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清尘
- 作品数:93 被引量:929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一种预防农作物干旱的预警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农作物干旱的预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试验数据不准确、成本高的问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布置的立柱,四个所述立柱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转动轴,...
- 翟建青巢清尘李修仓姜彤苏布达王国杰王艳君黄金龙
-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
- 2005年
- 2005年11月1~2日,八国集团(G8)成员国和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等12个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和能源部长齐聚伦敦,就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展开新一轮对话。作者针对这次会议的背景、概况及所反映出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试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张称意罗勇刘洪滨王长科张海东巢清尘王邦中
-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
- 就气候变化事务访问英国和瑞典总结
- 2016年
- 2015年7月23—29日,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随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代表团对英国和瑞典进行了访问,对两国的气候变化和能源领域有关政策与实践进行了调研,并就低碳政策和实践、气候风险、巴黎谈判等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
- 巢清尘
- 关键词:气候变化事务能源领域气候风险代表团
- 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综述及对我国的影响被引量:51
- 2006年
- 近十多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被列为全球环境问题之首,并且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其重要的焦点就是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为此,国际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技术以达到上述目标。其中的碳捕获和存储就是一项关注于研究和开发CO2的分离、捕获、运输和存储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碳捕获和存储所涉及的科学和方法学问题,包括概念、技术流程、技术潜力以及涵盖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了其对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今后在开展碳捕获和存储研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 巢清尘陈文颖
- 气候危机在即,气象服务价值如何体现
- 2021年
-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导致极端事件频发,水资源分布失衡,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长期和持续的气候风险将愈加显著,并不断由自然系统向经济社会系统渗透蔓延。2021年初,在荷兰举行的首届气候适应峰会指出,极端气候灾难将使全球经济在本世纪损失2.56万亿美元,过去20年有约48万人死于与极端天气有关的自然灾害。
- 巢清尘
- 关键词:经济社会系统气候危机气候适应气象服务极端气候水资源分布
- 参加气候变化国际科学大会总结
- 2009年
- “气候变化:全球风险、挑战与决策”国际科学大会于2009年3月10~12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该会南国际大学研究联盟(IARU)主办,该联盟包括了目际上10所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也列其中,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对目前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最新科学进展进行梳理,
- 巢清尘胡国权
- 关键词:气候变化联盟
- 能源系统应急,需重新认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 2022年
-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能源系统的影响正在加深。极端天气不仅会引起负荷在短时间内激增,还会导致发电燃料供应受阻、电力设施损毁,风电、光伏发电、水电出力骤降,使得电力供需严重失衡。依托能源应急系统的现有资源,人们在短期内可以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能源供给危机,但代价巨大。当“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更高频次在更广区域内出现时。
- 巢清尘
- 关键词:发电燃料能源系统电力供需能源供给光伏发电
- 中国气候风险领域的科技创新进展与展望
- 2024年
- 气候变暖背景下,高频高强高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可观测的明显影响,识别和定量评估气候变化风险、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是学界和决策者高度重视的研究方向。本文从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气候风险管理等角度梳理了气候变化风险领域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结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提出了未来创新发展方向。气候变化风险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形成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影响机理和综合风险研究,充分认识构成风险的关键要素,明晰重点领域气候风险阈值,减少气候变化风险预估的不确定性,为因地制宜实施气候变化适应技术提供科学支撑。
- 韩钦梅李婧华巢清尘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风险
- “十四五”时期中国省级“双碳”目标评估和政策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双碳”目标与政策现状,定量比较了各省份碳达峰时间、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森林碳汇等“十四五”考核指标,分析了中国各省份贯彻落实国家“双碳”“1+N”政策体系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研究了不同省份的目标确定、政策增项和未来发展等问题,提出省级“十四五”“双碳”目标和考核指标的设定应更突出本地政策特色、更强化区域政策协同,根据碳排放态势的区域差异性、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工等实际情况,强化“双碳”行动方案,做好目标和措施的上下衔接,并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共同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技术变革,确保各地“双碳”工作的循序渐进。
- 王卓妮巢清尘张黎黎
- 关键词:碳排放
- 中国气候变化的科学新认知被引量:29
- 2020年
- 了解和认识百年来中国气候发生的变化、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未来的可能变化,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本文综合评估了观测到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实、中国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三大方面,分析了气候变暖的趋势、水循环以及降水和冰川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生物化学循环、海洋和土地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以及未来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等最新科学进展。在中国百年温度趋势、气候系统多气候指标变化特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中的人类活动作用以及气候系统模拟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可以看到中国气候变暖趋势持续、大气二氧化碳等长寿命温室气体浓度继续增长、人为强迫影响了多种气候要素在强度和频率的变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增加。本文最后提出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问题,包括:中国气候变化中的城市化效应、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在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气溶胶-云-降雨相互作用的机理、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如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的气候效应,以及云辐射反馈、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气候-碳循环反馈等过程对气候模拟不确定的影响等。
- 巢清尘严中伟孙颖江志红廖宏贾根锁蔡榕硕
- 关键词:气候变化趋势气候变化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