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婷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朱迪斯·巴特勒的现代性自我身份书写
- 2015年
- 对自我身份的思考是现代性的重要遗产,也是朱迪斯·巴特勒久负盛名的述行理论涉及到的核心问题之一。巴特勒追溯康德和福柯的批判传统,同时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探求人性,以此来寻求自我的觉醒。但在巴特勒的身份谱系中,并不存在稳固的身份,对自我的身份而言,巴特勒认为由于自我身处于与主体及语言的双重博弈中,因而无法保持稳固的身份,所以自我只是黑格尔精神之旅当中的一名旅客。而巴特勒借助福柯在黑格尔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她指出除了意识,身体也是自我的书写场所。
- 孙婷婷
- 关键词:自我身份
- 伪娘:一个后现代审美文化文本——对伪娘现象的症候式解读被引量:3
- 2013年
- “伪娘”作为易装人群的指称已经成为当下大众文化的热门词汇,引起各方热议。对与伪娘相关的大众文化现象进行细读,就概念本身进行知识考古,考察其挪用的权力痕迹,分析大众对男女易装的不同态度所包含的厌女症、恐同症等症候,对于当下国内的性别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孙婷婷
- 关键词:厌女症
- “金莲绝唱”的症候阅读:以云南通海六一村缠足老人为例
- 2017年
- 缠足在中国明清之际盛行,某种程度上对缠足女性的认知即代表了人们对"传统妇女"的基本判断。云南通海六一村缠足老人作为尚在世的最大缠足群落而在国内外受到多方关注,面对鲜活的缠足者及其生命史,大众传媒对这一缠足群落的宣传和解读与近代以来的反缠足话语一脉相承,将其视为被动的解放者。而通过钩沉六一村缠足妇女跨越时代的生命史,可以看到她们如何超越身体的局限在新社会立足,最终意识到她们并非是被动等待解放的群体,而是展现了传统女性的自我建构。
- 孙婷婷
- 关键词:缠足
- 与他人相遇:朱迪斯·巴特勒文化身份研究的伦理维度被引量:1
- 2015年
- "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是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身份研究的重要问题。早年巴特勒提出消解身份的激进主张,但近几年日益寻求身份团结,转而结合犹太传统和福柯伦理思想来修正个人主义。巴特勒的新身份主张视"自我"与"他人"为主体间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个主体间既有温暖关系又难以避免相互伤害。巴特勒主张当伤害发生时,应当避免以暴制暴,而当视为与他人相遇的特殊机会,重构"人"的身份。
- 孙婷婷
- 关键词:身份伦理
- 社会主义机制下的“妇女”身份再造被引量:2
- 2017年
- 从新时期发起"女性意识"的论争至今,在社会主义体制之下中国妇女解放所取得的成就长期被掩盖。社会主义制度延续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妇女解放遗产,将"妇女"纳入国族主体当中,从而将性别进步与国族进步合二为一。在这个框架之内,以消除性别差异实现平等的"男女都一样"话语,既遮蔽了女性的自然属性,同时也塑造了新的社会主义劳动妇女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体家庭的"父权制",为女性进入公共空间提供了意识形态支持。
- 孙婷婷
- 关键词:社会主义妇女身份
- 朱迪斯·巴特勒的现代性自我身份书写
- 对自我身份的思考是现代性的重要遗产,也是朱迪斯·巴特勒久负盛名的述行理论涉及到的核心问题之一.巴特勒追溯康德和福柯的批判传统,同时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探求人性,以此来寻求自我的觉醒.但在巴特勒的身份谱系中,并不存在稳固的身份...
- 孙婷婷
- 关键词:美国文学自我身份现代性书写
- 文献传递
- “封建妇女”性别刻板印象的谱系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封建妇女"在近代以来被符号化为封建道德的承担者及落后中国的表征,当下中国主流的性别理论依然未摒弃这种偏见。运用谱系学探究"封建妇女"从"传统"中国进入"现代"中国过程中的符号化历史,不难发现,"封建妇女"实乃话语的产物,同时也可揭示从封建社会到现代中国,"新女性"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沿着旧中国女性不断开拓的性别空间继续前行。
- 孙婷婷
- 关键词:刻板印象谱系学
- 运用PBL教学法进行外国文学文本细读的实践探索--以《包法利夫人》为例被引量:2
- 2018年
- 读图时代的外国文学面临的挑战之一便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PBL教学法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以《包法利夫人》的教学为例,在讲解了"现实主义"及19世纪法国文学概况的基础上,通过以"出轨"的现实问题切入引导阅读的方式,提升学生兴趣,进而通过剥离问题、逐层深入讨论的方式探讨福楼拜如何将通俗题材创作成悲剧。PBL教学法有自身的局限性,也未必全盘适用于外国文学,但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方面仍有所助益。
- 孙婷婷
- 关键词:PBL外国文学文本细读包法利夫人
- 家庭、性别的双重背离:朱迪斯·巴特勒对悲剧英雄安提戈涅的解读被引量:2
- 2014年
- 基于解构主义反本质的观点,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提倡打破性别范畴的二元对立。在其著作《安提戈涅的请求》中,巴特勒以俄狄浦斯家族悲剧为例,指出正是家庭建构了二元异性恋话语,但通过俄狄浦斯女儿安提戈涅的有力反抗,巴特勒指出这种建构并非不可撼动,而是存在诸多解构的可能。同时,通过安提戈涅的悲剧性处境,巴特勒还探讨了性别身份及亲属结构越界者的悖论性处境及其反抗意义,这对于我们思考性少数群体的反抗及认同意义,不无裨益。
- 孙婷婷
- 关键词:安提戈涅异性恋亲属关系
- 广场舞:“大妈”的异托邦
- 2016年
- 近几年,风靡中国乃至冲出国门的广场舞备受关注,这种关注更多是由于'广场舞大妈'的污名化。广场舞本身及其污名化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在社会转型期中城市化和家庭结构变化等方面的性别与空间问题。福柯的'异托邦'可以让我们正面了解老年女性通过广场舞构筑自身'异托邦'以应对社会转型的努力,以及构筑现代多元城市空间的可能。
- 孙婷婷
- 关键词:大妈广场舞异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