稻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稻田不同处理的水稻整个生长季土壤N2 O排放总量为2.69—3.87 kg/hm2,肥料氮通过N2 O排放损失的百分率仅为0.43%—0.64%。在灌区习惯灌水和高氮肥300 kg/hm2时,N300-OM处理的稻田N2 O排放量达3.87 kg/hm2,在100 a时间尺度上的全球增温潜势(GWPs)为20.76×107 kg CO2/hm2;优化施氮240 kg/hm2水平下,N240和N240-OM处理的N2O累计排放量较N300-OM处理,分别降低了1.18 kg/hm2和0.57 kg/hm2,在100 a尺度上每年由稻田N2 O排放引起的GWPs分别降低了6.33×107 kgCO2/hm2和3.06×107 kg CO2/hm2。
张惠杨正礼罗良国张晴雯易军杨世琦陈媛媛王明
关键词:稻田氮肥施用N2O排放
抑制剂NBPT/DCD不同组合对灌区碱性灌淤土中氨挥发及有效氮积累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抑制尿素土壤氨挥发损失和提高土壤有效氮积累量有很大潜力,但2种抑制剂配合施用对灌区强碱性灌淤土尿素施用后氨挥发损失和有效氮积累量的抑制作用尚不明确。为此,选取灌区碱性灌淤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试验,设置NBPT与不同浓度DCD组合下的6个处理,对照为单施尿素,研究NBPT及其与不同浓度DCD组合下的尿素土壤氨挥发和有效氮积累量的变化特征及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没有添加抑制剂的碱性灌淤土中,尿素施用后短期内(3 d左右)土壤氨挥发速率和NH+4-N积累量达最大值;在施肥后第8 d土壤氨挥发总量和NO-3-N积累量达最大值;添加抑制剂NBPT/DCD可显著降低施肥初期(5 d内)氨挥发速率,且有效减少施肥初期累积氨挥发量;单独添加相当于尿素氮量0.1%的NBPT,累积氨挥发量较CK降低了64%,施肥初期土壤NH+4-N和NO-3-N积累量显著低于CK。NBPT和DCD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NBPT添加浓度为尿素氮量的0.1%,DCD为1%的低浓度水平下,土壤累积氨挥发量较CK降低了16.7%,同时土壤NH+4-N积累量增加趋势缓慢,但硝化抑制率在施肥的第5 d后快速下降,土壤NO-3-N积累量快速增加,氮素淋溶损失的风险加大;随着DCD添加浓度增加(2%~5%),其硝化抑制率显著增加,土壤NO-3-N积累量显著降低,但氨挥发损失量显著增大;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氨挥发速率与NH+4-N积累量呈正相关,与NO-3-N积累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得出,0.1%NBPT配施2%~3%的DCD时,土壤氨挥发损失量相对较低,土壤有效态氮积累量较高,且在土壤中滞留时间相对较长,可推荐为灌区碱性灌淤土尿素氮肥与2种抑制剂配施的最佳组合。
张惠王志国张晴雯丁金英尹爱军左莹
关键词:NBPTDCD氨挥发
玉米糖渣成分分析及酶解法提取蛋白的工艺优化被引量:3
2015年
以玉米淀粉糖渣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法水解糖渣中的蛋白,并优化酶催化法提取蛋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糖渣中蛋白含量最高33.1 g/100 g,尤其是谷氨酸、亮氨酸等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符合开发成为调味品或食品添加剂的基本要求;通过不同酶品种水解糖渣进行蛋白提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提取率最高29.02%;采用单因素结果分析结合正交实验优化糖渣中蛋白分离工艺,结果为提取温度45℃,p H11.5,加酶量1%,料液比1∶11(体积比),提取时间为3 h时提取率可达39.77%;对所提蛋白中氨基酸组分分析可知谷氨酸、亮氨酸含量较糖渣中含量增加最多,分别可达8.332和6.089,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潜力。
左莹张萍曹雪丹张惠张新华
关键词:酶法提取蛋白
青铜峡灌区水稻田化肥氮去向研究被引量:26
2010年
青铜峡灌区是我国古老的特大型灌区和粮食主产区之一,灌区农田氮肥的过量施用已经导致化肥氮向水体流失.用15N示踪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青铜峡引黄灌区习惯灌溉量条件下水稻田化肥氮素去向.结果表明,施氮量为当地习惯施氮300kg.hm-2时,水稻吸收的化肥氮在籽粒中最多,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45.93%,吸收的土壤氮约占52.63%;作物中的回收率为27.90%,在0~90cm土壤中的残留率为23.31%,作物-土壤体系中的回收率为51.21%,氮肥的损失率为48.79%;氮肥除了被当季作物吸收和部分以矿质氮残留在土壤中外,灌区19×104hm2的水稻田化肥氮年流失量为2.78×104t,生产1000kg水稻(净籽粒),排放纯氮20.17kg;在0~90cm土壤层中均有化肥氮残留,残留化肥氮主要富集在表层0~30cm,在60~90cm检测到化肥氮,说明青铜峡引黄灌区在习惯灌溉量条件下,水稻田当季的化肥氮淋溶到90cm以下,成为浅层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
张晴雯张惠易军罗良国张爱平王芳刘洳亮杨正礼
关键词:灌区水稻田
冬小麦-夏玉米“双晚”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及资源效率研究被引量:75
2009年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淮平原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的"双晚"增产及资源高效的效应,选用2个中熟冬小麦品种和2个中晚熟夏玉米品种,于2006—2008年先后在河南温县和焦作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作物群体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参数定量指标及光温资源的分配利用。结果表明,冬小麦晚播产量降低不明显,夏玉米晚收产量显著提高747~2700kghm?2,"双晚"周年产量21891~22507kghm?2,比对照提高442~2575kghm?2。冬小麦晚播平均叶面积指数、每平方米穗数和穗粒数降低,但平均净同化率、收获指数和粒重提高达5%显著水平;夏玉米晚收平均叶面积指数、收获指数、生育期天数和粒重均显著提高。"双晚"栽培优化了周年资源分配,提高生育期与光、温资源变化的吻合度,其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22%~10.86%和0.47%~11.56%。小麦和玉米品种的遗传类型是影响"双晚"栽培技术的关键。因此,选用小麦晚播早熟高产和玉米长生育期晚熟品种,通过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将小麦冗余的光温资源分配给C4高光效作物玉米,是提高周年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付雪丽张惠贾继增杜立丰付金东赵明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