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新荣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与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治疗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将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与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治疗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骨膜及骨质均增生肥大、鼻甲形态异常、VAS评分重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64例)、B(60例)两组,A组采用改良下鼻甲成形术,B组采用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术前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用VAS标准评分患者鼻腔症状。糖精试验评价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鼻腔黏膜纤毛传送功能。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测定鼻阻力,评定鼻塞改善情况。结果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较改良下鼻甲成形组明显减少,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6个月两种患者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两种手术方式对鼻腔黏膜纤毛功能均无明显影响。A组平均手术时间27.80 min、并发症发生率9.38%,B组平均手术时间19.10 min、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改良下鼻甲成形术与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加骨折外移术治疗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近期效果(6个月内)都良好,但远期效果(1年以上)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效果更好,因而建议对于重度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应因人而异精准诊疗。
- 张旻刘永亮宋道亮韩学锋封新荣赵允沛
-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骨折外移术鼻内镜
- 中老年人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的处理。方法总结60例中老年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鼻内镜检查评分。术后复发者行上颌窦冲洗。结果 60例中临床主要症状依次为流涕、鼻塞、鼻腔异味、鼻涕倒流和涕中带血,常见体征为中鼻道狭窄及黏膜肿胀、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附着及息肉阻塞,76.92%具有典型的CT特征。术后视觉模拟量表及鼻内镜检查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术腔完全恢复需6个月。4例复发患者通过上颌窦冲洗病情均完全控制。结论中老年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及鼻腔检查结果各异,CT扫描对诊断有特殊价值。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术后病情控制需6个月时间,上颌窦冲洗在治疗术后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 刘英季青封新荣刘文
- 关键词:真菌病鼻窦炎鼻内镜外科手术
- 鼻中隔成釉细胞纤维瘤一例
- 2014年
- 患者女,73岁.因双侧鼻寒、血涕2年余,加重1月余于2012年1月6日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佳,食欲、睡眠、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
- 封新荣翟冰刘文孙兆通
- 关键词:鼻中隔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大小便
- 上颌窦冲洗在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术后复发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5年
- 2004-08-2013-09我们对收治的7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复发5例。所有患者在内镜下应用自制的弯吸引头反复进行上颌窦冲洗,均痊愈。报告如下。
- 刘英季青封新荣赵允沛
- 关键词:真菌病鼻窦炎上颌窦炎
- 鼻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相关的视神经管应用解剖学研究
- 目的:结合临床手术实际应用需要,通过对视神经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寻求一个快速、安全、便捷的手术路径,以及安全的手术边界。为临床手术和诊断提供解剖学数据和资料,以利于临床手术的成功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 封新荣
- 关键词:鼻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CT成像断层解剖
- 文献传递
- 额窦开口引流的应用解剖学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额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探讨额窦开口各种不同的引流方式,为临床建立一个安全的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路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34具(62侧,6侧额窦未发育)湿性成人尸头标本解剖后,显示额窦鼻腔开口、筛泡及钩突等,观察额窦开口及其引流部位、测量额窦鼻腔开口的直径大小。结果 34具(62侧)湿性尸头额窦矢状位观测额窦开口部位:额隐窝72.6%(45/62),筛漏斗12.9%(8/62),筛漏斗上隐窝14.5%(9/62)。62侧额窦鼻腔开口的直径观测结果:额隐窝(3.91±1.57)mm(1.7~6.9 mm),筛漏斗(2.78±1.01)mm(1.8~5.3 mm),筛漏斗上隐窝(3.37±1.29)mm(2.0~5.6 mm),3种引流方式的开口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19、0.24、0.12)。结论掌握额窦开口部位、引流方式的应用解剖,可预防额窦开放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
- 王海鹏封新荣赵允沛王惠忠张增王金平
- 关键词:额窦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