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广斌

作品数:32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篇内障
  • 19篇白内障
  • 15篇晶状体
  • 13篇人工晶状体
  • 8篇手术
  • 8篇超声
  • 8篇超声乳化
  • 7篇角膜
  • 6篇激光
  • 6篇虹膜
  • 6篇飞秒
  • 5篇植入
  • 5篇近视
  • 5篇飞秒激光
  • 5篇高度近视
  • 4篇有晶状体眼
  • 4篇有晶状体眼人...
  • 4篇晶状体眼
  • 4篇虹膜固定型
  • 4篇并发

机构

  • 28篇厦门大学
  • 6篇暨南大学附属...
  • 4篇南昌大学第一...
  • 4篇厦门大学附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32篇张广斌
  • 13篇毛祖红
  • 12篇王乐
  • 12篇陈伟
  • 10篇刘莲
  • 8篇何雪洪
  • 7篇钟敬祥
  • 7篇叶向彧
  • 6篇邵毅
  • 5篇毛益辉
  • 3篇李孟琼
  • 3篇裴重刚
  • 2篇余瑶
  • 2篇何建梅
  • 2篇陈乐磊
  • 2篇王桂芳
  • 2篇陈伟
  • 2篇谭叶辉
  • 1篇付新元
  • 1篇李凯军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眼科...
  • 5篇眼科新进展
  • 4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crySof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评估AcrySof散光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R) Toric IOL)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角膜散光>0.75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只眼.按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5例18只眼)植入AcrySof(R) Toric IOL,B组(21例24只眼)植入AcrySof(R) Natural IOL.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残余柱镜散光、AcrySof(R) Toric IOL轴位旋转稳定性、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对比情况,以及术后问卷形式调查远视脱镜率及满意度.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远视力≥0.8者,A组分别占66.7%(12/18)、72.2%(13/18)、72.2%(13/18);B组分别占33.3%(8/24)、37.5%(9/24)、37.5%(9/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最佳矫正远视力≥0.8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数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残余散光度数,A组分别为(0.66±0.48)D、(0.74±0.35)D、(0.73±0.34)D;B组分别为(1.57±1.03)D、(1.42±0.67)D、(1.35±0.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月AcrySof(R) Toric IOL平均离轴旋转<5°.远视脱镜率:A组为72.2%(13/18),B为37.5%(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视物满意度为77.8%(14/18),高于B的41.7%(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无明显视觉不良症状及并发症.结论 AcrySof(R) Toric IOL是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一种有效方式,并且其具有良好地轴位旋转稳定性.AcrySof(R) Toric IOL与普通人工晶状体相比可明显改善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远视力,并降低术后戴镜率.
王桂芳钟敬祥张广斌蔡锦红陈伟陈燕
关键词: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白内障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碎核模式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不同碎核模式下对术中累计超声乳化能量(CDE)、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及术后角膜内皮丢失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15年6-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的患者66例(75只眼)晶状体混浊程度按LOCS III分级,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组:网格+交叉碎核模式(Frag:网格间距400 μm,Chop:八象限分割);B组:圆柱状碎核模式(Cylin-der:直径3 mm);C组:交叉碎核模式(Chop:六象限分割);每组各25只眼。分别收集术前晶状体浑浊程度(LOCS III分级)、术中累积超声乳化能量(CDE)、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及液流量,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三组患者术前LOCS III分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CDE(4.7±2.8)较B组(6.4±3.1)、C组(6.6±3.0)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EPT(23.9±12.0)s较B组(30.8±11.7)s、C组(32.1±12.6)s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4.2±4.3)%较B组(6.7±4.4)%、C组(7.2±4.8)%显著降低(P〈0.05)。三组患者术中液流量及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网格联合交叉碎核模式可有效减少术中累积超声乳化能量(CDE)、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软化晶状体核,减少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范巍张广斌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飞秒激光碎核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最佳矫正视力
LenstarLS900与A超测算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估及比较A超、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差异。方法分析2011年3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50例(80只眼),分别用接触式A超和LenstarLS900光学生物测量两种方法测量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差异。选用SRK/T公式及SA60AT(Alcon)人工晶状体常数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在确定同一度数的前提下比较目标屈光度的差异。结果Lenstar LS900及A超测量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land—Ahman分析显示,两种设备获得的人工晶状体目标屈光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LenstarLS900及A超对白内障术前生物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白内障术前检查。同时,LenstarLS900能测量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视网膜厚度和瞳孔大小等参数,对白内障及屈光性手术的能提供更多生物信息。
王乐张广斌叶向彧毛益辉何雪洪
关键词:白内障生物测量人工晶状体
虹膜夹持型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29例手术护理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前房型有晶体眼虹膜夹持型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护理。方法:高度近视患者29例(54眼),近视度数在-9.00D~-22.5D之间,散光≤-3.0D,术前精心术眼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降低眼压,行术眼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对术前术后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经过护理,29例患者能密切配合手术,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善的护理措施是虹膜夹持型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强调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给予正确的出院健康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部分。
何建梅张广斌刘莲
关键词:高度近视前房型人工晶体护理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飞秒激光技术在白内障手术方面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作为一项新的技术也有学习的曲线和与此项技术相应的并发症出现,针对并发症作出相应的处理。
张广斌
关键词: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并发症
囊袋张力环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54眼)马凡综合征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在晶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将囊袋张力环植入晶状体囊袋后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疗效和并发症等。结果 32例54眼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者15眼,0.3~0.6者36眼,<0.3者3眼。随访期间未发现人工晶状体脱位、眼压升高及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囊袋张力环应用于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摘出手术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避免或减少玻璃体脱出,是马凡综合征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有效辅助手段。
刘莲张广斌钟敬祥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囊袋张力环
白内障术后干眼研究
第一章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常规白内障手术术后干眼比较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干眼的差异方法:病人入选后,按照以下顺序测试所有入选受试者:眼表面疾病指数(Ocular Sur...
张广斌
关键词:干眼白内障飞秒激光干眼白内障睡眠时间
先天性无虹膜患者早期角膜形态及厚度特点
2013年
目的先天性无虹膜(congenitalaniridickeratopathy,CAK)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眼病,文中研究通过对比观察CAK早期患者的角膜地形图,以了解此疾病角膜的形态及厚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2名(24只眼)健康志愿者及12例(24只眼)临床确诊为CAK早期患者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了解CAK早期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参数改变特点。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眼轴长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冈形态上,CAK早期患者椭圆形、不规则蝴蝶结形和不规则形地形图的比例以及扁平角膜比例均明显升高。角膜地形图参数中,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3mm区屈率(meanK)、模拟角膜屈率(simK)、角膜厚度指数(Cornealthicknessindex,CTI)、角膜3mm区不规则性(3.0mm ZoneIrreg)及5mm 区不规则性(5.0mmZoneIrreg)等在CAK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3mm区散光度数(meanA),模拟角膜散光度数(simA)在CAK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九个区域中的其他八个区域的平均角膜厚度明显增加。结论CAK早期患者角膜的屈光力下降及厚度增加。
邵毅王乐余瑶张广斌裴重刚邹文进高桂平毛益辉李凯军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先天性无虹膜厚度
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觉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行双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1.4mm微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与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对比。方法:本文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0例(160眼),年龄48~82(平均69±7.8)岁。男84例,女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眼。Ⅰ组:应用白星技术(WHITE STAR),采用双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1.4mm微小切口人工晶状体(Acri.Smart46s)植入术。Ⅱ组:应用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3.0mm切口单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AMOSenser)植入。观察术后1d、1wk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屈光状态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热灼伤等并发症。术后1d及1wk视力情况:裸眼视力〉0.5的术眼比例Ⅰ组分别为55.0%,81.0%,Ⅱ组分别为34.0%,50.0%。术前及术后1wk散光情况:Ⅰ组分别为0.52±0.28D和0.56±0.32D,Ⅱ组分别为0.49±0.31D和0.72±0.43D,每组术前术后散光度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wk散光度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3.0mm切口组相比,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散光少,视力提高快。
毛祖红张广斌陈伟刘莲何雪洪
关键词:超声乳化微小切口人工晶状体
HSP7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s)7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68例(其中皮质型23例、核型29例、后囊下型1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上皮细胞中HSP70的表达,以8例正常成人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HSP70含量为对照。结果HSP7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454±0.241)和正常人(0.713±0.009)LECs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皮质型、核型、后囊下型HSP70表达也不相同。结论HSP7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细胞保护作用,HSP7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皮质型、核型、后囊下型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刘莲钟敬祥张广斌汪炬高思红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热休克蛋白70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