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清

作品数:20 被引量:15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小麦
  • 9篇籽粒
  • 7篇麦区
  • 5篇性状
  • 5篇土壤
  • 5篇小麦品种
  • 4篇品质性状
  • 4篇强筋
  • 4篇籽粒品质
  • 3篇营养品质
  • 3篇强筋小麦
  • 3篇晚播
  • 3篇灌浆
  • 3篇干物质
  • 3篇产量性状
  • 2篇氮肥
  • 2篇性状研究
  • 2篇叶面
  • 2篇油菜
  • 2篇饲料

机构

  • 20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20篇夏清
  • 19篇杨珍平
  • 19篇高志强
  • 10篇孙敏
  • 5篇王宝青
  • 2篇刘俊峰
  • 2篇马娟娟
  • 1篇席晋飞
  • 1篇黄春国
  • 1篇郝教敏
  • 1篇李娜
  • 1篇韩渊怀
  • 1篇李志刚
  • 1篇苏琳琳
  • 1篇吴慧娟

传媒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中麦区33个资源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与面团质构研究
[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急速下降,并且供需缺口呈日渐拉大趋势;为拓宽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选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种植的优质小麦显得尤为重要.前人在这一方面也做了研究,但主要是随机样品,品种...
夏清杨珍平刘俊峰王宝青孙敏高志强张东旭潘辛来
关键词:籽粒品质
3株链霉菌对谷子早期白发病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具有防治土传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功能的3株土壤链霉菌对谷子白发病的防治潜能及对谷子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谷子种子分别包衣3株土壤链霉菌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T4、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Act12和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D74的活菌制剂,同时以无菌剂包衣的处理作为对照,于播种后15 d、45 d和75 d统计谷子白发病病叶数量,并对播种后75 d发病叶片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同时测定各时期谷子生长相关指标。[结果]播种后75 d,T4、Act12和D74菌剂处理的谷子病叶率与不施加菌剂的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41.4%、20.6%和18.7%(P<0.05);T4和D74菌剂处理的谷子白发病的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6.0%和21.3%(P<0.05);T4、Act12和D74菌剂处理的谷子其播种后75 d地上部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2.9%、23.7%和22.7%(P<0.05)。此外,T4还增加了苗期谷子株高及播种后75 d叶片数。[结论]包衣施加T4、Act12和D743株链霉菌对接菌早期谷子白发病的防治作用不大,但抑制了后期(播种后75 d)白发病的发病程度并促进了谷子植株生长,其中以T4的防病促生效果最强。本研究表明,土壤中兼具抗植物土传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功能的链霉菌是谷子白发病的潜在生防菌库,可从中筛选谷子白发病的有效防治菌株。
陈杰杨珍平夏清陈昆仑高志强韩彦卿韩渊怀林文
关键词:谷子白发病放线菌链霉菌生物防治
播期和深松对冬小麦越冬期土壤水分及籽粒蛋白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明确休闲期深松耕作的蓄水效果及深松下旱地小麦的最佳播种时期,合理安排旱地小麦播种时间。【方法】采用裂区试验的方法,以休闲期是否深松为主处理,9月20日(早播)、10月1日(适期)、10月10日(晚播)3个播种时间为副处理,于2012—2014年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村旱地小麦试验基地开展连续2 a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年际下休闲期深松和播种时间对旱地小麦越冬期土壤水分和籽粒蛋白质量的影响。【结果】休闲期深松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的土壤蓄水量和土壤蓄水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CK)。休闲期深松(SS)模式较CK提高了越冬期0~300 cm的各土层土壤蓄水量,2012—2013年提高了26.90 mm,2013—2014年提高了45.54 mm,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分别提高了39.92%和19.04%,枯水年蓄水效果优于平水年。SS模式下,适期播种越冬期土壤水分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量及其组分量都高于早播和晚播,早播又高于晚播。随着播期推迟,组分蛋白量和谷醇比显著提高,当播期继续推迟时,组分蛋白量和谷醇比又显著降低。方差分析表明,播期和深松对越冬期土壤蓄水量及成熟期籽粒产量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播期和深松对籽粒蛋白质量一定的互作效应。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期籽粒蛋白质量及籽粒产量与越冬期深层土壤水分有密切关联。【结论】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有利于蓄积降水,改善底墒,增加越冬期各土层蓄水量,10月1日(适期)播种能明显提高小麦越冬期土壤水分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量及其组分量,提高籽粒产量,是最佳的播种时期。
代新俊夏清杨珍平高志强孙敏
关键词:旱地小麦深松播期土壤水分籽粒蛋白质
施硒肥方式对强筋小麦产量、硒累积分配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8个处理,研究有机富硒肥施硒量与施硒方式对强筋小麦生长、产量、硒在小麦不同器官中富集状况以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有机富硒肥比较,播种前土施有机富硒肥使强筋小麦总生物量、籽粒产量、各器官(根、茎+叶、颖壳+穗轴、籽粒)干物质量分别提高1.0%-14.7%、2.4%-42.4%、1.9%-21.9%、1.5%%-10.6%、1.8%-19.5%和1.3%-18.2%,且在同一土施处理下,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总生物量、籽粒产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不论采用土施、叶面喷施或土施+叶面喷施,小麦地上部硒含量占植株总硒含量的比例最大,而对于根部硒含量占植株总硒含量的比例则表现为土施>土施+叶面喷硒>喷施.此外,施有机富硒肥明显改善了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可溶性糖和蔗糖等营养品质含量(P <0.05),提高幅度分别为0.2%-0.4%、2.9%-10.1%、1.6%-5.1%、1.3%-5.0%、2.1%-7.0%和1.2%-3.5%,且硒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营养品质含量均表现为土施+叶面喷硒处理高于单一土施硒肥处理,以S30+F(土壤基施30 g/hm^(2)+叶面喷施15 g/hm^(2))处理达到最高值.因此,综合考虑产量、籽粒硒积累量以及品质等因素,实际生产中建议选用施肥量45 g/hm^(2)(土壤基施30 g/hm^(2)+叶面喷施15g/hm^(2))较为合适;土施+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可促进强筋小麦生长,提高籽粒产量、硒积累量以及营养品质;结果可为有机富硒肥调控下小麦富硒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图2表6参46)
税杨杨文平夏清陈杰高志强李晋刘振华李军辉杨珍平
关键词:硒肥土壤施硒叶面喷施营养品质
磷肥与播量对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干物质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明确晋中麦区休闲期复种饲料油菜的合理种植方式,在山西省太谷县申奉村进行试验,设置不同磷酸二铵(N∶P=15∶42,总养分≥57%)施用量(L)(0(CK)、37.5(L1)、75.0(L2)、150.0(L3)kg/hm^(2))与油菜播量(S)(7.5(S1)、22.5(S2)kg/hm^(2))共计8个处理,研究其对饲料油菜干物质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施肥量及二者的互作明显影响饲料油菜干物质量和磷积累量,影响大小表现为播量(S)>施肥量(L)>互作效应(S×L);同一施肥量下,S1>S2;同一播量下,CKS2。与CK比较,施肥明显降低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以L2水平降低幅度最大(35.7%~74.3%),速效磷含量以L2水平降低幅度最小(6.7%),速效钾含量则以L2和L3水平降低幅度较小(分别为49.6%和49.4%),二者差异不显著;同一施肥水平下,S1>S2。与CK相比,施肥明显提高了土壤酶活性,随施肥水平增加酶活性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L2水平最高,较CK提高14.5%~102.1%;同一施肥水平下,S1>S2。播量和施肥量亦明显影响土壤水分含量;播量在不同施肥水平下产生的影响不同。综上,在该地区麦后复种油菜拟推荐施75.0 kg/hm^(2)磷酸二铵,且油菜播量7.5 kg/hm^(2)为宜。
刘振华张霞夏清李文广代新俊郭安娜杨珍平高志强
关键词:饲料油菜土壤酶活性
叶面锌肥对紫粒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为明确叶面施锌肥对紫粒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用小麦山农紫(紫粒)和山农129(红粒)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施锌肥(Zn_(0),对照)、叶面喷施锌肥10 kg·hm^(-2)(Zn_(10))、20 kg·hm^(-2)(Zn_(20))、30 kg·hm^(-2)(Zn_(30))、40 kg·hm^(-2)(Zn_(40))5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锌量下紫粒小麦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的异同。结果表明,与不施锌肥比较,叶面施锌肥后山农129和山农紫分别增产1.4%~4.7%和2.3%~5.2%;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山农129和山农紫的籽粒锌含量、总蛋白含量及蛋白质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分别在Zn_(30)和Zn_(20)处理下达到最高值,比Zn_(0)分别提高25.8%、1.2%、16.8%和44.1%、2.1%、20.1%。两品种叶面施锌肥较其对照显著提高了籽粒蔗糖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P<0.05),但总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山农紫小麦增幅大于山农129。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叶面喷施锌肥可提高紫粒小麦产量、锌含量以及营养品质,以喷施锌肥20 kg·hm^(-2)较佳。
税杨夏清陈杰高志强李晋刘振华李军辉杨珍平
关键词:紫粒小麦营养品质
灌水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为明确水地强筋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溉技术,试验设3个灌水时期8个灌溉处理[越冬期灌1水(W 1),拔节期灌1水(W 2),孕穗期灌1水(W 3),越冬期和拔节期灌2水(W 12),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 13),拔节期和孕穗期灌2水(W 23),越冬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灌3水(W 123),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CK)],于小麦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的CK比较,所有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产量以及籽粒淀粉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籽粒的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W 1处理除外)。越冬期灌水对有效穗数、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大;拔节期灌水对穗粒数的提升作用较大,但对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小,对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的降低作用较大;孕穗期灌水对千粒重的提升作用较大,对蛋白质产量的提升作用较小。随着灌水次数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先显著提高后基本不变,而籽粒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降低。W 123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W 13处理;W 1处理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最高,其次是W 12及W 13处理;W 23处理淀粉含量最高,[JP3]其次是W 12或W 13处理。综合各项指标,最好的灌水组合是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 13)。[JP]
禹静涛赵晨双丽范李剑宋占兴杨思张晓琪夏清高志强杨珍平
关键词:灌水时期淀粉含量
不同品种彩粒小麦苗麦绿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含量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以类黄酮、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作为评价指标,试验采用水浸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对山农紫小麦、黑小麦031244、紫小麦204W17、黑小麦202W20 4个品种彩粒小麦苗麦绿素制备的影响,确定其提取的最佳工艺,并对其麦绿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紫小麦204W17苗麦绿素中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0.21mg/100g和49.04%,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25℃,浸提时间2.0h,浸提料液比1∶4;山农紫小麦苗麦绿素中SOD含量最高,为1865.3U/100g,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2.5h,浸提料液比1∶3。综合评价得出紫小麦204W17苗和山农紫小麦苗的麦绿素含量更高。
杨文平冯芳郝教敏夏清靳明凯杨珍平高志强
关键词:麦绿素
饲料油菜作绿肥对后茬麦田土壤肥力及细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1
2019年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旱地麦后复种饲料油菜还田对后茬麦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改善农田地力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饲料油菜播量(S1:小播量;S2:中播量;S3:大播量)和还田时期(D1:早期还田9月10日;D2:中期还田9月20日;D3:晚期还田9月30日)二因素试验,以常规农户复种夏玉米模式为对照,比较后茬麦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并采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基因预测分析方法,比较后茬麦田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代谢功能变化。【结果】与常规农户模式相比,饲料油菜还田可不同程度提升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其中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的提升范围最大,分别为11.73%—60.5%和1.4%—94.5%;饲料油菜播量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还田时期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二者间互作效应显著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播量、还田时期及其互作效应均显著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大播量晚期还田处理(S3D3)在所有指标中均表现最优。细菌群落组成方面,门水平上10个土壤样品共得到19个类群,其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聚类结果显示,10个处理可聚为大播量、中播量、小播量和常规农户模式4类,表明不同播量油菜还田明显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构成。RDA分析表明,土壤养分、酶活性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密切相关。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土壤细菌群落具有丰富的代谢功能,其中编码新陈代谢的基因具有明显优势;二级预测功能分类中,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主要代谢功能路径。KEGG直系同源基因簇KO(KEGG orthologous groups)丰度热图结果表明,油菜还田增加了与土壤碳、氮代谢相关的细菌群落。【结论】合理复种饲料油菜并还田可提高后茬麦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并有效改善细菌�
李文广杨晓晓黄春国薛乃雯夏清刘小丽张晓琪杨思杨珍平高志强
关键词:油菜还田绿肥土壤肥力细菌群落
基施氮肥形态及用量对小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垂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试验在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研究室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CA0547,试验采用根管土柱法,裂区设计,其中,主处理为氮肥形态: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NPK复合肥)、酰胺态氮(尿素);副处理为纯氮用量:75,150,225 kg/hm2共3个梯度。以研究氮肥形态及用量对小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垂直分布的影响,探究合适的氮肥形态,为高效节省化肥施用及改良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纯氮用量在0~225 kg/hm2时,随着用量的增加,脲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施用不同形态N肥后,20~40 cm土层的脲酶活性显著大于其他土层(P<0.05),并且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的各个土层脲酶活性均有增加趋势,试验中,酰胺态氮肥施用量达到225 kg/hm2时,0~100 cm土层脲酶活性在所有处理中最大;拔节期脲酶活性高于成熟期。酰胺态氮是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的最好形态。
李军辉夏清杨珍平张霞孙敏高志强耿伟娜廖平强张晓琰杨孟丽
关键词:氮肥形态氮肥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