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病气营两燔证的病机实质及治则原理研究被引量:6
- 1991年
- 本文依据临床、实验研究,结合古今有关文献,对温病气营两燔证的病机实质及治则原理进行了探讨。认为该证病机从中医角度而言,包括邪正剧争、汇聚阳明,津液营阴耗损,热窜血络及热扰心神等;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机体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液凝固功能以及病理形态等方面均有相应变化。清气凉营护阴是气营两燔证的治则。
- 马健孟澍江沈凤阁王灿晖
- 关键词:温病中医病机气血两燔
- 建立温病“气营两燔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2年
- 本文报告采用巴氏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制的家兔温病“气营两燔证”动物模型。该模型家兔可见:1.高热,体温升高1.5℃以上,并伴眼结膜、耳廓等处充血发热,心律、呼吸明显加快;2.血液凝固指标至少有二项显示高凝;3.血液粘度指标显示高粘;4.皮内侧、肌肉或内脏有出血征象;5.组织细胞有明显损害,脑脊液LDH升高, 免疫功能下降等表现。该模型并具有较好的典型性、稳定性及实用性。
- 江杨进马健陆平成许长照盛颖陈德宁曹一鸣王小勤俞晶华陆耀鸣卞慧敏周群王耿周仲瑛孟澍江申冬珠
- 关键词:气血两燔病理温病动物模型
- 论叶天士温病治则被引量:2
- 1996年
- 论叶天士温病治则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孟澍江〔作者简介〕孟澍江(1921-),江苏省高邮市人。早年投拜名医王少江为师,三年业成归乡里悬壶,医名远播,求诊者日众,先后来投门习医者达十余人。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进修学习...
- 孟澍江
- 关键词:叶天士
- 阻断温病气营传变初探被引量:10
- 1990年
- 临床实践表明,气营传变是温病过程中正邪相争的关键时期和病情演变的转折时期。因此,探讨阻断温病气营传变的发生,是防止温病病情逆变、提高急性外感热病治疗水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仅从气营传变发生的机理,阻断气营传变伪辨证要点,阻断气营传变的基本治则进行初步探讨。
- 马健孟澍江
- 关键词:温病中医治疗
- 经产期温病探讨
- 1989年
- 经产期温病是妇女温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妇女适逢月经前后或产褥期间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热病。一般分为经期温病和产后温病两大类型,两者虽发病时间不同,但在脉因证治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故可将其合并而论。
- 吴成孟澍江
- 关键词:温病月经失调经期
- 抗戾散治疗病毒性高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1990年
- 本文报道运用抗戾散(自拟)对照观察治疗病毒性高热30例。结果表明,抗戾散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作者还对温疫发热机理以及抗戾散治疗温疫高热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蔡定芳孟澍江
- 关键词:病毒性高热
- 温病热瘀证治若干问题浅议被引量:22
- 1994年
- 温病过程中由热毒与瘀血互相搏结而形成的热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能否正确认识热瘀的实质并对其进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对热瘀的认识尚存在某些不同的看法,以下就热瘀证治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
- 杨进孟澍江
- 关键词:温病血瘀热邪辨证论治
- 加味犀角地黄合生脉注射液对家兔温病邪人血分之热瘀气脱证模型的疗效观察及机理研究被引量:4
- 1990年
- 本文报道了加味犀角地黄合生脉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家兔温病邪入血分之热瘀气脱证模型的疗效。结果表明:在改善出血、体温骤降过低等临床症状,防止凝血功能障碍,减轻脏器组织病理损害,抑制血液粘度下降和凝固性降低,解除血细胞聚集诸方面,加味犀角地黄合生脉注射液均优于单味的加味犀角地黄注射液或单纯的生脉注射液。从而从实验治疗学角度揭示了温病邪入血分热瘀气脱证的病机特征。通过小鼠碳粒清除试验及小鼠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进而探讨了加味犀角地黄合生脉注射液的疗效机理。
- 张文选孟澍江
-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温病
- 滋养阴液在温病营血分证中之应用被引量:22
- 1992年
- 本文提出营血分证阴伤特点是津液、营阴、血液、阴精等的耗伤,其实质是各种阴液功能的严重失常及伴随出现的全身脏腑组织功能障碍和实质损害。营血分证中的阴伤不仅会导致阳热亢盛难解,而且可致瘀血、出血倾向,降低人体抗邪、透邪外出能力,加重脏腑的损害。文中还提出了诊治营血分证阴伤的若干注意问题,并分析了养阴的作用及其机理。
- 杨进孟澍江
- 温病卫分证病变本质探讨
- 1990年
- 本文认为:温病卫分证病变不但在于肌表,而且还涉及到内在脏腑,因此治疗时应当兼顾肌表和脏腑两个方面,此对温病传统理论有所完善和发挥。
- 张跃荣孟澍江沈凤阁
- 关键词:温病卫分病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