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小莉
- 作品数:35 被引量:134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ADVIA212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个抗干扰测量参数在临床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价ADVIA212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中有形成分计数的优越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ADVIA2120检测与CD37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进行比较,血小板计数与人工计数进行相关调查。在体检标本EDTA-K2抗凝血中加入不同浓度胆红素和乳脂进行血红蛋白(HGB)的干扰试验,以影响度表示。结果比较有核红细胞(NRBC)的百分数和绝对值在两种方法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NRBC干扰白细胞总数测定与CD3700检测校正正后的比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未校正的值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小板计数中,除有血小板凝集时与人工计数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它正常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和有小红细胞干扰组与人工计数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呈正相关。结论ADVIA2120可准确区分NRBC和白细胞,而获得准确的白细胞总数可避免NRBC对白细胞计数干扰。对血小板测定的体积范围较大,可排除小红细胞对PLT测定的干扰,并可提示PLT凝集,筛出PLT假性减少。可避免高血脂和高胆红素对HGB测量的影响,得到可靠的结果,更适宜临床使用。
- 张伟红巫小莉饶沃明杨英为
- 关键词:有核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ADVIA2120
- 丁胺卡那霉素对抗凝剂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血小板的解离作用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丁胺卡那霉素对抗凝剂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①在确诊为抗凝剂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EDTA-K2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内加入丁胺卡那霉素(6.5mg/ml血),在不同时间段作血小板计数,以原液(不加丁胺卡那霉素的抗凝血)作对照。②观察血小板聚集释放的情况:在不加丁胺卡那霉素、抽血后即加丁胺卡那霉素和1小时后加丁胺卡那霉素,用胶原、ADP、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释放。结果用EDTA-K2、枸橼酸钠抗凝的血小板计数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观察血片均有血小板聚集现象,在上述两种抗凝剂中加入丁胺卡那霉素(6.5mg/ml血),血小板计数2小时内稳定;加入丁胺卡那霉素的血小板聚集释放试验比不加丁胺卡那霉素的聚集释放试验的结果稍高。结论丁胺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和解离由于EDTA-K2、枸橼酸钠依赖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的聚集释放没有影响。
- 黄小媛曾华汤勇才巫小莉
- 关键词:假性血小板减少丁胺卡那霉素血小板功能
- 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P-选择素启动子区C-2123G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启动子区C-2123G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广东地区健康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240名该地区汉族人P-选择素基因C-2123G的基因型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P-选择素C-2123G基因型以GG型发生频率最高,各位点各基因型频率:CC型8.33%,CG型42.5%,GG型49.17%;C,G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58%,70.42%,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德国、英国和泰国人群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P-选择素C-2123G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和P<0.05);而与中国成都和湖北地区人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P-选择素启动子区C-2123G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 明凯华雷秀霞巫小莉李碧莲周小棉
- 关键词: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基因型种族
- 实验室不同仪器定期比对程序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建立不同仪器之间定期比对程序,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以参加省临检中心和卫生部室间质评的Sysmex 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为基准仪器,Sysmex XS-500i半自动血液分析仪为参比仪器,每三个月选用20个新鲜全血比对一次,每台仪器检测两次取均值,计算出每个项目的相对偏差,参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中WBC:≤7.5%;RBC::≤3.0%;HGB:≤3.5%;PLT:≤12.5%;HCT:≤3.5%;MCV:≤3.5% 等各项允许偏差作为衡量标准.结果 两台仪器自校准后第一、第二次比对的相对偏差小,结果一致性好.第三次比对时,白细胞与红细胞的相对偏差接近界值,或提示仪器的某些性能可能发生偏离.结论 实验室不同仪器定期比对试验,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一致性的重要前提,是室内质量控制的延伸和完善.
- 周碧云伍文静张玲林青巫小莉
-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
- EDTA-丁胺卡那抗凝管稳定期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观察EDTA-K2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管的稳定期。方法以新鲜配制的EDTA-K2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管为测定管,批量制作的EDTA-K2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管为对照管,在不同的时间段(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测定多名由于EDTA依赖而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数,分析不同时间段EDTA-K2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管血小板计数情况,观察其稳定性。结果与新鲜配制的EDTA-K2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管相比,第一个月:批量配制的EDTA-K2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管,在4h内血小板数稳定;第三个月及半年:批量配制的EDTA-K2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管、1h内血小板数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一年:批量配制的EDTA-K2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管半小时内血小板计数稳定,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新鲜配制的EDTA-K2丁胺卡那霉素可以有效抑制和解离因血小板凝集而造成的血小板假性减低,4h内血小板计数稳定;而批量制作的EDTA-K2丁胺卡那霉素作血小板计数以4h为界限的话,其稳定性(有效期)只能维持一个月,介于这种情况,不适宜大批量生产,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 巫小莉汤勇才张程张伟红汤习锋周小棉
- 关键词:EDTA假性血小板减少丁胺卡那霉素
- 三种反应类型测定血浆葡萄糖的实验观察
- 2006年
- 目的在生化分析仪设置的三种反应类型下,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进行实验观察和应用评价,显示其优异的特性。方法在500nm的波长下设置终点法(End-Point)、两点法(EP-2Points)及速率法(Kinetic),通过精密度试验、线性试验、对比试验和干扰试验进行评价。结果三种反应类型的精密度试验结果:批内CV为1.71~2.51%,批间CV为2.17~3.01%;线性试验结果:终点法0.055~22.2mmol/L、两点法0.024~2.2mmol/L、速率法0.0123~60mmol/L;对比试验结果:终点法作为对照组,与两点法及速率法的对比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r)为0.999,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1=0.997x-0.028、Y2=0.996x-0.025;干扰试验结果:终点法TG<11.3mmol/L、两点法TG<15.3mmol/L、速率法TG<20.5mmol/L不影响测试结果。结论三种反应类型测定血浆葡萄糖在线性范围内的重复性能满足临床需要,速率法既能提高抗干扰能力又能增大线性范围。
- 巫小莉邓穗德张齐勇容莉莉冯泰宝周小棉
- 关键词:葡萄糖
- 均值法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 1996年
- 均值法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应用体会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巫小莉,冯泰宝,苏德模浮动均值法(均值法),又称XB分析,是利用所检测病人标本的红细胞指数(红指)结果与靶值相比较,对血液分析仪进行监测的一种质控方法。通过XB质控分析,可在检测标本...
- 巫小莉冯泰宝苏德模
-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
- 虎杖苷吸入剂对哮喘大鼠肺组织TNF-α和Eotaxin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分析虎杖苷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TNF-α和Eotaxin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机制和干预效果。方法以10%的卵蛋白(OVA)和3%的氢氧化铝混合液腹腔注射实验大鼠2次致敏,然后以2%的OVA诱喘,并进行虎杖苷和氨茶碱干预及生理盐水对照实验两周。通过RT-QPCR方法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肺组织TNF-α mRNA和Eotaxin mRNA的相对水平,以t检验统计分析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虎杖苷干预组大鼠的哮喘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其肺组织TNF-α和Eotaxin mRNA的相对水平(0.0005±0.00039,0.0006±0.00035)比哮喘对照组(0.0165±0.01268,0.0280±0.02488)和正常对照组(0.0017±0.00101,0.0055±0.00209)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P>0.05;P>0.05,P>0.05)。结论虎杖苷吸入剂可降低哮喘大鼠肺组织的TNF-α和Eotaxin基因表达水平,有助于改善哮喘症状。
- 江庆澜雷秀霞梁成结连家燕巫小莉刘桂长梁颜笑
- 关键词:虎杖苷
- CD-37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全血与预稀释血的比较
- 2002年
- 巫小莉何绿茵
- 关键词:全血
- 人工与仪器检测尿RBC对肾炎诊断价值评价比较
- 2004年
- 目的 探讨DiasysR/S -工作站 (人工计数 )与Clinitek - 5 0 0尿分析仪 (仪器 )检测尿红细胞(RBC)对肾炎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血RBC加入pH5与pH9正常尿液中 ,放置 8h ,观察溶解情况。分析比较临床确诊的 5 4例急性肾小球肾炎、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首诊尿常规RBC人工与仪器检测结果。结果 RBC置尿液pH5与pH9环境下 8h后不溶解。人工与仪器检测急性肾小球肾炎尿RBC阳性率分别是 83%、98% ,两者比较P <0 0 1 ;慢性肾炎分别是 5 1 %、87% ,P <0 0 1。结论 患者尿中血红蛋白可能来自血液。仪器检测急、慢性肾炎尿RBC较人工方法敏感。
- 饶沃明冯泰宝巫小莉张伟红
- 关键词:仪器检测尿RBC肾炎泌尿系统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