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仕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NSFC—云南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 9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群落
  • 3篇微化石
  • 3篇化石
  • 3篇钙质超微化石
  • 3篇RESPON...
  • 3篇SURFAC...
  • 3篇DIFFER...
  • 3篇HYPER
  • 3篇超微化石
  • 3篇EOCENE
  • 2篇动力学意义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生态
  • 2篇水动力
  • 2篇环境差异
  • 2篇古近纪
  • 2篇硅藻
  • 2篇北半球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4篇姜仕军
  • 6篇唐红渠
  • 2篇夏伟
  • 2篇陈秋菊
  • 2篇刘娟
  • 2篇王艳杰
  • 1篇张恩楼
  • 1篇王亮根
  • 1篇杜飞雁
  • 1篇郭伟龙

传媒

  • 5篇生态科学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积物硅藻提纯方法的优化被引量:2
2013年
传统的湖泊沉积物硅藻提纯方法存在周期较长、过筛会损失某些特定硅藻种类等问题,从而造成硅藻群落分析出现偏差。基于硅藻提纯的实验原理和传统沉积物硅藻提纯技术,选取广东三个典型水库的沉积物的五个不同样品,设置了三组优化实验,建立了一套适合水库沉积物硅藻的提纯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纯和富集水库沉积物中的硅藻,在简化实验操作的同时,明显缩短了提纯时间,并且更有利于其后硅藻壳体种属的鉴定,在水库沉积物硅藻群落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刘娟段昌兵唐红渠姜仕军
关键词:水库沉积物
始新世极热事件中轻碳释放量控制了海洋表层生态系统的走向
Latest Paleocene and early Eocenehyperthermals were geologically brief,profound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ca...
姜仕军
北半球不同环境中钙质超微植物群落对白垩-古近纪生物大绝灭事件响应的差异
白垩-古近纪(K-Pg)生物大绝灭发生在距今66 百万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二大集群绝灭事件,因其突然终结恐龙时代而备受关注。该事件重创当时的主要优势种群,为更高级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兴起和繁荣提供了生态空间。
姜仕军Gilen Bernaola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环境差异北半球
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解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根据2013年春季(3月中旬至4月初)及秋季(9月)在南沙群岛开展的两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南沙群岛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丰富,记录45种隶属于2科、4亚科、19属。其中,春季有21种,秋季38种,两季均出现的共有种有14个;(2)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优势种差异明显,春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单一,数量低,主要生态类群为外海暖水类群和广温暖水类群,秋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复杂,数量多,主要为外海暖水类群。春季优势种由后圆真浮萤、葱萤、尖头毛浮萤组成,秋季由纳米海萤、双叉真浮萤、刺喙葱萤、短形小浮萤、粗大后浮萤组成。研究表明:(1)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密度差异显著,密度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密度较高,与该海域局部环流密切相关;(2)浮游介形类两季平均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0.59、1.37和0.55,秋季高于春季;(3)春季及秋季均分为岛礁群落和外海群落,群落分布随洋流改变呈季节性变化;(4)受季风影响的大环流及局部环流是浮游介形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多样性呈明显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
郭伟龙王亮根杜飞雁姜仕军
关键词: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洋流南沙群岛
Different Responses of Surface Marine Ecosystem to the Eocene Hyperthermal Events
Latest Paleocene and early Eocene hyperthermals were geologically brief, profound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
姜仕军
洱海底栖动物的分布格局及其对水质生物学评价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解洱海全湖底栖动物的组成及分布规律,2012年3月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在设置的42个样点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08头,隶属于14个分类单元,其中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分离底栖摇蚊(Benthalia dissidens)和似羽摇蚊(Chironomus cf.plumosus),相对丰度分别为57.0%、20.3%和12.0%。洱海全湖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549.4 ind·m-2,平均生物量为8.68 g·m-2。聚类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揭示,洱海底栖动物群落呈现北、中、南三个生物群系的分布格局。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Goodnight指数和BPI指数的生物评价显示,洱海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且南部污染程度较北部严重。对比历史数据可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洱海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逐步发生改变,优势种由原来的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分离底栖摇蚊转变为耐污能力更强的霍甫水丝蚓和似羽摇蚊,群落单调且优势度高,显示洱海水质发生了衰退。
段昌兵姜仕军张恩楼刘娟唐红渠
关键词:底栖动物水质生物评价洱海
Different Responses of Surface Marine Ecosystem to the Eocene Hyperthermal Events
Latest Paleocene and early Eocene hyperthermals were geologically brief, profound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
姜仕军
文献传递
北半球不同环境中钙质超微植物群落对白垩-古近纪生物大绝灭事件响应的差异
白垩-古近纪(K-Pg)生物大绝灭发生在距今66百万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二大集群绝灭事件,因其突然终结恐龙时代而备受关注。该事件重创当时的主要优势种群,为更高级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兴起和繁荣提供了生态空间。一般认为,小行星...
姜仕军Gilen Bernaola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环境差异北半球
文献传递
海南岛主要水系枯水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区系分析
2013年
以海南岛主要水系的30个样点的河流底栖硅藻为对象,分析了其枯水期的群落组成,并探讨了群落的地理分布特征。在鉴定出的55属174种底栖硅藻中,曲壳藻属是优势属,占52.3%。聚类分析及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底栖硅藻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可划分为西部坝王岭、西部尖峰岭、中部的鹦哥岭和五指山以及东部的吊罗山4大群系。其中西部山区昌化江水系的硅藻多样性最低,中部山区为昌化江水系和南渡江水系的发源地,其硅藻多样性最高,东部山区硅藻也表现出一定独特性,说明本研究中底栖硅藻群落分布很可能受季风及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样点的优势种为清洁指示种,少数样点出现了Gomphonema parvulum和Aulacoseira ambigua等高营养盐指示种,表明大部分河流水质良好,仅少部分河流由于人类活动而出现了富营养化趋势。
陈秋菊夏伟唐红渠姜仕军
关键词:底栖硅藻
Different Responses of Surface Marine Ecosystem to the Eocene Hyperthermal Events
Latest Paleocene and early Eocene hyperthermals were geologically brief,profound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c...
姜仕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