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
- 作品数:1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欠缺义“该”的词汇化探析
- 2018年
- 现代汉语实词"该"诸多义项中,"欠缺"义因口语色彩较强而对其少有关注。此义由"该"的情态动词"该当"义词汇化而来。从文献用例看,"该"的欠缺义比该当义晚出约一百五十余年;从词义看,前者是后者的省略,后者在句中替换前者不影响表达;从句法看,在"欠缺财物、还钱"语境之下,"该当"受紧邻其后"还(钱)"的词义浸染,由帮助表判断简化演进为"该"一字即可表意自足;从语用看,"该"比独用或连用"还+钱/物"更具情理效用、表达更简。即,"该"的欠缺与该当义间存在对应关系,是词汇化研究的一个例证,并能反应相关语言共性问题。
- 安静
- 关键词:词汇化
- 隋唐墓志三类居丧用词浅谈
- 2019年
- 现有隋唐墓志语料研究集中在字形角度。事实上,墓志文词语研究对观察中古社会生活特别丧俗变迁大有助益。墓志三类居丧用词,丧服词、守丧词和追思行貌用词,不仅体现了中古词汇的复音发展趋势,而且对后人梳理传统丧礼的发展也有帮助。其中第三类的追思行貌词种类和数量均最多,涵盖居丧行为词、居丧时长词和居丧哀情词。对此,前人尚无述及。
- 安静
- 传说型非遗的三类文化符号开发初探——以“伯夷叔齐传说”为例
- 2020年
- 五大非遗类型的传说型非遗相对缺乏客体实物依托,其经济价值挖掘有待模式化。首都经济圈中,省级非遗项目"伯夷叔齐传说"渊源悠长、意蕴丰富,广为人知,以此为例,探索传说客体化呈现给受众的方法为提取文化符号,将之构建为专属符号并推广。包括三种类型,即从传说源提取具象鲜明的图腾符号;从文献梳理实证符号;构建可扩展的传播符号。
- 安静李建鹏王大江
- 关键词:图腾符号
- 说成语“光耀门楣”
- 2015年
- 成语“光耀门楣”今常用,但一般人对词意理解略有偏差,主要问题在“门”字的理解常与“楣”完全混合。“门楣”本指“门框上端的横木”,后借之代称“门第、门庭”,唐诗有“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之句。据古时称呼先祖有“曾门”“大门”,可知“门楣”暗涵指祖宗家族的意味。
- 安静
- 关键词:成语词意称呼
- 汉语文化词语的四个阐释因素及其当代研究价值探讨
- 2022年
- 由“文化词语”的早期定义讨论,上溯到先秦两汉时期的相关词语注释,明确其含义指能表现民族独有的物质文化或民俗内涵的词语。之后着重总结了四个释义因素,包括从明显的传统文化背景展开系列阐释,从词语的社会性与时代性特征展开溯源阐释,从词语的名物性特征展开客观阐释,从保留的民俗用例中展开辅助阐释。最后通过梳理已固定使用的“裸”族复音词,初步说明研究这一问题对当代新词的整体规范价值。
- 安静
- 关键词:文化词语
- 京津冀非遗文化带的三个构建途径浅说
- 2020年
- 非遗"文化带"概念的提出,有着明确丰富的内涵,有理论依据和客观必要性,将实际助力区域经济增长。带状发展模式的建构途径,涉及三个基本方面。一是针对非遗种类找出类别化应用方式,如对于其中最难以客体化的传说形非遗,需要提取和固化独特贴切的文化符号;二是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当地高校和创业者四大群体形成宣传网;三是推广带状发展模式,包括与非遗开发的先进地区交流互助,以及良性拓展周边同类非遗旅游产品。而带状发展模式的推广也有三个层面,首先是非遗中心区群众观念的转变;其次是非遗内容知识化,培养专业人才,形成传承系统;第三是形成文化经济模块。
- 安静李建鹏
- 关键词:京津冀文化符号
- 中古墓志语篇衔接的四类要素初探
- 2018年
- 以中古出土文献的主体隋唐墓志为依据,观察这部分丰富语料,发现影响汉语语篇的衔接要素有四:一为辞格要素,墓志篇章修辞手段多样,影响墓志文句际衔接;二是词汇要素,传统行文讲求分句间单音词对称,同时唐墓志新出复音词也促成了对句衔接;三是汉语语音要素,铭文部分句句押韵,该特定部分即从声韵角度衔接;第四是墓志文风要素,隋唐墓志和相关传世文献所载的创作理念影响了整体衔接以至固化文风。
- 安静
- 关键词:篇章修辞对句复音词押韵
- 从“燓”字看汉语字词关系的判定
- 2022年
- 据字音实际和字形讹变、假借通例等推知,南北朝隋唐五代出土文献中的27例“燓”及其异体的来源有四种可能,无唯一性,这与当时小学类文献所载基本相合。但据用字实际,出土文献中的“燓”及其异体既非本有其字,也非来自“燔”,而是源自“焚”,具体发展路径有两种可能。据此认为考察汉语字词关系,既需考察形、音、义的契合程度和时人的观点,有时又需考察字词的实际使用情况。
- 谢国剑安静
- 关键词:字词关系
- 浅谈《四书考异》与考异法的词义确诂价值
- 2019年
- 从内容看,"考异"源于注经过程中产生的异释,及对典籍流传中存在异文的考证;后发展为小学文章体例,并不止于小学文章撰写模式。从时代看,"考异体"发端于汉,宋明正史"艺文志"部分皆收录此类专书;清时考异专著趋于鼎盛。现代以来不见考异体专著,但其罗列异文进行考释的方法深深影响了语言文字学文章撰写及文言词义讲解思路。因此梳理"考异体"最高成果代表《四书考异》体例,并以之为例说明此类文献对文言异文异释的讲解的启发,有较大应用价值。
- 安静
-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 诗词中的孤竹古国意象及文献价值探讨
- 2015年
- 孤竹史料零散有限。通过统计古典诗词中的"孤竹"意象用例用量,可观察历代对孤竹历史人物与经典事件的评价。首先,从孤竹意象使用频次看,"孤竹"、"首阳"、"伯夷"三个典故在诗文中出现最多,其内涵与形式稳固,流传广泛。其次,从数量来看,唐诗宋词中关乎孤竹意象之作不下百首,其他时代的孤竹诗作总量亦存百余首。最后,从域外诗词文献可以看出孤竹文化在越南和朝鲜的传播价值。此外,汉赋、明代药典及清小说中的孤竹线索较之经史类文献更具隐蔽性,有独特参考价值。
- 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