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锋

作品数:22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内镜
  • 8篇食管
  • 6篇内镜治疗
  • 5篇缺氧
  • 5篇缺氧诱导
  • 5篇缺氧诱导因子
  • 5篇肿瘤
  • 5篇消化道
  • 5篇化道
  • 4篇细胞
  • 4篇封堵
  • 4篇RNA干扰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食管癌
  • 3篇食管肿瘤
  • 3篇缺氧诱导因子...
  • 3篇消化道瘘
  • 3篇螺杆菌
  • 3篇封堵器

机构

  • 2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盛泽医院
  • 1篇南微医学科技...

作者

  • 22篇张伟锋
  • 13篇张国新
  • 6篇施瑞华
  • 6篇王云
  • 5篇金海林
  • 4篇朱宏
  • 4篇曾楷峰
  • 3篇党旖旎
  • 3篇郝波
  • 2篇刘怡茜
  • 2篇司新敏
  • 2篇焦春花
  • 2篇肖斌
  • 2篇唐娜娜
  • 1篇许迎红
  • 1篇叶必星
  • 1篇韩树堂
  • 1篇姜柳琴
  • 1篇都波
  • 1篇叶峰

传媒

  • 7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胃肠病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减重初探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ESG)减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ESG的5例患者信息。主要评价指标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减重效果。结果缝合时间为(66.7±22.75)min,使用缝线(6.16±0.4)根,术中平均出血量40mL。患者术后无恶心、便秘、呕吐、黑便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6.16±0.4)d.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患者体重减少(15.00±1.99)kg,总体重减少百分比为(15.22±2.21)%,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为(50.99±6,54)%.结论ESG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短,安全性较好,是一种较有效的减重方法。
彭磊姜柳琴张伟锋李璇张国新
关键词:肥胖减肥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己糖激酶-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糖酵解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已糖激酶-Ⅱ(HK-Ⅱ)的表达变化及对糖酵解的影响。方法缺氧条件(1%氧浓度)下培养TE13及Eca109细胞,设置不同缺氧时间(分别为6、12、24、48h),并以常氧培养(20%氧浓度)为对照。Western印迹检测HIF-1α及HK-Ⅱ的蛋白表达变化;经RNA干扰技术特异性静默HIF-1α,利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HIF-1α和HK-Ⅱ的表达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常氧和缺氧条件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的乳酸浓度变化。结果①缺氧条件下,TE13及Eca109细胞中HIF-1α表达均随缺氧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P〈O.05),在缺氧12h表达达到高峰,后表达又随时间延长而下降。TE13及Eca109细胞缺氧12h后HK-Ⅱ表达均较常氧培养明显增强(P〈0.05)。②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显示,常氧条件下被干扰的TE13/shRNA和Eca109/shRNA细胞中HIF-1dRNA表达量较未干扰的TE13、Eca109细胞明显减弱(P〈O.05)。HK-ⅡRNA表达结果与HIF-1 RNA一致。③常氧及缺氧培养时,HK-Ⅱ蛋白在TE13/shRNA和Eca109/shRNA细胞的表达均较未干扰的TE13、Eca109细胞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缺氧时TE13和Eca109细胞乳酸分泌量为14.707±3.594和15.062±3.901,较常氧时增多(6.070±1.839和6.891±1.592,P〈0.05)。TE13/shRNA、Eca109/shRNA乳酸分泌量较未静默TE13、Eca109细胞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中HIF-1α及HK—Ⅱ在缺氧条件下表达明显增强,HK—Ⅱ表达及乳酸浓度与HIF-ICt表达密切相关,HIF-1α可能通过HK-Ⅱ影响细胞的糖酵解水平。
唐娜娜朱宏金海林张伟锋何桂钧郝波施瑞华
关键词:糖酵解缺氧诱导因子-1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表浅食管癌患者共920例,其中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460例,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密切随访。结果:ESD组平均手术时间[(74.05±1.84)min]、住院天数[(8.13±0.20)d]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6%)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40.90±6.88)min、(18.96±0.42)d、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完全及治愈性切除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满足ESD手术绝对或相对适应证的患者较外科手术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中符合绝对适应证的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及非治愈性切除是诱发表浅食管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治疗表浅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术后并发症更少,生存率更高,可以作为满足ESD适应证的表浅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魏舒纯刘怡茜党旖旎李璇张伟锋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外科手术
RNA干扰HIF-1α对食管癌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常氧及缺氧培养对RNA干扰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组细胞分别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稳定转染HIF-1α siRNA及空质粒的Eca-109细胞,予以常氧和缺氧培养,缺氧培养时间分别为6、12、24、48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3组细胞常氧和缺氧条件下糖酵解相关基因(Glut-1、LDH-A、HK-Ⅱ)的表达,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3组细胞常氧和缺氧培养下胞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己糖激酶(HK)酶活性。结果:Eca-109细胞缺氧条件下培养,HIF-1α蛋白表达较常氧时增高,干扰细胞常氧下HIF-1α几乎无表达,缺氧后亦无增强。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干扰细胞Glut-1、LDH-A、HK-Ⅱ mRNA和蛋白表达较未干扰细胞明显减弱(P<0.05),干扰细胞胞液LDH、HK活性较未干扰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RNA干扰能抑制Eca-109细胞的HIF-1α基因表达,进而不同程度减少Glut-1、LDH-A、HK-Ⅱ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
张伟锋朱宏曾楷峰金海林施瑞华郝波
关键词:糖酵解RNA干扰缺氧诱导因子-1Α
改良型菇伞状封堵器治疗难治性胸腔胃气道瘘12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评价改良型菇伞状封堵器治疗难治性胸腔胃气道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改良型菇伞状封堵器置入术的12例难治性胸腔胃气道瘘患者。记录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瘘口直径等。记录手术和随访资料,如手术时间和方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分析术后1、6个月的封堵疗效,以及体重指数和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的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1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例,中位年龄(范围)为66.5岁(53.0~69.0岁),中位病程(范围)为7.5个月(3.0~39.0个月),瘘口直径为(9.3±3.4)mm。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封堵器置入术,6例为腔内释放,6例为腔外释放;手术时间为(30.9±9.9)min,封堵时间为(3.5±1.3)min;1例患者术中有少量(<2 mL)出血,2例患者术后自诉有轻微异物感但可耐受;12例患者出院前均恢复经口进食并拔除鼻肠管。12例患者随访(11.3±1.7)个月,初次有效封堵率为11/12,完全封堵率为9/12,2例患者死亡但均与封堵手术或器械无关。12例患者术后1个月的体重指数为(18.5±1.9)kg/m2,高于术前的(17.6±2.3)kg/m2;术后6个月的体重指数为(20.3±2.5)kg/m2,较术后1个月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4.45,P=0.002、0.001)。12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8个维度的SF-36评分分别为(49.6±13.6)、(63.3±13.5)、(75.4±8.6)分,(17.1±11.2)、(33.2±14.5)、(56.0±12.2)分,(30.0±12.6)、(45.0±13.5)、(67.5±8.7)分,(41.3±18.7)、(52.0±15.4)、(68.0±8.2)分,0.0分(0.0~75.0分)、25.0分(0.0~100.0分)、50.0分(25.0~100.0分),87.8分(44.0~100.0分)、90.8分(57.0~100.0分)、100.0分(94.0~100.0分),12.5分(0.0~50.0分)、50.0分(37.5~75.0分)、81.3分(50.0~87.5分),0.0分(0.0~1
李璐蓉刘嘉浩王云张伟锋夏君君赵萍张国新
关键词:封堵器内镜治疗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新型双盘状消化道瘘封堵器治疗10例难治性气管食管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本课题组发明的新型双盘状消化道瘘封堵器(以下简称封堵器)治疗难治性气管食管瘘(TEF)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封堵器治疗的10例难治性TEF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瘘口直径等,分析封堵器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封堵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瘘口封堵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术后1、3个月与术前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和体重指数以评估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0例TEF患者中,男7例,女3例,中位年龄(范围)为64.5岁(49.0~78.0岁),体重指数为(18.0±2.5)kg/m^(2),瘘口直径为(1.2±0.6)cm。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封堵器置入术,封堵时间(范围)为(17.6±7.8)min(7.0~30.0 min),术中有2例少量出血,术后无患者出血,术后住院时间(范围)为(5.9±4.0)d(1.0~12.0 d)。10例TEF患者中,5例瘘口完全封堵,4例部分封堵,1例无效封堵,封堵有效率为9/10。术后1个月随访显示,9例患者进食呛咳症状明显好转,1例患者经更换不同尺寸封堵器(腰部直径为12 mm更换为15 mm)后呛咳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8例患者封堵器在正确位置;1例患者出现封堵器移位,取出封堵器并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例患者因食管癌复发死亡。10例TEF患者术后3个月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和1、3个月的体重指数均高于术前[(70.0±34.0)分比(46.0±10.7)分,(19.32±2.59)、(19.73±2.92)kg/m^(2)比(18.03±2.50)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2.37、-2.82,均P<0.05)。结论临床应用封堵器治疗难治性TEF是安全、有效的。
朱昌李璐蓉张伟锋桑怀鸣叶强王继旺韦建宇张国新王云
关键词:气管食管瘘内镜治疗
RNA干扰HIF-1α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2014年
背景:研究表明大量高度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其分子机制已形成相关假说,但确切机制和关键信号通路尚未明确。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食管鳞癌VM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3种HIF-1α-siRNA质粒,测序后瞬时转染293T细胞,蛋白质印迹法鉴定质粒的干扰效果。将筛选出的pGCsi-HIF3质粒稳定转染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和TE13,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干扰效果,三维培养法观察VM形成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cadherin、EphA2、LN5γ2和MMP2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3个靶位的质粒,其中pGCsiHIF3的干扰效果最好。pGCsi-HIF3稳定转染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和TE13后,与对照组相比,HIF-1α表达明显降低,细胞体外管道形成能力被明显抑制(P<0.05)。常氧下转染组细胞中VE-cadherin、EphA2、LN5γ2均显著下调(P<0.05),MMP2表达无明显差异,且缺氧条件下上述指标蛋白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Eca109和TE13细胞能形成管状结构,HIF-1α可能通过调节VE-cadherin、EphA2、LN5γ2等的表达而调节食管鳞癌VM的形成。
金海林韩树堂曾楷峰肖斌张伟锋施瑞华
关键词:食管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RNA干扰血管生成拟态
内镜下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瘘8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评估内镜下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瘘(RUG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PRP治疗的8例RUGF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PRP治疗相关资料如首次治疗时间、首次治疗后住院时间、有无不良事件等。随访至首次治疗后6个月,评估瘘口愈合情况,记录患者体重指数、健康调查简表评分等。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8例RUGF患者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范围)为58.5岁(27.0~75.0岁),中位病程(范围)为14个月(4~120个月),瘘口最大径为(4.50±2.62)mm,PRP血小板浓缩倍数为(4.02±0.48)倍。首次内镜下PRP注射治疗时间为(21.88±4.52)min,中位首次治疗后住院时间(范围)为2 d(1~2 d),中位治疗总次数(范围)为4次(1~5次)。瘘口愈合时间为(2.57±1.72)个月,7例RUGF患者在首次治疗后6个月内愈合、1例患者瘘口缩小,术中、术后均无不良事件发生。8例RUGF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体重指数,以及健康调查简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20.91±2.15)kg/m^(2)比(18.67±3.21)kg/m^(2)、(86.88±13.35)分比(58.13±20.34)分、100分(0~100分)比0分(0~100分)、(83.06±11.74)分比(56.94±28.86)分、(67.88±26.77)分比(31.88±13.08)分、(81.88±13.87)分比(46.25±24.02)分、(76.56±22.60)分比(37.50±26.73)分、100分(0~100分)比0分(0~100分)、(78.00±17.37)分比(51.50±22.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3.87,Z=2.06,t=-3.03、-4.26、-4.73、-6.06,Z=-2.06,t=-4.32;P=0.012、0.006、0.039、0.019、0.004、0.002、0.001、0.039、0.003)。结论内镜下注射自体PRP治疗RUGF安全、有效,对较小瘘口(最大径≤6 mm)有明显促进愈合作用。
刘嘉浩李璐蓉张伟锋周小玉夏君君张国新王云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内镜治疗
表浅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和临床运用评估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表浅型食管癌(S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运用评估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69例SE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术前诊断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的整体阳性准确率。结果SE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34%(118/769)。淋巴结转移组(118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651例)患者的饮酒情况、肿瘤最大径、组织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6、13.71、40.65、20.04、36.70、61.51,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 cm(OR=1.76,95%CI 1.12~2.77)、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1.92,95%CI 1.23~3.01)、浸润至黏膜下层(OR=2.67,95%CI 1.28~5.56)和有脉管浸润(OR=5.28,95%CI 2.75~10.13)是S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部位相关(χ^2=107.05,P〈0.01)。术前辅助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8%,特异度为59%。术前病理评估病变类型的整体阳性准确率为66.7%(440/660)。术前超声胃镜检查评估浸润深度的整体阳性准确率为27.9%(19/68)。结论对于肿瘤最大径≤2 cm、组织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或中分化、肿瘤位于黏膜层、无脉管浸润的SEC患者,其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对较小,内镜下治疗可行。
沈潇然党旖旎张伟锋董雨张一峰张国新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胃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2018年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近年来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年增长率为3%~5%。原发性胃恶性黑色素瘤罕见,转移至胃者常能找到原发灶。现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胃恶性黑色素瘤报道如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徐萍党旖旎李璐蓉张伟锋张国新
关键词:胃肿瘤黑色素瘤胃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