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陈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上海崇明岛东部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被引量:17
- 2007年
-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1982和2000年的航空照片对崇明岛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近20年来该地区农业用地、水体、水产养殖场和滩涂为主要景观要素,非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有所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土地利用类型总量变化显著,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了4050.21hm2,水产养殖场和绿地分别增加2566.24hm2和901.38hm2,滩涂面积则锐减了7491.24hm2,土地利用年变化率最大的为水产养殖场,达54.64%,其次是绿地、交通、滩涂和农田,分别为13.24%、4.49%、-4.47%和2.57%;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变主要为滩涂向农业用地、养殖场、绿地和水体转变,农业用地向水产养殖场、居住用地和绿地转变,水体向农业用地、水产养殖场和滩涂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引导是崇明岛东部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 朱颖李俊祥孟陈吴彤张挺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GIS崇明东滩湿地
- 粒度变化对上海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被引量:43
- 2007年
- 采用1989年上海市1:50000彩红外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系统分析了粒度变化对中心城区、郊区和城郊结合部3类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景观格局指数对粒度具有尺度依赖性,随粒度的变粗,格局指数的变化可归为单调下降、阶梯上升或单峰变化以及不规则变化3类;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变化的曲线存在多个拐点,并对应于合适的景观格局分析尺度,上海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合适尺度为10~20m;不同城市景观类型对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具有较大影响,景观格局指数在城郊结合部表现出与城区和郊区不同的变化趋势。
- 孟陈李俊祥朱颖吴彤肖志坚张国科
-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
- 基于无人机影像植株定位信息自动提取的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无人机影像植株定位信息自动提取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基于无人机航测以及计算机深度学习的植株冠型识别,可自动获取冠型中心点即植株中心位置坐标,从而获得园区植株的位置坐标信息,不仅获取效率高,也解决了树下由于部...
- 孟陈李俊祥范舒雅武彩燕黄玥欧阳林柯刘宇晗
- 山东外来植物的危害及生态特征被引量:10
- 2006年
- 对山东省外来植物的统计和调查表明,山东省共有外来植物827种,占山东省植物种类总数的39.03%.危害或潜在危害较大的植物41种,对部分恶性植物进行了简要介绍.山东省外来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长型、生境和危害程度分析表明:(1)来源于国外的植物共384种,其中美洲、亚洲、欧洲来源比例高.(2)草本和灌木植物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高大乔木的入侵能力小;(3)外来植物生境与人类干扰有关.
- 吴彤孟陈戴洁朱颖
- 关键词:外来植物生物入侵
- 栲树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空间异质性
- 森林冠层在能量传输、光合有效辐射和微气象等方面的差异可导致冠层光合生产力空间分布的变化.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在空间上的差异对精确估算森林冠层的初级生产力十分重要.本文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栲树(Castanopsis ...
- 孟陈徐明策李俊祥高三平
-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栲树光合生理特性空间异质性
- 文献传递
- 栲树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38
- 2007年
- 森林冠层在能量传输、光合有效辐射和微气象等方面的差异可导致冠层光合生产力空间分布的变化.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在空间上的差异对精确估算森林冠层的初级生产力十分重要.本文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为对象,研究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在冠层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上,冠层北向叶的饱和光合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和CO2羧化效率(CCE)均表现为上部>中部>底部,且依次平均降低19.4%、18.1%和37.1%;光补偿点(LCP)、光下暗呼吸(Rd)以及冠层南向叶的饱和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CO2羧化效率均表现为上部>底部>中部,上部比中部和底部高出12.3%~71.4%;表观量子效率(AQY)表现为底部>上部>中部,底部分别是顶部和中部叶的1.2和1.3倍;2)在水平方向上,冠层上部和底部南向叶的饱和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CO2羧化效率比北向叶高0.9%~31.5%;冠层中部北向叶的饱和光合速率等6个参数比南向叶高9.6%~63.2%.因此,在冠层水平上模拟和估算植物生产力时,必须考虑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空间差异.
- 孟陈徐明策李俊祥高三平
-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栲树光合生理特性空间异质性
- 城市森林公园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 2024年
- 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土地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定量地分析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快速变化,植被、道路、农田3种景观类型的面积波动较大,林地和道路快速增加,农田快速减少,呈现“两多一少”的变化趋势,占优势的景观基质由农田斑块类型转变为林地斑块类型;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从开始的破碎化、不均匀的状态逐步向均衡化发展;总ESV从2000年的8659.51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3412.42万元,增加了54.89%,其中水体和植被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地类,调节服务价值量相对于其他三项服务类型处于明显较高的水平;斑块数量的不断增加,林地和水体等优势景观类型面积的增加,景观类型形状多样化、均衡化使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 孙文孟陈张凯旋
- 关键词:城市森林公园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栲树冠层光合生理生态研究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植被类型,在世界森林植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选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顶级群落优势种栲树(Castanopsisfargesii)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冠层日光合、夜呼吸和光合...
- 孟陈
-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栲树光合生理特性
- 文献传递
-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城市复杂三维绿量快捷估算——以上海植物园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三维绿量是表征城市植被生态效益的综合指标,如何在高度异质性的城市生境中精确、快捷地开展三维绿量监测,是当前城市植被生态效益评估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上海植物园为对象,通过无人机航摄系统对上海植物园进行低空高分辨率影像获取,逐像元提取并计算地表高程模型和冠层高度模型,对上海植物园三维绿量进行估算,进而对绿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无人机影像的整体平面和高程精度优于0.1 m,冠层高度模型精度的平均误差为0.27 m,标准差为0.58 m.②上海植物园的绿量分布呈东北低西南高的格局,总绿量为3538944.50 m^(3).绿量最高的3个园区分别为牡丹园(289491.00 m^(3))、松柏园(338322.10 m^(3))和温室附属绿地(360587.50 m^(3));绿量最低的3个园区分别为休闲绿地(24761.50 m^(3))、单子叶植物园(31621.40 m^(3))和蔷薇园(74607.30 m^(3));植物园平均绿量密度为6.51 m^(3)/m^(2),最高绿量密度的3个园区分别为兰室(9.23 m^(3)/m^(2))、蕨类园(11.30 m^(3)/m^(2))和广玉兰香樟大道(13.11 m^(3)/m^(2));绿量密度最低的3个园区分别为休闲绿地(1.57 m^(3)/m^(2))、科研中心绿地(1.81 m^(3)/m^(2))和蔷薇园(2.58 m^(3)/m^(2)).③各专类园绿量与乔木群落分布面积、建群种高度以及两者的乘积显著相关,各专类园绿量密度与乔木群落面积占专类园比例、建群种高度以及两者的乘积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城市植被绿量快捷估算提供方法参考,并为上海植物园绿量估算与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 罗嘉贝周莹菲冷寒冰孟陈侯正阳宋通通胡正云张超奉树成
- 关键词:城市植被三维绿量无人机植物园
- 2000-2018年上海顾村郊野森林公园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基于2000年、2006年、2012年、2018年4个时相的航空遥感影像,采用动态变化、景观指数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上海顾村郊野森林公园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顾村郊野森林公园18 a间景观变化属慢速变化型,占优势的景观基质由农田斑块类型变为林地斑块类型,林地呈快速增加趋势,农田和居住用地呈快速减少趋势;顾村郊野森林公园不同研究时段最稳定的景观类型为林地斑块,各种非林地斑块的主要转出类型均为林地,林地的主要来源为农田和居住用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结果表明,顾村郊野森林公园景观呈现破碎化增强的趋势,景观异质性增强;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人口密度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郊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 张凯旋施佳颖孟陈
- 关键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