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军强

作品数:267 被引量:1,038H指数:1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0篇期刊文章
  • 45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3篇水利工程
  • 17篇天文地球
  • 9篇文化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建筑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1篇黄河
  • 50篇河床
  • 49篇黄河下游
  • 44篇河段
  • 41篇水沙
  • 30篇水库
  • 30篇水流
  • 27篇泥沙
  • 27篇洪水
  • 24篇三峡工程
  • 24篇崩岸
  • 23篇河道
  • 19篇游荡
  • 18篇数值模拟
  • 18篇水沙条件
  • 18篇小浪底水库
  • 18篇河床调整
  • 18篇长江
  • 15篇冲淤
  • 14篇异重流

机构

  • 233篇武汉大学
  • 45篇清华大学
  • 22篇黄河水利科学...
  • 16篇华北水利水电...
  • 9篇中国水利水电...
  • 7篇西安理工大学
  • 6篇石河子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黄河勘测规划...
  • 4篇长江科学院
  • 4篇黄河勘测规划...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武汉水利电力...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南京水利科学...
  • 2篇中国葛洲坝集...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 2篇湖南省水利水...

作者

  • 267篇夏军强
  • 132篇周美蓉
  • 67篇邓珊珊
  • 42篇邓珊珊
  • 23篇王光谦
  • 21篇李洁
  • 20篇张晓雷
  • 20篇吴保生
  • 18篇果鹏
  • 14篇宗全利
  • 13篇张俊华
  • 13篇林芬芬
  • 13篇李涛
  • 12篇谈广鸣
  • 12篇李涛
  • 10篇王增辉
  • 9篇陈倩
  • 6篇陈倩
  • 6篇张翼
  • 6篇王艳平

传媒

  • 35篇水科学进展
  • 31篇泥沙研究
  • 17篇湖泊科学
  • 16篇水力发电学报
  • 1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2篇人民黄河
  • 11篇水利学报
  • 8篇应用基础与工...
  • 7篇科学通报
  • 7篇长江科学院院...
  • 6篇人民长江
  • 6篇工程科学与技...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水资源保护
  • 4篇灾害学
  • 3篇水动力学研究...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中国防汛抗旱
  • 3篇第六届全国泥...
  • 2篇地理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33篇2023
  • 37篇2022
  • 21篇2021
  • 26篇2020
  • 20篇2019
  • 14篇2018
  • 18篇2017
  • 18篇2016
  • 11篇2015
  • 10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2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中游城陵矶-汉口河段过流能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受上游水库运行的影响,自2003年后长江中游河段河床调整,引起河道自身过流能力的变化.本文选取长江中游城陵矶-汉口河段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资料计算了2003-2016年两个水文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及特征流量变化,并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河段尺度的平滩流量.结果表明:(1)螺山站及汉口站2003-2016年的水位-流量关系呈现枯水流量下水位降低、洪水流量下水位抬升的特点;(2)两站年最大流量下对应的水位整体抬升,警戒水位下对应的流量分别减小9%和16%;(3)2003-2016年城汉河段平滩流量有增有减,无明显单向变化趋势,2014年后呈减小趋势.分析断面的过流能力变化,发现螺山站与汉口站警戒流量与动床阻力呈明显的反比关系,过流能力由于河道阻力的增大而减小;床沙粗化、河道相对水深的减小及洲滩植被覆盖度的增大是引起河道阻力增大、过流能力减小的原因.
姚记卓夏军强邓珊珊周美蓉许全喜
关键词:过流能力河道阻力长江中游
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段持续淤积期的主槽摆动特点被引量:1
2021年
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河段为典型的游荡型河段,主槽经常发生摆动,揭示主槽摆动特点对研究该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1986-2001年小北干流段汛后卫星遥感资料与实测29个淤积大断面地形资料为基础,计算了断面及河段尺度的主槽摆动宽度与强度,定量分析了持续淤积期小北干流段的主槽摆动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主槽摆动方向具有往复性,断面主槽摆动宽度沿程变化表现为上段大、中下两段小的特点,其中禹门口-庙前段多年平均主槽摆动宽度和强度分别为1151 m/a和0.70,是小北干流段中主槽摆动最为剧烈的河段;建立了小北干流段主槽摆动强度与上游水沙条件(来沙系数)与下游侵蚀基准面(潼关高程)之间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响应关系,并对综合关系式进行了率定与验证.在综合关系式中,主槽摆动强度随来沙系数和潼关高程的增大而增大,且两者在该关系式中的占比平均值分别为89.3%和10.7%,说明水沙条件是影响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段主槽摆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潼关高程是次要因素.采用该经验公式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总体符合较好,可用于计算和预测小北干流段持续淤积期的主槽摆动过程.
余铖峥夏军强周美蓉邓珊珊王英珍
关键词:潼关高程水沙条件黄河小北干流
城市洪涝中雨水口泄流能力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20年
近年来中国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其中雨水口泄流能力的大小对于计算受淹区的积水程度或路面雨水的排除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专门修建了具有上下两层结构的城市洪涝过程综合试验平台,考虑雨篦子、雨水井及侧支管等完整的雨水口结构,开展了76组不同来流水深及流速下的雨水口泄流能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雨水口的下泄流量在井身充满前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即在雨水井充满前,路面雨水以堰流形式下泄;在雨水井充满后,以管嘴出流形式下泄。基于试验数据率定出雨水口堰流及管嘴出流时的流量系数,并进一步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雨水口的泄流能力与雨篦子尺寸、篦前水流的弗劳德数等因素之间的经验关系,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采用本文公式计算原型尺寸雨水口的泄流能力,并与中国现行雨水口泄流能力的参考值进行对比,发现当水深较大时现行参考值偏大较多。本研究成果能为精细化的城市洪涝管理提供计算依据。
陈倩夏军强董柏良
关键词:雨水口泄流能力模型试验量纲分析
长江中游荆江段非均匀悬沙恢复饱和系数被引量:4
2021年
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含沙量大幅度降低,次饱和水流冲刷河床使含沙量在沿程逐渐恢复,但其恢复特点由于沿程床沙组成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基于Markov随机过程及泥沙起动理论,推导非均匀悬沙的泥沙落距表达式;结合悬移质扩散理论,修正非均匀悬沙恢复饱和系数公式。在此基础上,基于荆江河段实测输沙过程,提出考虑床沙组成影响的分组悬沙恢复饱和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主要与泥沙粒径、悬浮指标、床沙组成及止滚概率、止悬概率等因素有关,无需考虑非饱和调整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①不考虑床沙组成时,沙市、监利站恢复饱和系数计算值均在区间0.12~0.27内变化,而考虑床沙组成时分别为0.0003~0.1718和0.0035~0.1579。②不考虑床沙组成时,分组悬沙恢复饱和系数计算值细沙>中沙>粗沙;考虑床沙组成时细沙<中沙<粗沙;除落水期外,沙市站粗沙的恢复速度均大于监利站。③沙市、监利站恢复饱和系数在各计算时段的变化过程对悬沙分组具有敏感性,其中洪水期恢复饱和系数大于枯水期、涨水期和落水期。采用河床变形方程反算分组悬沙恢复饱和系数,并与本文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公式能够用于描述荆江河段分组悬沙恢复特性,可为三峡工程下游非均匀悬沙沿程恢复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李林林夏军强邓珊珊周美蓉李志威
关键词:悬移质床沙组成恢复饱和系数长江中游
冲积河道深弘摆动预测及崩岸预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积河道深弘摆动预测及崩岸预警的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断面深泓摆动趋势对岸线稳定的影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研究河段相应年份的汛期流量资料及河道断面地形资料,建立汛期流量参数与河道深泓摆动幅度的经...
夏军强孙启航周美蓉林芬芬
文献传递
黄河下游游荡段断面滩岸崩退过程概化模拟被引量:14
2021年
近期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冲淤变化剧烈,滩岸崩退是该河段河床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滩岸崩退过程对揭示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势稳定的主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了断面尺度的崩岸概化模型,并计算了2004年汛期下游游荡段樊庄与夹河滩两个典型断面的滩岸崩退过程,分析了抗冲强度、抗剪强度、渗透系数、坡脚堆积比例等主要因素对滩岸崩退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断面滩岸累计崩退宽度计算值分别为413 m及733 m,与实测值较为吻合;滩岸崩退与坡脚横向冲刷宽度的变化一致,且坡脚横向冲刷宽度越大越不利于滩岸的稳定。滩岸崩退宽度随土体抗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土体起动切应力由0.1 N/m2增加至0.3 N/m2时,樊庄及夹河滩断面滩岸崩退宽度分别减小34%和33%;滩岸崩退宽度随崩塌土体坡脚堆积比例的增大而减小,当坡脚堆积比例由50%增加至100%时,樊庄及夹河滩两断面滩岸崩退宽度分别减小10%和7%,因此坡脚堆积有利于增加滩岸的稳定性。
王英珍夏军强邓珊珊周美蓉
关键词:概化模型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平滩流量不同确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1
2009年
平滩流量是主槽过流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估算各断面平滩流量大小是黄河下游水沙调控的一项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平滩流量的概念,并结合黄河下游不同年代的实测横断面形态特征,给出了确定主槽范围及平滩高程的原则。接着评述了国内外已有确定平滩流量的方法,并分析了断面平滩流量四种确定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以下游花园口断面为例,给出了四种计算方法所得平滩流量的结果及其差别。通过比较认为,本文提出的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确定平滩流量的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合理。
夏军强吴保生李文文
关键词:黄河下游平滩流量水动力学模型
洪水中人体稳定性条件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由暴雨引起的山洪灾害、城市洪涝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因此研究洪水作用下的人体稳定性条件,能为洪泛区规划、城市防洪标准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以往提出的人体稳定性条件,通常忽略人体所受浮力作用并假定来流沿水深均匀分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洪水中人体稳定性条件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该文首先分析了洪水中人体的受力特点,根据人体结构特点计算不同水深下人体所受的浮力,同时结合河流动力学中泥沙起动的理论,推导出洪水中人体发生滑移及跌倒失稳时的起动流速公式;然后采用一小比尺的人体模型开展一系列的水槽试验,得到不同失稳及水深条件下人体的起动流速,用于率定公式中的相关参数,同时采用模型比尺关系及率定后的计算公式分别估算人体原型在不同水深下的失稳条件;最后采用已有真实人体的水槽试验结果重新率定人体滑移及跌倒失稳时的参数,结合人体模型的试验成果,给出了儿童及成人在不同来流条件下的失稳区间。基于真实人体试验的率定结果因考虑了人体在洪水中能逐渐调整站姿适应来流的过程,故结果偏于危险,而本文模型试验的率定结果偏于安全。
夏军强古安川舒彩文果鹏
关键词:洪水起动流速水槽试验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演进及河床冲淤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09年
高含沙洪水通过黄河下游河道时往往发生严重淤积,因此,数值模拟研究高含沙洪水的演进过程,对理论研究及实际工程需求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泥沙数学模型通常不考虑高含沙量对水流控制方程的影响,而这将会影响高含沙洪水演进过程的模拟。本文建立了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演进过程的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沙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在水流控制方程组中采用浑水的连续方程与动量方程,而且通过引入滩槽划分及"二级悬河"处理等技术考虑黄河下游复杂地形下的水沙演进。以1977年的典型高含沙洪水过程为例,分析高含沙量对洪水演进的影响,并率定出模型中的恢复饱和系数、不饱和系数等关键参数。将率定后的模型参数应用于1992年下游实测洪水的模拟,验证模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高含沙的影响后,洪峰流量、水量、传播时间的模拟误差减小,说明在数值模拟高含沙洪水的演进中有必要采用浑水控制方程。
贺莉夏军强王光谦
关键词: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洪水演进河床冲淤
黄河下游透水丁坝瞬溃后水力及冲淤特性研究
2023年
溃坝是一种瞬时带有巨大破坏作用的灾害性过程,可引起河床的骤冲、骤淤以及下游岸滩失稳坍塌。基于MIKE21 FM软件构建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了黄河下游老君堂河段拟建透水丁坝群中首排丁坝瞬时全溃后所诱发的水流泥沙运动过程,分析了溃坝后床面剪切力的分布变化,阐明了坝群附近河床的冲淤特点。研究表明:首排坝瞬溃后,溃坝波受下游丁坝群的影响而改变了其传播演进过程线;溃坝对主槽的输沙能力影响较弱,但却显著地影响了坝区泥沙的起动和沉降;首排坝的坝体和次排坝的坝头是受损最严重的区域,因此建议采用实体丁坝与透水丁坝相结合的复合式配置方式,即首排坝和次排坝采用实体丁坝、其余位置采用透水丁坝,以加强各工况丁坝群运行的稳定性。
彭秀竹赵莹高璐徐向舟夏军强
关键词:透水丁坝溃坝水流水沙过程河床冲淤黄河下游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