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晶晶

作品数:14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磁共振
  • 6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
  • 2篇造影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MR
  • 2篇成像技术
  • 2篇磁共振检查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对比剂
  • 1篇心包
  • 1篇心包腔
  • 1篇信号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医学影像
  • 1篇阴性
  • 1篇预后

机构

  • 12篇北京医院
  • 1篇卫生部

作者

  • 13篇尹晶晶
  • 9篇张晨
  • 9篇陈敏
  • 8篇周诚
  • 4篇蔡葵
  • 4篇王文超
  • 3篇杨薇
  • 3篇杨正汉
  • 2篇王占立
  • 2篇冯茹
  • 2篇李果珍
  • 2篇王婷
  • 2篇李江涛
  • 2篇白洁菲
  • 2篇刘辉
  • 1篇吴国庚
  • 1篇徐亮
  • 1篇屈婉莹
  • 1篇张旻
  • 1篇李威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为什么部分肝脏局灶病变在超顺磁氧化铁增强T_1WI上呈现高信号
2007年
目的:探讨肝脏病变在SPIO增强扫描T1WI上呈现高信号的机制。方法:肝脏局灶病变39例(56个病灶),其中33个恶性病灶(肝细胞癌10个、转移瘤21个、胆管细胞癌2个)和良性病灶23个(海绵状血管瘤9个,肝囊肿14个)。平扫序列包括SET1WI、FSPGRT1WI及FSET2WI。SPIO(菲立磁)增强扫描序列包括FSET2WI、SET1WI(TE值分别为8ms、20ms)和FSPGRT1WI(TE值分别为1.5ms、4.2ms)。分析不同序列图像上病灶及肝实质的的信号变化。结果:在SPIO增强T1WI上,随着TE的延长,肝实质信号降低,肝内局灶病变信号相对增高。在SPIO增强长TET1WI上,大部分恶性病灶及全部血管瘤呈相对高信号。结论:在SPIO增强T1WI上,SPIO对肝实质的T2效应可能是部分局灶病变呈高信号的主要原因。
杨正汉陈敏赵伟峰王文超张晨尹晶晶周诚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对比剂肝肿瘤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X线和肺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1992年
为评价COPD 中胸部X 线表现和肺功能的关系,对126例患者作了X 线胸片测量和肺功能检查之间统计学关系的研究。共测量了8项X 线征象,做了8项肺功能检查。结果发现4项X线测量与气道阻塞有显著相关意义;肺高,膈肌位置,右下肺动脉横径和左肋膈角度数。但它们在诊断有无气道阻塞上仍有不少假阴、阳性病例,它们的诊断指数是不高的。作者认为从COPD 患者的胸部X 线平片表现预测其肺功能是不完全可靠的。
潘纪戍李果珍施发表吴国庚尹晶晶高立吴庆年
关键词:X线肺功能检查阻塞性肺病
3.0T MR冠状动脉三点定位成像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利用3.0T MR及其相关成像技术进行 CMRA三点定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35例,男性25例, 女性10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21 例为健康志愿者,14例为拟诊冠心病...
尹晶晶张晨陈敏周诚
文献传递
单中心85例初治滤泡淋巴瘤临床特征、预后分析及老年综合评估
2024年
目的探讨初治滤泡淋巴瘤(F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以及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对国内年龄≥60岁FL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22年6月北京医院血液科收治的85例初诊FL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疗效、生存及预后因素,使用多种老年评估工具对患者预后分层。结果①FL患者多为中老年起病,中位发病年龄59(20~87)岁,其中年龄≥60岁者41例(48.2%),男女比例为1∶1.36。77.6%的患者诊断时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伴有B症状17例(20.0%),骨髓侵犯最常见(34.1%)。②71例患者接受一线系统化疗和(或)免疫治疗,可评估疗效的68例患者中总缓解率为86.8%,完全缓解率为47.1%。其中17例(23.9%)患者在治疗2年内病情进展或复发,共计10例(14.1%)患者死亡。③R-CHOP治疗组生存分析示:中位随访52.9(10.2~138.8)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分别为85.2%和95.9%,5年PFS率及OS率为72.8%和88.8%。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HR=3.430,95%CI 1.256~9.371,P=0.016)、B症状(HR=5.030,95%CI 1.903~13.294,P=0.001)、预后营养指数(PNI)<45.25(HR=3.478,95%CI 1.299~9.310,P=0.013)、FL国际预后指数(FLIPI)高危(HR=2.918,95%CI 1.074~7.928,P=0.036)、PRIMA预后指数(PRIMA-PI)高危(HR=2.745,95%CI 1.057~7.129,P=0.038)是PFS的不良预后因素。POD24(HR=9.160,95%CI 1.202~69.830,P=0.033)是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年龄≥60岁(HR=3.002,95%CI 1.014~8.889,P=0.047),B症状(HR=3.810,95%CI 1.052~13.801,P=0.042)能独立预测PFS,未发现影响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FL多为中老年女性患者。年龄、B症状、PNI、FLIPI、PRIMA-PI、POD24是影响FL患者PFS和OS的重要因素。CGA对预测老年FL预后及指导治疗均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尹晶晶钱龙白洁菲冯茹李江涛王婷张春丽刘辉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中风患者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1
2000年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 (MRIDWI)对超急性中风患者 (发病后 6小时内 )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比较了早期的MRI DWI和常规MRI。结果 MRI DWI提示中风的 15例患者最终临床均诊断为急性中风 ,而常规MRI为 3例 (DWI的敏感性 10 0 % ,特异性 10 0 % ) ,常规MRI敏感性 2 0 % ,特异性 10 0 % ,病变组织对比度(CNR)的百分比DWI为 77% ,常规MRIT2 WI为 9 8%。结论 MRI DWI对
蔡葵陈涓陈敏王文超尹晶晶张晨王占立周诚李果珍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
3D-FIESTA序列在内耳及内听道磁共振检查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3D-FIESTA序列高分辨率影像在内听道成像技术上的应用。方法:对86例共172只内耳应用3D-FIESTA序列做颞骨的三维容积扫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后处理,观察由3D-FIESTA序列获得的高分辨率影像对内耳及内听道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结果:3D-FIESTA序列扫描及MIP重建对内耳耳蜗、迷路及内听道内神经及血管显示清晰,能够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3D-FIESTA序列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分辨率,对内耳及内听道充满水的结构及病变显示清晰,在内耳、内耳道和桥脑小脑角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晨蔡葵尹晶晶李微微徐亮陈敏
关键词:内耳磁共振检查
相控线圈在上腹部磁共振检查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选择合适的脉冲线圈以获得清晰的腹部磁共振图像。方法  14例病人采用体线圈和体部相控阵线圈分别进行腹部磁共振扫描 ,两种线圈的扫描序列完全一致 ,比较两种线圈所获图像的质量。结果 用相控阵线圈采集的腹部磁共振图像的平均信噪比明显高于体线圈所获图像 (P <0 .0 5 )。结论 利用体部相控阵线圈可明显提高腹部磁共振图像的质量。
张晨陈敏尹晶晶蔡葵王文超杨薇杨正汉周诚
关键词:腹部磁共振成像
核素平面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对于诊断脊柱骨转移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探讨核素平面骨显像(BoneScan,BS)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脊柱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受试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58岁,全部病例均在接受骨显像前后约二个月内行磁共振检查。分析判断图像时,将脊柱分为颈椎、胸椎上段(T1-T4)、胸椎中段(T5-T8)、胸椎下段(T9-T12)、腰椎上段(L1-L2)、腰椎下段(L3-L5)和骶椎7个区段。结果:22例患者骨显像示10例患者发现至少有一个区段骨转移,阳性率为455%,MRI示13例患者有至少一个区段骨转移,阳性率为591%,P>005;具有可比性的83个区段中,骨显像示30个区段阳性,阳性率为361%(30/83),MRI为33个区段阳性,阳性率为398%(33/83),P>005;有69个区段两种显像诊断相同,诊断一致率为831%。结论:MRI对脊柱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不低于核素平面骨显像。核素平面骨显像可作为筛选肿瘤患者骨转移的首选检查。
周颖李飒英屈婉莹尹晶晶李新王占立杨瑞品
关键词:磁共振锝99M
3.0T MR冠状动脉成像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3.0TMR进行冠脉成像的可行性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材料与方法37例患者应用3.0T机扫描,男性26例,女性11例。3DCMRA采用3DT2准备快速场回波序列,TFEfactor根据不同心率选定(TFEfactor=11-19),采用SPIR进行脂肪抑制。图像质量采用3级评价。结果36例顺利完成检查。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达Ⅱ级和Ⅲ级占92.6%。未能显示或显示不良者占7.4%(24/322),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定位不准确,心脏运动及呼吸运动。结论应用3.0TMR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可基本满足诊断需要,采用心电触发技术和呼吸导航回波技术可有效减少冠脉成像的运动伪影。
尹晶晶张旻张晨陈敏周诚
关键词:医学影像MRI血管造影
磁共振T1 WI加脂肪抑制扫描序列在膝关节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探讨T1WI加脂肪抑制序列在显示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的价值。方法  5 0例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行矢状位T1WI常规自旋回波序列 ;质子密度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2 加权梯度回波序列和SET1WI加脂肪抑制序列。分别将SET1WI加脂肪抑制序列与其他三种序列的影像进行比较。结果 矢状位T1加脂肪抑制序列清晰显示半月板结构达 84% ,其他三种序列仅为 0 ,2 4%和 3 0 % ;T1加脂肪抑制序列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结构达 94% ,另三种序列为 3 0 % ,16% ,5 0 %。结论 T1WI加脂肪抑制序列在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结构方面比其他三种序列更清晰 ,可作为膝关节检查的常规序列。
尹晶晶李威杨正汉张晨陈敏周诚
关键词:膝关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