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迎春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大冶铁矿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流动
  • 2篇国民政府
  • 2篇抚恤
  • 1篇战时
  • 1篇政府
  • 1篇植入
  • 1篇伤残军人
  • 1篇社会保障
  • 1篇社会阶层
  • 1篇嬗变
  • 1篇乡村
  • 1篇民政
  • 1篇南京国民政府
  • 1篇南京国民政府...
  • 1篇阶层
  • 1篇军人
  • 1篇抗战
  • 1篇抗战时期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姜迎春

传媒

  • 1篇民国档案
  • 1篇史林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工业文明植入与传统社会阶层的嬗变——以大冶铁矿的开发为例(1890-1937年)被引量:2
2010年
1890年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开采大冶铁矿,揭开了湖北新政的序幕。大冶铁山及周边地区这个原本闭塞的农耕社会在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下,向工业社会转型,传统社会的各阶层在调适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嬗变。本文通过描述这段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磨合的历史过程,以揭示在工业化背景下,乡村社会各个阶层的流动规律,以及影响这种社会流动的因素。
周少雄姜迎春
关键词:工业文明社会流动大冶铁矿
工业化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流动——以大冶铁矿为个案(1890~1937)被引量:5
2009年
1890年张之洞督办芦汉铁路,开采大冶铁矿,兴建汉阳铁厂,揭开了湖北新政的序幕。大冶铁矿这个原本闭塞的农耕社会在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下,迅速地向工业社会转型,传统社会的各阶层在调适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发生了社会流动,并产生了新的阶级阶层。本文通过描述这段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磨合的复杂历史过程,以揭示在工业化背景下,乡村社会各个阶层的流动规律,以及影响这种社会流动的因素。
姜迎春
关键词:工业化乡村社会流动大冶铁矿
由救恤到保障: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伤残军人的服务型抚恤探析--以国统区荣军教养院为中心被引量:12
2011年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决战,在浴血奋战中产生了大量伤残军人。妥善安抚这些伤残军人及家属是当时重要的政治、社会问题。国民政府在经济困窘,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扩大了教养院的规模,强化了其"管、教、养、安置"的功能,伤残军人抚恤呈现出由恤金抚恤向服务抚恤侧重,物质抚恤与精神抚恤结合的态势。这种抚恤方式虽然节约了开支,保障了部分残废军人的利益,但囿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效果有限。
姜迎春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抚恤制度被引量:2
2012年
抚恤本是指国家对社会特殊人群的一种保障措施。但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国困民乏,社会保障功能孱弱,抚恤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国民政府在这一资源的分配上对军人和公教人员采取以恤为养的政策;对劳工阶层则以恤促抚,并且建立了一套以恤代赏的奖励机制,以此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提高政权合法性。
姜迎春
关键词:抚恤抚恤金社会保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