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2篇信号
  • 2篇转导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椎间盘
  • 2篇基质干细胞
  • 2篇骨髓基质
  • 2篇骨髓基质干细...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2篇成骨
  • 2篇成骨分化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与转...
  • 1篇信号转导与转...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扩大成...

机构

  • 6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姜岩
  • 4篇严旭
  • 3篇张春霖
  • 2篇谢莹
  • 2篇毛克亚
  • 2篇宁永明
  • 2篇刘宏建
  • 2篇李东哲
  • 1篇孙东方
  • 1篇钟楚楠
  • 1篇刘小康
  • 1篇刘松
  • 1篇李鹏飞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介导机械性软骨细胞凋亡
2024年
目的探索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在机械性软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大鼠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机械性损伤组,干预后行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锭(PI)双染色以确定细胞凋亡程度,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现实细胞核形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JAK2蛋白、STAT3蛋白的磷酸化/非磷酸化激活比例。第二项实验中,将软骨细胞分组为机械性损伤组,以及机械性损伤+AG490组,分别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比例、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的表达比值,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和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激活比例,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凋亡检测中,机械性损伤组的凋亡比例高于对照组[(37.5±7.9)%比(8.4±6.8)%,t=4.815,P<0.05],DAPI染色证实细胞核凋亡性改变,同时,机械性损伤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倍数为14.2±7.3,t=8.390,P<0.05)。同时,机械性损伤组的JAK2蛋白及STAT3蛋白的磷酸化激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倍数分别为2.2±1.1和1.6±0.4,t=2.886、4.652,P<0.05)。第二项实验中,机械性损伤+AG490组的凋亡比例减低显著低于机械性损伤组[减低至(11.9±3.2)%,t=5.144,P<0.05]。机械性损伤组的bcl-2/bax的基因表达比值高于对照组(比值为0.31±0.07,t=2.789,P<0.05)和机械性损伤+AG490组(比值为0.61±0.12,t=3.690,P<0.05)。机械性损伤+AG490组的Caspase-3蛋白低于机械性损伤组[变化倍数为(1.7±1.2)倍,t=8.273,P<0.05]。此时,机械性损伤组的NF-κB p65蛋白的磷酸化比例高于对照组[变化倍数为(6.7±1.4)倍,t=5.098,P<0.05]和机械性损伤+AG490组[变化倍数为(3.3±0.2)倍,t=2.875,P<0.05]。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
严旭付苏谢莹姜岩崔妙然陈松峰尚春风毛克亚刘宏建
关键词:软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骨髓基质干细胞中TRPV4转导力学信号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TRPV4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过程中与F-激动蛋白(F-actin)的定位关系及钙离子内流机制。方法使用购买的大鼠MSC,分为对照组和拉伸力学组,体外进行成骨诱导培养7、14、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成骨基因骨形成蛋白-2(BMP-2)和Runx2活性,同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及TRPV4蛋白表达。使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4)检测对照组和拉伸力学组的细胞内钙离子内流,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TRPV4及F-actin蛋白,观察细胞内定位关系。初步确定TRPV4影响后,使用TRPV4激动剂GSK101处理MSC,分为对照组和GSK101组,检测成骨基因BMP-2及Runx2变化。两组间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大鼠MSC行成骨诱导培养后,拉伸力学刺激显著促进MSC成骨分化,茜素红染色增强,且力学刺激于术后7 d显著促进BMP-2基因和Runx2基因转录活性增加(t=5.252、2.851,P<0.05),变化倍数分别为(3.97±0.82)倍和(3.47±0.42)倍。ALP蛋白表达增多(t=4.069,P<0.05),变化倍数为(2.42±0.86)倍。此时,TRPV4蛋白表达量维持不变(t=1.115,P>0.05),变化倍数为(1.21±0.78)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证实力学刺激后TRPV4及力学反应性F-actin蛋白表达定位增强,Fura-4探针结果显示,拉伸力学刺激促进了MSC体内钙离子内流(t=7.048,P<0.01),变化倍数为(4.29±0.72)倍。使用TRPV4激动剂GSK101处理MSC后,成骨基因BMP-2及ALP的转录活性显著增强(t=3.762、3.977,P<0.05),变化倍数分别为(3.68±1.05)倍和(4.33±0.63)倍。结论拉伸力学刺激可激活MSC的TRPV4蛋白,于F-actin共定位,介导钙离子内流,从而提高成骨分化活性。
严旭付苏谢莹姜岩宁永明尚春风陈松峰毛克亚刘宏建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的手术技巧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手术系统(MED)为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减压度潜行性神经根减压治疗,共切除152个椎间盘。结果10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术后4个月~2年(平均1.2年)。按日本Nakai评定标准:优88例(85.44%)、良13例(12.62%)、可1例(0.97%)、差1例(0.97%)。优良率为98.06%。无一例转开放手术,无一例发生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行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时,应严格掌握基本原则和具备较高手术技巧,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姜岩张春霖钟楚楠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椎管狭窄微创手术
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的减压机制
2025年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通过“环”神经广泛式切除进行减压及摘除突出腰椎间盘,存在神经损伤造成瘫痪、腰椎失稳、突出复发、椎间隙感染以及邻椎病等多种风险及并发症。目的:提出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观察这种新术式的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现象及早期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减压机制。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14例,其中对照组81例行保守治疗,试验组133例接受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治疗。试验组术前、术后即刻(7-14 d)及术后早期(1年以上)分别使用MRI图像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的体积变化,CT图像测量腰椎棘突韧带复合体后移距离以及侧隐窝宽度和高度,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对照组:保守治疗8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71个突出腰椎间盘,平均随访时间(22.7±23.1)个月;171个突出腰椎间盘就诊时及末次随访MRI测量突出腰椎间盘体积分别为(551.6±257.9)mm3和(792.2±330.4)mm3,体积平均增大率为(53.2±44.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171个突出腰椎间盘中有4个发生了自然回缩现象,吸收比为2.3%(4/171),吸收率为(24.5±9.9)%。(2)试验组:13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285个突出腰椎间盘。①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即刻随访,285个突出腰椎间盘中有229个发生回缩,吸收比为80.3%(229/285),平均吸收率为(21.5±20.9)%,显著及完全吸收占6.5%;上腰椎共70个突出腰椎间盘,吸收比为85.7%(60/70),平均吸收率为(23.1±19.5)%,最大吸收率为86.6%;下腰椎共215个突出腰椎间盘,吸收比为78.6%(169/215),平均吸收率为(21.0±21.3)%,最大吸收率为83.2%;上腰椎与下腰椎显著及完全吸收分别占5.7%和6.5%,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棘突韧带复合体
张春霖侯曌华严旭姜岩付苏宁永明李东哲董超刘小康王永魁曹争明杨腾跃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侧隐窝自然吸收
超声骨刀辅助对称减压改良腰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超声骨刀辅助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依据超声骨刀应用与否分为超声骨刀组(35例)与常规对照组(35例)。超声骨刀组术中应用超声骨刀行椎板切除减压操作,常规对照组应用椎板咬骨钳等传统工具行手动椎板减压操作。比较两组围手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超声骨刀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93.66±18.76)min、(78.71±44.03)mL、(54.57±21.84)mL]均少于常规组[(166.23±44.24)min、(257.71±105.47)mL、(159.43±50.17)mL],P均<0.05。术后1周及术后3、6个月,两组VAS评分及ODI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脊髓损伤、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骨刀辅助内聚式对称减压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其应用符合腰椎椎管狭窄症治疗共识所提出的原则,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对比传统方法具有其独特优势。
刘松姜岩戴磊李鹏飞滕元平孙东方
关键词:椎管狭窄超声骨刀
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力学反应性信号通路促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目前已证实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初级纤毛是重要的力学感受器并调控TGF-β1/BMP-2/SMAD等多种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力学调控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力学刺激组(通过摇床施加流体剪切力学干预)、力学刺激+IFT88沉默组(力学刺激+使用siRNA沉默IFT88表达),干预24 h后,采用q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染色及形态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剪切力刺激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激活,提高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siRNA干扰初级纤毛生成后,这一力学反应效应明显减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面积改变比值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增高比例具有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了流体剪切力反应性的TGF-β1/BMP-2/SMAD信号通路激活,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马占华严旭姜岩曹争明王永魁李东哲杨腾越靳宜楷付苏张春霖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骨形成蛋白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