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之光

作品数:89 被引量:1,00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理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页岩
  • 16篇盆地
  • 13篇孔隙
  • 11篇有机质
  • 11篇松辽盆地
  • 9篇同位素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生物标志
  • 7篇色谱
  • 7篇矿物
  • 6篇同位素组成
  • 6篇孔隙度
  • 6篇古气候
  • 6篇比表面
  • 6篇比表面积
  • 5篇地质
  • 5篇有机碳
  • 5篇生物标志化合...
  • 5篇鄂尔多斯盆地

机构

  • 89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国石化石油...
  • 8篇南京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广州分析...
  • 3篇广州市惠爱医...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广州分析...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89篇宋之光
  • 15篇王思波
  • 15篇曹涛涛
  • 9篇肖贤明
  • 8篇喻凌寒
  • 7篇苏流坤
  • 7篇夏嘉
  • 7篇王丽
  • 6篇牟德海
  • 6篇吉利明
  • 5篇陈多福
  • 5篇曹新星
  • 5篇许涛
  • 5篇李艳
  • 4篇田辉
  • 4篇刘光祥
  • 4篇王翠苹
  • 4篇刘德汉
  • 4篇刘君峰
  • 3篇戴雪荣

传媒

  • 13篇地球化学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地质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分析试验室
  • 3篇地学前缘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垩纪缺氧事件期间分子有机碳同位素偏移的二种不同机制被引量:3
2008年
对我国业已发现的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河北滦平盆地高等植物叶腊碳同位素正偏,是weissert缺氧事件的陆地响应,weissert缺氧事件可能是全球性缺氧事件,而不是区域性的缺氧事件。叶腊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正偏有两种不同的机制:早白垩世分子碳同位素正偏主要反映的是大气CO2水平增加;晚白垩世分子碳同位素正偏主要反映的是陆地植物类型的变化。
邹艳荣彭平安宋之光王成善
关键词:白垩纪稳定碳同位素大洋缺氧事件陆地生态系统有机地球化学
松辽盆地嫩江组脱羟基维生素E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10
2010年
脱羟基维生素E是沉积物(岩)中一类具有水体盐度指示意义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现代和古代沉积物及原油中均有检出。在松辽盆地松科1井晚白垩系嫩江组岩芯样品中检测发现的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化合物显示脱羟基维生素E的组成分布在剖面上的变化主要反应了沉积埋葬时的环境盐度、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而与母源组成、有机质成熟度等无明显相关性;其中,δ-MTTC在咸水还原性环境最为丰富,而在低盐的半咸水-淡水氧化性环境中基本缺失;α-MTTC在所有盐度环境中都很丰富,γ-MTTC的丰度则在盐水-咸水环境中明显高于低盐半咸水环境,而且在盐水环境中γ-MTTC>β-MTTC,咸水环境显示γ-MTTC<β-MTTC。研究发现,α-MTTC/γ-MTTC(α/γ)可作为α-MTTC/δ-MTTC(α/δ)比值的替代指标,当α-MTTC/γ-MTTC比值小于2时为盐水环境,比值大于15时为半咸水-淡水环境,介于之间为咸水环境。相关参数及综合分析显示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水体盐度及氧化还原条件显著不同,嫩一段主力烃源岩沉积时期以与海水盐度相当的咸水、存在水体分层的还原性湖泊环境为主,顶部出现短期咸化的盐水环境;而嫩二段主要为半咸水-淡水氧化性湖泊环境,盐度比较稳定。
王丽宋之光
关键词:古盐度嫩江组松辽盆地
黏土岩孔隙内表面积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1
2014年
黏土矿物是气页岩储层中天然气吸附的重要孔隙介质。孔隙测量显示,蒙脱石以3~6 nm的小孔占优势,高岭石以20~80 nm 中-大孔为主,伊蒙混层矿物中两类孔隙都很发育。绿泥石和伊利石孔隙率较低,均以中-大孔为主。虽然6 nm 以下的微-小孔不一定是黏土矿物孔隙的主要构成,但它们是孔隙内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20 nm以下的孔隙是吸附气的主要储存场所。各种黏土岩、粉砂岩及石英岩的内表面积与其甲烷吸附性能具有相同的大小次序:蒙脱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粉砂岩>石英岩,而它们的内表面积与最大甲烷吸附量显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指示黏土矿物的气体吸附能力受其孔隙内表面积的控制。研究表明,页岩储层天然气吸附能力主要决定于小于20 nm,特别是小于6 nm微孔隙的发育程度,岩石类型及成因间接地影响其孔隙特征和吸附能力。
吉利明邱军利宋之光夏燕青
关键词:黏土矿物比表面积页岩气
过成熟页岩孔隙结构变化的石英管热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对上扬子区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两套过成熟页岩开展了系列温度点石英管热模拟实验,在应用氦孔隙度测试法、高压压汞实验和氮气吸附法等测试技术分析模拟样品孔隙结构参数的基础上,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两组页岩孔隙度、成熟度随热模拟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热模拟后牛蹄塘组页岩孔隙度变化范围介于4.2%?12.2%之间,成熟度介于3.04%?3.46%之间,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度介于5.8%?11.1%之间,成熟度介于2.87%?3.38%之间。页岩孔容的增加主要源于介孔、矿物微裂缝以及基质微裂缝的显著增多;(2)牛蹄塘组页岩热模拟后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变化范围分别为0.0031?0.031 cm^3/g和0.47?2.93 m^2/g,而龙马溪组页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5?0.054 cm^3/g和3.62?13.93 m^2/g;两组页岩原样的比表面积均来自孔径小于10 nm的纳米孔的贡献,而热模拟后的页岩比表面积则主要来自大于10 nm的孔隙贡献。(3)热模拟后的牛蹄塘组页岩和龙马溪组页岩比表面积与有机碳(TOC)含量减少量成一定的正相关性,与脆性矿物变化量和黏土矿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小,显示比表面积的变化主要与有机质热演化导致的有机纳米孔的增加有关,而黏土矿物在过成熟阶段趋于稳定,对比表面积变化影响较小。
杨金朝夏嘉王思波宋之光
关键词:孔隙度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热模拟
遥感识别渗漏系统在海表面形成的油渍异常机理和方法
王云鹏陈多福宋之光张金区付小东田静
该课题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成藏机制及识别方法”项目,课题名称为“遥感识别渗漏系统在海表面形成的油渍异常机理和方法”(KZCX3-SW-224),课题执行时间为2005年1月~2...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微渗漏
页岩有机质和干酪根对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的认识
有机质是页岩吸附气最重要的载体,页岩吸附气量的确定涉及到页岩气的吸附机理,同时也是页岩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上扬子地区页岩的甲烷吸附量在0.7~2.7 cm3/g STP,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样品吸附量相差很大,该吸附容量...
王思波宋之光曹涛涛
关键词:干酪根甲烷气体等温吸附
不同页岩及干酪根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4
2015年
运用氮气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研究了中国南方古生界不同页岩及其干酪根孔隙发育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二叠系大隆组页岩比表面积介于2.22~3.52 m2 g-1,比表面积与TOC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干酪根纳米孔隙不发育,比表面积为20.35~27.49m2 g-1;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比表面积介于17.83~29.49 m2 g-1,比表面积与TOC含量之间有极好的正相关性;干酪根纳米孔隙发育很好,比表面积高达279.84~300.3 m2 g-1;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比表面积介于20.12~29.49 m2 g-1,比表面积随TOC含量和蒙脱石含量增加而增加;干酪根发育有一定量的纳米孔隙,比表面积为161.2 m2 g-1.作为比对样品,油柑窝组油页岩比表面积为19.99 m2 g-1;干酪根孔隙极不发育,比表面积仅为5.54 m2 g-1,说明了油页岩的比表面积可能主要是来自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贡献.页岩比表面积的高低及孔隙的多少与有机质含量、类型、成熟度和蒙脱石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低成熟干酪根基本没有孔隙发育而显示出极低的比表面积;高过成熟干酪根具有较好的孔隙发育及较高的比表面积.龙马溪组干酪根比牛蹄塘组干酪根具有更为发育的纳米孔隙和更高的比表面积,这可能与它们的干酪根类型及显微组分等因素有关.较高的蒙脱石含量也会对页岩比表面积有一定的贡献.低成熟干酪根的孔容和比表面积主要是来自大于10 nm孔的贡献,高过成熟干酪根的孔容主要是大于10 nm孔的贡献,但4 nm左右孔也有一定的贡献,比表面积则主要是来自小于4 nm孔的贡献.通过对比研究不同页岩及干酪根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可以得出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页岩比大隆组页岩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曹涛涛宋之光王思波夏嘉
关键词:干酪根比表面积成熟度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葡萄藻的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17
2009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中、上三叠统延长组发现极其丰富的葡萄藻化石,葡萄藻分布的高丰度层位恰好是本地区的主要烃源岩层延长组长72—长73段。葡萄藻不仅是烃源岩中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成正比,表明葡萄藻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母质。延长组原油和烃源岩中均检出特征极为相似的以补身烷、高补身烷为主的两环烷烃和以3位、4位甲基取代为特征的短链—长链单甲基支链烷烃,前一系列碳数分布在C12—C16,后一系列碳数分布在C15—C34。研究表明沉积物中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出现与葡萄藻母质输入有关,进一步证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及原油的形成与古湖泊中葡萄藻的大量发育有密切关系。
吉利明李剑峰宋之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葡萄藻
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分析食品中的对位红被引量:11
2006年
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建立准确测定食品中对位红染料的方法。样品中的对位红用乙腈提取,浓缩后直接进行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C18(4.0×125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溶液(体积比70:30),等梯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1,外标法定量。质谱采用正离子电离方式,选择m/z 156和277碎片离子作为定性离子,以丰度最高的碎片离子m/z 277作为定量离子。对位红染料的检出限(LOD)为1.03ng·g^-1,定量下限(LOQ)为3.08ng·g^-1;回收率为86%~112%,重复性好。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且分析时间较短,分析周期仅需9min,适合大批样品的快速分析检测。
喻凌寒宋之光牟德海陈江韩苏流坤李光宪杨运云
关键词:液质联用对位红食品染料
扬子地台下寒武统页岩微观孔隙及吸附性能被引量:2
2016年
扬子地台下寒武统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之一。通过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和高压CH4吸附实验对遵义牛蹄塘组、南京幕府山组和池州黄柏岭组3套同一层系的下寒武统页岩微观孔隙和CH4吸附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有机质特征、矿物组成等研究页岩孔隙及含气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下寒武统页岩微观孔隙类型众多,以有机孔、黏土矿物层间孔和微裂缝为主,亦含有一定量的矿物晶间孔、黄铁矿溶蚀脱落后形成的蜂窝状孔隙以及溶蚀印模等;(2)DFT孔径分布显示下寒武统页岩和干酪根以小于4nm孔隙为主,页岩中同时含有一定量的4nm以上的孔隙,可能是来自蒙脱石;(3)所研究的下寒武统页岩比表面积、孔体积和Langmuir CH4吸附容量分别为5.58-31.96m^2/g、0.026-0.088mL/g和1.36-5.3mL/g,总体上受控于有机碳含量和蒙脱石含量,但TOC和蒙脱石对不同地区下寒武统页岩物性和含气性的影响具有明显分异的现象;(4)2个牛蹄塘组干酪根的比表面积是其页岩的7.08和7.92倍,CH4吸附容量是其页岩的5.81和7.09倍,显示出干酪根是CH4吸附气赋存的主要载体之一。
曹清古曹涛涛刘光祥宋之光宋叙王思波
关键词:孔隙类型扬子地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