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帅燕华

作品数:64 被引量:54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同位素
  • 16篇盆地
  • 16篇成藏
  • 13篇生物气
  • 12篇天然气
  • 10篇碳同位素
  • 7篇煤成气
  • 6篇油气
  • 6篇气藏
  • 6篇甲烷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地质
  • 5篇动力学
  • 5篇原油
  • 5篇稳定碳同位素
  • 5篇勘探
  • 5篇分子
  • 5篇柴达木盆地
  • 5篇储层

机构

  • 5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5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石油勘探...
  • 4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澳大利亚联邦...

作者

  • 64篇帅燕华
  • 31篇张水昌
  • 15篇胡国艺
  • 12篇彭平安
  • 10篇米敬奎
  • 8篇魏彩云
  • 8篇邹艳荣
  • 8篇苏爱国
  • 7篇刘金钟
  • 6篇陈建平
  • 6篇张斌
  • 6篇苏劲
  • 6篇何坤
  • 5篇朱光有
  • 4篇王汇彤
  • 4篇李剑
  • 4篇赵文智
  • 3篇熊永强
  • 3篇张文龙
  • 3篇宋娜娜

传媒

  • 6篇地球化学
  • 5篇地质学报
  • 5篇中国科学(D...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第四届中国石...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系有机质生气行为对储层致密化的可能影响及定量化评价被引量:10
2013年
致密砂岩储层中蕴含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且在煤系地层中普遍分布,对储层致密化机制的认识关系到这类油气资源的有效勘探和开发.本文通过恢复煤系有机质在生物化学作用阶段和热成熟阶段的生气过程,发现煤系有机质在生气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CO2,其体积可达烃类气的50%~70%,远远超过现今煤系成因天然气藏中的CO2含量(0~5%).通过地质实例分析,发现缺失的气态CO2相当一部分以固态碳酸盐形式在储层孔隙中沉淀下来.据估算,理想条件下1m3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通过微生物和热力作用产生的CO2,若完全转化为碳酸盐胶结物,体积高达0.32m3,由此可见,该过程对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起重要作用.由于煤生成烃类气和CO2的动力学过程具有不同步性,在弱成岩阶段和高过成熟阶段存在两期CO2规模产气期,与多期烃类气规模产气有所区别.研究指出,通过对具体地区致密储层天然气性质分析,可确定烃类气充注时间和CO2关键生成期匹配性,从而确定致密储层烃类充注和成藏机制,这对于确定致密储层充注机制与模式具有科学和实际意义.需要强调的是,储层致密化过程是有机-无机、水-岩-烃复杂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本文仅指出该过程的重要性,CO2与地层水离子结合转化为自生矿物的时空关系尚待深化探讨.
帅燕华张水昌高阳卢鸿陈建平米敬奎刘金钟胡国艺
关键词:煤系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生烃动力学
成熟烃源岩有机质赋存与生烃模式
深部油气资源研究的难点主要在Ⅰ型和Ⅱ型有机质为主的烃源岩在成熟、过成熟阶段天然气生成机制及潜力评价。考虑烃源岩是因为赋存有机质的存在才成为孕育油气的源泉,有机质特征决定着生烃的方式和能力,是源岩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本项研究...
帅燕华张水昌陈建平蔡报元
关键词:有机质赋存状态生烃模式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北部生物降解成因气及其成藏特征被引量:24
2011年
松辽盆地具有与北美盛产生物气的白垩纪诸盆地最为接近的地质条件,无论维度上还是源岩质量均可以进行类比目前,松辽盆地已探明17个具生物气特征的气藏:干燥系数大(C_1/∑C_(1+)大于0.95);甲炕稳定碳同位素较轻(δ^(13)C_1分布在-60‰~-50‰)。因此,对这个地区的生物气潜力一直给与了极大的期望,这些气藏的赋存条件研究也成了找寻该区生物气聚集的主要立足点。然而综合兮析认为,该区目前探明的"生物气藏"以次生型生物改造气藏为主,是热成因油气遭受生物降解产生的次生生物气与残留热成因甲烷混合而成。主要证据如下:①生物降解导致异构烷烃含量增加、丙烷含量明显减少;②湿气组分的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具有生物降解痕迹;③天然气中氮气含量越高,反映生物活动有关的特征越明显;④生物气藏伴生液态烃均发生过明显的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降解程度、保存条件以及后期热成因天然气有否补充是造成生物降解气特征复杂的重要原因而目前尚未探明原生型生物气的赋存,主要原因是松辽盆地自晚白垩纪—古近纪以来长期处于抬升降温状态,不利于原生生物气的持续形成,更加不利于构造部位原生生物气的保存;只有在稳定性相对较好的区块发育的岩性圈闭中,才可能育原生生物气藏的赋存。最后,总结了次生生物气藏的判别方法和标志,以为同类地区浅层生物气勘探提供参考。
帅燕华宋娜娜张水昌冯子辉朱光有王雪黄海平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生物降解生物气松辽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北部斜坡区构造演化与天然气聚集
从构造演化的观点处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北部斜坡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晚五期的含气性,是动态、整体演化的一个体现.该文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处理了研究区内200余口探井资料,对奥陶系天然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及发...
帅燕华
关键词:中央古隆起古风化壳圈闭鄂尔多斯盆地
文献传递
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甲烷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埋存CO2生物转化CH4技术是利用油、气藏中内源微生物,以埋存的CO2为底物,通过CO2生物还原途径合成CH4的生物技术。此技术因兼备CO2减排的环保意义、生物合成CH4的再生能源意义、延长油气藏寿命和潜在经济收益等优势有着广泛应用前景。CO2的捕集、埋存和油气藏生物多样性为此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油藏中低矿化度的地层水中存在产H2和CH4的微生物,一定的成岩阶段生物气藏成因主要源于代谢CO2/H2的甲烷菌。因此,一定条件下油气藏内源微生物能够生物转化CO2。但是,油气藏埋存CO2生物转化CH4的实现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包括:发酵菌群、产H2菌群和甲烷菌群之间的合作关系;甲烷菌群结构是否合理;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两大菌群之间的竞争和共代谢关系;以及CO2还原需要的H2来源等。相对于已知的代谢途径,油气藏中CO2还原途径可能更加复杂。因此,无论是微生物学家还是石油工程师,通过调控油气藏参数来实现生物合成CH4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埋存CO2生物转化甲烷处于研究的实验室探索阶段,需要突破的瓶颈是寻找合适的油气藏、激活内源微生物实现CH4的再生,达到有经济意义的CH4转化速率和转化率。尽管埋藏CO2生物转化CH4是一个仅有10年研究历史的新技术,相信不久的将来,此项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为人类可再生能源和CO2减排做出贡献。
魏小芳罗一菁刘可禹帅燕华
关键词:CO2减排CH4提高采收率
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成因与成藏特征
本文对松辽盆地北部的生物气藏的赋存条件与成藏特征进行了综述。阐述了该区次生型“生物气藏”成藏条件,成藏特征以及生物气藏的判别方法和标志,为同类地区浅层生物气勘探提供参考。
帅燕华张水昌冯子辉王雪朱光有
关键词:松辽盆地生物气藏成藏条件成藏特征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与地质应用新进展被引量:27
2003年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是在热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甲烷碳同位素值进行数字模拟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在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模拟甲烷碳同位素的整个演化趋势 ,模拟天然气成藏 ,进行精确的气源对比。分析了国外几个典型的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 ,对各模型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并认识到Cramer 3是目前对实验数据模拟效果最好、适用范围最宽的一个模型。在此基础上 ,结合一些研究实例 。
帅燕华邹艳荣彭平安
关键词:天然气稳定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热模拟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TSR效应及气源启示被引量:14
2019年
综合分析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高-磨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储层沥青及膏盐分布等,发现高-磨地区天然气发生过不同程度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反应。主要基于:①天然气中含一定丰度H2S,震旦系灯影组H2S含量为0.6%~3%,寒武系龙王庙组为0.2%~0.8%;其δ^34S值普遍较重(21‰~23‰),为TSR反应产物;②储层沥青S/C原子比介于0.06~0.4之间,远远超过有机质裂解生成沥青中S/C比的最高上限(0.034),峰值甚至超过了TSR反应强烈的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储层沥青的比值(0.06~0.12),为TSR过程无机S加入所致;③四川盆地寒武系底部发育膏盐类沉积,为TSR反应提供了SO4^2-和Mg^2+等物质,灯影组发育富Ca^2+/Mg^2+、贫Na^+/K^+型地层水,证明盐、膏类溶解的普遍性。地层水中相对缺乏SO4^2-,应为TSR反应消耗所致。TSR反应明显氧化乙烷,导致天然气干燥系数增加、δ^13C2变重;TSR反应程度不同造成了龙王庙组和灯影组天然气特征的差异,龙王庙组TSR反应程度相对较弱,天然气甲乙烷碳同位素明显倒转;而灯影组TSR反应程度相对要强,甲乙烷同位素正序分布。考虑TSR效应,恢复原始组成,高-磨地区寒武系-震旦系天然气应有明显的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倒转现象,这种倒转跟该盆地及世界高-过成熟页岩气特征高度一致,暗示高-磨地区主力气源可能为源岩晚期所成天然气。这一认识可以很好诠释甲烷δ^13C1值较重、普遍低于储层沥青这一为现在主流认识(高-磨地区主体为原油裂解气)所不好解释的现象。对于重新认识天然气成藏聚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帅燕华张水昌胡国艺李伟王铜山秦胜飞
关键词:TSR天然气四川盆地同位素
低熟阶段有机质生气特征与成藏可能性分析
随着对浅层气勘探的重视,人们对低熟阶段有机质生气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但是,低熟阶段有机质生气潜力和特征研究更多是基于一些地质实例,还少有这方面的实验报道。本文通过对两种类型的未熟有机质在限定体系下的热解模拟实验,通过生烃...
帅燕华张水昌彭平安邹艳荣熊永强刘鑫钟
关键词:天然气勘查油气成藏油气运移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因类型与成藏条件被引量:18
2011年
近年来在渤海湾盆地发现了多种成因、零星分布的生物气藏,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生物气的成因类型不清、成藏条件不明。为查清生物气的成因类型,分析了生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再结合成藏地质背景,将渤海湾盆地生物气划分为来自烃源岩的生物气和原油降解生物气,前者又包括原生生物气和后生生物气,后者划分为原油厌氧降解生物气和喜氧降解生物气,不同成因的生物气常与热成因气混合成藏。基于上述认识,分析了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的气源条件、储盖条件、圈闭条件和保存条件,认为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气源充足、储集空间发育且具有合适的圈闭,盖层封堵能力、东营运动后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成为制约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的关键。
高阳金强帅燕华王浩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条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