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红外
  • 5篇光学
  • 4篇无热化
  • 4篇光学系统
  • 3篇无热化设计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学
  • 3篇红外光学系统
  • 2篇导弹
  • 2篇导引头
  • 2篇衍射
  • 2篇衍射光学
  • 2篇像质
  • 2篇成像质量
  • 1篇弹体
  • 1篇导弹导引头
  • 1篇定向红外
  • 1篇定向红外对抗
  • 1篇衍射光学元件
  • 1篇一次成像

机构

  • 6篇中国航空工业...
  • 2篇中国空空导弹...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姜成舟
  • 4篇潘国庆
  • 4篇张运强
  • 3篇孟庆超
  • 3篇段萌
  • 1篇王明昌
  • 1篇项建胜
  • 1篇陈宝国
  • 1篇冯志伟
  • 1篇齐雁龙
  • 1篇段萌

传媒

  • 2篇红外技术
  • 2篇航空兵器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激光与红外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4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红外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被引量:24
2008年
介绍了无热化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温度对红外光学系统的影响,描述了目前无热化设计的方法。采用了常用的光学材料和球面透镜实现了无热化设计,试验证明了光学系统在-45^+60℃范围内保持良好成像。
孟庆超潘国庆张运强姜成舟
关键词:无热化红外光学系统成像质量
谐衍射光学元件在红外双波段反射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在现代军事侦察中,单一波段红外系统已不能满足全天候、高分辨率、抗干扰等要求。根据谐衍射光学基础理论,成功地将谐衍射光学元件应用到红外双波段反射系统中,使系统在两个波段内同时较好地完成了系统像差的校正,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可满足更高要求的军事侦察。
姜成舟段萌
关键词:光学设计光学元件红外双波段
雷神基于AIM 9X的DIRCM系统研究
2024年
以便携式防空系统(MANPADS)为典型代表的红外精确制导武器给军用和民用飞机带来巨大的威胁。目前最行之有效应对热寻的制导武器的方法便是以红外波段激光作为光源的定向红外干扰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雷神公司如何基于现有的AIM-9X导引头技术开发新一代定向红外对抗系统,该系统具备高效、可靠、紧凑、重量轻且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并且通过功能扩展可以轻松应对从紫外到中红外等多种波段导弹威胁。
武伟李建征姜成舟潘国庆
关键词:定向红外对抗
红外空空导弹整流罩技术的新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整流罩是空空导弹关键部件之一,起改善导弹气动特性与保护内部光学系统不受侵蚀的双重作用。本文综述了用于空空导弹的红外整流罩技术的发展、整流罩发展过程中的几种结构优点。指出保形整流罩是未来空空导弹用红外整流罩的发展方向,并重点阐述了保形整流罩在空空导弹上的应用。
孟庆超段萌张运强姜成舟
关键词:空空导弹红外整流罩
红外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
介绍了无热化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温度对红外光学系统的影响,描述了目前无热化设计的方法。采用了常用的光学材料和球面透镜实现了无热化设计,试验证明了光学系统在-4560℃范围内保持良好成像。
孟庆超潘国庆张运强姜成舟
关键词:无热化红外光学系统成像质量
文献传递
8~12μm折/衍混合监视系统无热化设计被引量:3
2009年
论述了利用衍射元件实现光学系统无热化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利用衍射光学元件特殊的消热差和消色差特性,设计了8~12μm波段、焦距45 mm、F#为1.8、视场30°、工作在-55℃~55℃范围内的折/衍混合红外监视系统。设计结果表明,在此温度范围内,系统具有良好的消热差作用,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齐雁龙段萌姜成舟项建胜
关键词:红外光学系统衍射光学无热化
一种捷联稳定红外成像位标器及导弹导引头
本发明属于空空导弹导引头技术,涉及一种捷联稳定红外成像位标器。所述捷联稳定红外成像位标器包括头罩、一次成像组件、镜筒、旋转变压器、壳体、四次折反镜组、滚转驱动系统、探测器、俯仰驱动、本体、二次成像组件、基体。其中,头罩设...
陈宝国冯志伟姜成舟王明昌
一种小型化探测器固联于弹体式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被引量:3
2014年
为实现探测器组件固联于弹体且导引头结构小型化,采用了由特殊棱镜与反射镜组成的光学滑环式光机结构设计。光学系统的前镜组、反射镜嵌入内框架,实现±90?扫描运动;内框架、特殊棱镜组件嵌入外框架,实现360?扫描运动,进而使光学系统具有前半球的跟踪视场。设计结果表明光学系统在-70℃^+90℃温度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接近衍射极限,成像清晰,满足光、机、热一体化设计要求。实验结果显示,研制的光学系统其焦距60 mm,视场大小为3?,在20 lp/mm处,轴上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MTF)高于0.7。系统实现了探测器组件固联于弹体及光机系统小型化的目的。
姜成舟段萌潘国庆张运强
关键词:光学系统设计无热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