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 作品数:8 被引量:8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13年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急、预后差、致死率高。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超过6小时即可造成不可逆性神经组织死亡。如何早期发现脑梗塞、指导临床治疗是磁共振成像的目标,本文就近年来磁共振的一些新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张顺 张妍 朱文珍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RI及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的动态变化。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永久缺血组11只、缺血再灌注组11只及对照组8只,于术前及术后0.5、3、6、12和24h分别行单b值、多b值DWI及T2WI扫描,分析表观扩散参数(ADC)、慢速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扩散系数(ADCfast)和快速扩散所占容积分数(Afast)的动态变化,以24hTTC组织染色作为病理对照。结果:永久缺血组ADC、ADCslow和Afast先降低,6h到达最低,而后轻度上升;ADCfast缺血后降低,并持续在一个较低水平。缺血再灌注组ADC、ADCslow、ADCfast和Afast于再灌注1.5h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而后逐渐下降,至24h到达最低水平,且此时与永久缺血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fast永久缺血组与再灌注组只在3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ast再灌注组与对照组只在3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可显示缺血不同时间点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受限情况及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转移过程。 张妍 张顺 汤翔宇 姚义好 张水霞 石晶晶 覃媛媛 朱文珍关键词:卒中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45例脑胶质瘤(低级别22例,高级别23例)。测量平均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相对平均扩散系数(rADC)、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rCBF)、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rCBV)值,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肿瘤不同部位以及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各个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并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和分析其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45例脑胶质瘤瘤体的ADC、rCBF、rCBV值分别大于相应瘤周、大于相应对侧白质的测量值,FA瘤体〈FA瘤周〈FA对侧白质。各量化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的rrCBV、rrCBF分别大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的rADC值小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rrCBF和rrCBV的诊断阈值分别为2.749和3.058,相应的分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00%与91.3%、95.5%,瘤体rADC及rFA值无诊断价值。结论脑胶质瘤的瘤体rCBF、rCBV及ADC值,可以用于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其中,rrCBF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高,rrCBF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 江晶晶 谈晓飞 张顺 张妍 姚义好 覃媛媛 郭东生 赵凌云 朱文珍关键词: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缺血性脑梗死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的参数化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缺血性脑梗死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的参数化特征。方法:16例经临床综合确诊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病例组;6例无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病史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所受试者均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b值为1000s/mm2的临床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b值从0依次递增到5000s/mm2的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单指数或双指数模型拟合求得各量化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快速和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和ADCslow)以及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fast。兴趣区(ROI)测量包括正常组额叶脑白质及皮层区域、病例组的梗死核心区及对侧镜像区。结果:正常组额叶白质ffast值(70.40%±3.54%)高于脑皮质(65.37%±4.66%),而ADC值[(84.89±3.59)%]低于脑皮质[(93.19±9.52)%]。亚急性期组患者,梗死核心区ffast(61.54%±6.34%)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65.56%±4.45%),ADCfast[(140.57±65.13)%]和ADCslow[(13.52±8.68)%]亦低于对侧镜像区[分别为(212.90±123.79)和(21.60±10.23)×10-5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组患者,三个双指数量化参数在梗死核心区及对侧镜像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时脑白质和灰质呈现不同的扩散状态,亚急性期梗死灶核心区的双指数模型参数指标均低于对侧镜像区,而慢性期无明显差异;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的参数化研究可为我们揭示正常及疾病状态下脑组织内更丰富的信息,但其生理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覃媛媛 张顺 张妍 赵凌云 朱文珍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脑梗死 屈颈位二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序列诊断平山病的价值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屈颈位二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MERGE)序列在诊断平山病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性平山病患者的颈髓动态矢状位T1WI、T2WI序列及轴位二维MERGE序列成像资料,测量C6椎体上缘颈髓前后径长度,并分别对脊髓、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自然位和屈颈位状态下,平山病患者C6椎体上缘颈髓前后径分别为(5.7±0.6)mm和(4.7±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5)。7例平山病患者中,4例屈颈位二维MERGE序列见脊髓灰质"蝴蝶状"结构消失,而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序列难以显示。与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序列相比,二维MERGE序列对脑脊液流动伪影不敏感,提高了脊髓与周围结构的对比度,但二维MERGE序列不利于显示硬膜外的血管影像。结论屈颈位二维MERGE序列在显示除流空血管影之外的平山病的病理变化中明显优于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序列,对诊断平山病具有重要价值。 覃媛媛 张顺 张妍 朱文珍关键词:肌萎缩 上肢 颈椎 MiR-34a-5p在MLN8237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小分子AURKA抑制剂MLN8237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细胞转染的方法改变SK-N-SH细胞中miR-34a-5p的表达水平,通过SA-β-gal染色方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衰老及细胞周期情况。运用CCK8检测不同处理下细胞增殖的变化情况。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用来检测细胞中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MLN8237在SK-N-SH细胞中可以通过激活P53/P21通路诱导细胞衰老,同时引起miR-34a-5p表达上调(P值均<0.05)。(2)SA-β-gal染色及流式检测细胞周期显示,过表达miR-34a-5p可以引起SK-N-SH细胞衰老,靶向调控衰老相关靶基因SIRT1的表达,并导致P53、P2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值均<0.05),激活P53/P21衰老通路。(3)将miR-34a-5p抑制剂与MLN8237联用后,与单用MLN8237相比可以减少衰老细胞,降低P53、P21的表达(P值均<0.05),并抑制P53/P21衰老通路,且CCK8结果提示,两者联用可以显著减弱MLN8237对SK-N-SH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值均<0.05)。结论在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中MLN8237是通过激活P53/miR-34a-5p/SIRT1反馈环路来诱导细胞衰老的过程。 曹雨华 刘爱国 王松咪 王瑶 余文 张妍 杨燕 周琦 胡迎 胡群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细胞衰老 P53 RSNA2016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被引量:1 2017年 RSNA2016神经系统方面科学报告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拓展MRI新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1 H-MR血氧定量成像(MOX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扩散峰度成像(DKI)、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及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1)~1H-MR血氧定量成像(MOXI)测量人脑肿瘤氧张力(PO2);(2)MK提供人神经胶质瘤的分子状态的信息;(3)缺血性卒中病灶酸度分级评估缺血半暗带和侧枝循环的情况;(4)扩散加权动脉自旋标记(DW-ASL)MRI测量内源性水渗漏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D)脑血管渗漏、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定量分析AD脑内病理性铁沉积;(5)糖尿病脑损伤的认知功能以及精神疾病功能MR成像。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综述。 石晶晶 张妍 张顺 李娟 李丽 胡颖 申楠茜 王剑 朱文杰 李诗卉 王振雄 朱文珍关键词:脑肿瘤 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脑梗死不同时期的 MR 扩散峰度成像表现 被引量:40 2014年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 DKI)相关参数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对114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DWI及DKI扫描,根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MR检查的时间分为5组,分别为超急性期(发病6 h以内)8例、急性期(>6~24 h)14例、亚急性早期(>24 h~7 d)60例、亚急性晚期(>7~14 d)20例、慢性期(>14 d~2个月)12例。经后处理分别得到ADC及DKI相关参量图。分析比较各扩散参量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并计算不同参量在梗死区域的改变程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各期脑梗死区域各参量平均值与对侧正常镜像区域进行比较,梗死区域各参量与检查时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除慢性期外,脑梗死区域在平均扩散峰度( MK)、轴向峰度(K∥)、径向峰度(K⊥)图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张量(D∥)、垂直扩散张量( D⊥)图呈均匀低信号。 MK值在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早期及亚急性晚期脑梗死区(分别为1.331±0.357、1.578±0.453、1.519±0.455、1.403±0.275)较对侧正常镜像区域( MK值分别为0.850±0.236、0.827±0.194、0.865±0.144、0.939±0.21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242、6.907、12.416、5.629,P值均<0.01)。 MK、K∥、K⊥值在急性期、亚急性早期升高到最高峰,其升高幅度远较MD、D∥、D⊥减低的幅度大,随后逐渐减低,并有趋于正常化趋势。 MK、MD、ADC值与脑梗死发病时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4、0.747、0.723,P值均<0.05)。结论 DKI可提供较常规DWI更多的扩散信息,更能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 张顺 姚义好 张水霞 石晶晶 张妍 朱遂强 朱文珍关键词:卒中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