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喻磊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内障
  • 10篇白内障
  • 7篇超声
  • 7篇超声乳化
  • 5篇术后
  • 4篇手术
  • 4篇吸除
  • 4篇吸除术
  • 4篇晶状体
  • 4篇白内障超声乳...
  • 4篇白内障超声乳...
  • 4篇白内障超声乳...
  • 4篇超声乳化吸除
  • 4篇超声乳化吸除...
  • 3篇切口
  • 3篇人工晶状体
  • 3篇脱位
  • 3篇微切口
  • 3篇白内障患者
  • 3篇超声乳化术

机构

  • 19篇西安市第四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9篇喻磊
  • 15篇王从毅
  • 6篇马波
  • 5篇李兴育
  • 4篇吴利安
  • 4篇杨新光
  • 3篇惠娜
  • 2篇李康寯
  • 2篇唐乐
  • 2篇张娅萍
  • 2篇王伟伟
  • 2篇贺敏
  • 2篇邢咏新
  • 2篇陈涛
  • 2篇高金荣
  • 1篇王润生
  • 1篇郭琳
  • 1篇倪伟
  • 1篇张鹏宇
  • 1篇郝兆芹

传媒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陕西省医学会...
  • 1篇西部地区眼科...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1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脱位透明晶状体切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4例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半脱位透明晶状体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手术技术要点、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15眼)半脱位透明晶状体(>18°,<360°或2/4~3/4象限)行晶状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发症较少,提示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对晶状体脱离范围(2/4~3/4)象限的患者行脱位晶状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并适当行前部玻璃体切割具有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优点。
喻磊王从毅杨琳孙利吴利安
关键词:透明晶状体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切除术半脱位象限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角膜散光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1.8mm透明角膜微切口与3.2mm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17眼,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切口组59眼行1.8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小切口组58眼行3.2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0d和术后90d分别进行LogMAR视力、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散光检查。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各项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术后1d微切口组比小切口组视力恢复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两组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的中央角膜厚度增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的手术源性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术后30d角膜散光趋于稳定。结论:与3.2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相比,同轴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手术源性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
惠娜喻磊王从毅杨新光
关键词:散光手术后并发症
40例中青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分析
:探讨中青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7 年2 月至2009 年3 月间就诊于西安市第四医院的40 例白内障患者,对患者的年龄、病程及晶体特征等情况进行分析.
李康寯喻磊王从毅陈涛贺敏唐乐高金荣
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1.8 mm透明角膜微切口与3.2 mm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方法 85例(117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微切口组59只眼,行1.8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小切口组58只眼,行3.2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前、术后1、7、30、90 d分别进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和Schirmer I试验(STI)检查。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术后1 d BUT缩短、STI增高,术后7 d BUT和STI缩短、OSDI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术后1 d和7 d BUT较小切口组高,术后7 d OSDI较小切口组低,术后7 d STI较小切口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术后眼表和泪膜的影响较小。
惠娜喻磊王从毅杨新光
关键词: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泪膜眼表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的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将收集的117例CRAO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行常规体检的10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测以及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定。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AO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PV对CRAO的预测价值。结果 CRAO患者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9. 33±1. 12]f L,(8. 73±1. 21) f L,P <0. 001],MPV是CRA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440,95%CI为1. 084~1. 913,P <0. 05)。结论 CRAO患者的MPV明显升高,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有助于CRAO的发生。
张娅萍喻磊马波王伟伟王润生杨新光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血小板活化平均血小板体积
半脱位透明晶体切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正>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半脱位透明晶状体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手术技术要点、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15眼半脱位透明晶体(>180°,<360°)或(2/4-3/4象限)行晶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
喻磊王丛毅
文献传递
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表现及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发生的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从2002-09/2009-12我院共8例患者术中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眼压升高、浅前房、虹膜脱出,通过注入黏弹剂以及升高灌注瓶高度无法维持前房深度。所有患者无明显疼痛、烦躁等症状。术中及术后间接眼底镜检查均未发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等眼内出血现象。8例患者中1例未予特殊处理继续进行手术操作,其余7例患者经过缝合主切口,包眼安静休息联合200g/L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点滴处理。结果:未予特殊处理的1例患者手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进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悬吊人工晶状体。经过处理的7例患者中1例经过处理后前房仍无法形成,故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穿刺;其余患者前房形成,其中1例患者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眼压再次升高,未予置换残余黏弹剂。所有患者手术完成后缝合主切口1针。结论: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白内障术中并发症。经过恰当处理,可以解决突发高眼压引起的各种体征,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喻磊李兴育李兴育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
囊膜染色技术联合囊袋减张法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总结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中应用囊膜染色技术联合囊袋减张法的临床经验,为眼科医师解决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连续环形撕囊中的手术难点提供解决方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白内障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2组。撕囊过程中分别采取常规连续环形撕囊或囊膜染色技术联合囊袋减张方法处理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比较两种方法的撕囊成功率、完成时间以及术前术后角膜内皮计数的差别。结果常规连续环形撕囊患者组30例(30只眼),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组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连续环形撕囊组5例未能完成撕囊,应用囊膜剪剪除残余部分囊膜,继续完成剩余部分超乳手术操作,其中2例患者出现因前囊膜撕囊不连续导致的后囊膜破裂;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组1例出现无法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未出现因前囊膜撕囊不连续导致的后囊膜破裂,但比较两组撕囊连续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连续环形撕囊组完成撕囊时间为(36.6±11.2)s,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组完成整个操作的时间达(140.5±16.3)s,两组操作完成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法是解决膨胀性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难题的一种安全的临床方法。
李兴育王从毅喻磊马波
关键词:撕囊
同轴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用前瞻性随机方法,对照研究1.8mm和3.2mm透明角膜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12/2014-12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17眼,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切口组43例59眼,行1.8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小切口组42例58眼,行3.2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分别记录平均超声能量(average ultrasound energy,AVE)和有效超声时间(effec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EPT),术前、术后1、7、30和90d分别进行裸眼LogMAR视力检查。术前、术后90d分别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地形图。比较两组患者术中AVE和EPT、术后裸眼LogM AR视力和术后90d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和手术源性散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间视力的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22,P=0.139)。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968,P=0.000)。不同长度角膜切口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未见交互作用(F=0.666,P=0.428)。术后1d微切口组的裸眼LogM AR视力为0.16±0.11,小切口组的裸眼LogM AR视力为0.22±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两组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术中AVE分别为(7.00±2.72)%和(6.16±3.16)%,EPT分别为3.09±1.61s和3.20±1.92s,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5.81±2.28)%和(5.69±2.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SIA分别为0.35±0.11D和0.61±0.13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2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1.8mm同轴微切口术具有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术后晚期手术源性散光小等优点,而且不增加能量的使用,不加重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惠娜喻磊王从毅杨新光
关键词: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手术源性散光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了解糖尿病患者术后泪膜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设计自身配对研究。选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随机检查48例48只眼),无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随机检查80例90只眼)。采取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 d、7 d、1月、3月依次行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术前两组SIt、BUT有明显差异(P<0.001),其中糖尿病组的患者泪膜稳定性较差。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BUT均明显缩短,Schirmer-I值明显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为(+);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下降明显(BUT:P<0.05;Schirmer-1P<0.001)。两组Schirmer-I值术后7d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BUT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01),糖尿病组BUT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恢复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为阴性^+,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 d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较差,术后其泪膜稳定性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恢复较慢,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眼干涩、畏光、视力波动等。术前应常规检查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李颖张林王从毅吴利安邢咏新倪伟喻磊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泪膜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