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在兴
- 作品数:27 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1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88%,随访率88.89%,进行为期3-73个月的随访,平均(18±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3.01%。术后1-3年通畅率分别为(81±4)%、(68±6)%、(61±7)%。动脉闭塞25例,二次手术4例,截肢9例。溃疡或坏死创面术后半年愈合率78.85%,1年愈合率83.65%。术后l-3年保肢率分别为(81±4)%、(71±5)%、(65±6)%。结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通过联合腔内介入技术、外科旁路手术及干细胞移植方法的镶嵌式的血运重建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使血管通畅,降低截肢平面,加快创面愈合,提高保肢率,治疗效果显著。
- 林瑞敏余力伟张在兴
- 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行腔内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12例(140条肢体)资料,术后3、6、12个月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开通病变肢体129条,手术技术成功率92.1%(129/140),治疗病变血管164支。术后3、6和12个月下肢缺血临床症状Fontaine分期与术前比较均改善(P<0.01)。术后3、6和12个月足背动脉踝肱指数均较术前的0.56±0.32显著增加,分别为0.97±0.11(t=-13.572,P=0.000),0.85±0.23(t=-11.588,P=0.000),0.71±0.26(t=-6.661,P=0.000)。术后3、6和12个月靶血管的再狭窄率分别为14.4%(23/160)、28.2%(42/149)和43.8%(63/144),无截肢。结论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微创、安全、有效,能迅速恢复下肢血流,改善缺血症状,避免截肢,近期疗效满意。
- 陈占刘军张军张在兴林瑞敏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腔内治疗
- 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1例报告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1例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91%)溶栓治疗成功,血管造影显示血流通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例无效者血管造影显示与治疗前无变化,改行手术治疗。1例在溶栓过程中发生远端血管出血,采取局部压迫止血,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无截肢和死亡者。结论经皮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方法。
- 林瑞敏余力伟欧云松王仲朴张在兴
- 关键词: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疗效
- 多层螺旋CT诊断腮裂癌1例
- 2012年
- 患行男,13岁.半年前发现“颈部肿物”,尤明显不适。入院查体于颈左侧下颌角后方可触及肿物,质硬、固定,无压痛。CDFI示左侧颈动脉前方椭圆形不均质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左侧颈部多发淋巴结影。
- 李大胜张在兴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诊断腮裂颈部肿物CDFI血流信号下颌角
- 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方法被引量:3
- 2002年
- 张在兴黄林平贾振庚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
- 一氧化氮的胰腺保护作用与胰腺组织磷脂酶A_2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03年
- 为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及其与胰腺组织磷脂酶A_2(PLA_2)活性的关系,以5%牛磺胆酸钠溶液胰胆管注射(1mL/kg)制成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以L-硝基精氨酸(L-NNA)为内源性NO的阻断剂,观察内源性NO对胰腺损伤程度和胰腺组织PLA_2活性的影响。发现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可造成胰腺组织明显的水肿和坏死,部分大鼠发生胰腺实质内出血,但胰腺组织内PLA_2的活性并没有显著变化。以L-NNA阻断内源性NO明显加重胰腺损伤,却对胰腺组织局部的PLA_2活性没有影响。结果提示:内源性NO具有胰腺保护作用,但其保护作用可能与胰腺组织局部的PLA_2活性无关。
- 张在兴孙家邦李非张淑文崔叶青孙海晨刘爽
- 关键词:一氧化氮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药物涂层支架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比较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支架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月进行保守或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6例(86条肢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选择药物支架置入术,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43)和介入治疗组(n=43)。常规治疗组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介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1年治疗期内复查血液流变学变化、血管内径、踝肱指数(ABI)以及比较再狭窄和截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电泳时间、AB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 0. 05)。治疗后1年,介入治疗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电泳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均<0. 01)。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电泳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均<0. 01)。治疗后1个月两组ABI均有所提高;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ABI均逐渐下降;治疗后1、3、6、12个月,介入治疗组ABI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 01)。治疗后1年,介入治疗组再狭窄率(23. 25%vs 58. 14%,X^2=10. 840,P=0. 001)、截肢率(2. 33%vs 18. 60%,X^2=4. 468,P=0. 034)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药物涂层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降低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并能改善下肢缺血程度以及降低治疗1年后截肢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 刘军林瑞敏陈占张军张在兴
- 关键词:药物涂层支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再狭窄踝肱指数
- 一氧化氮生物学作用的两面性与急性胰腺炎被引量:5
- 2001年
- 张在兴孙家邦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一氧化氮生物学作用NOS胰腺损伤
- 尿激酶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疗效及对相关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尿激酶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分为导管溶栓组(30例)和系统溶栓组(22例),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血栓溶解率、双侧下肢周径差和凝血指标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不良反应和临床体征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静脉通畅评分、双侧下肢大小腿周径差、临床症状、凝血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导管溶栓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8.5±2.0)少于系统溶栓组(12.4±2.9),P=0.000;血栓溶解率(56.2±26.0)优于系统溶栓组(39.9±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导管溶栓组术后双侧大腿中段、小腿中段周径差明显少于系统溶栓组(P<0.05);导管溶栓组术后下肢水肿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皮肤色泽改变率等均优于系统溶栓组(P<0.05);导管溶栓组牙龈出血发生率(3.3%)显著少于系统溶栓组(27.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少于系统溶栓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PT、APTT、TT值较系统溶栓组显著升高(P<0.05),而FIB值较系统溶栓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较系统溶栓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凝血指标影响显著。
- 刘军林瑞敏陈占张军张在兴张玉林
-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血栓溶解疗法凝血酶原时间
- 表现为胡桃夹综合征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 2006年
- 马向涛张芳吕飙张在兴余力伟林瑞敏王杉杜如昱崔志荣
- 关键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胡桃夹综合征间歇性肉眼血尿口服抗生素感染症状规律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