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素兰

作品数:69 被引量:281H指数:8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杆菌
  • 15篇幽门螺
  • 15篇幽门螺杆菌
  • 15篇螺杆菌
  • 12篇细菌
  • 12篇小鼠
  • 11篇肿瘤
  • 11篇细菌L型
  • 10篇球菌
  • 9篇幽门螺杆菌L...
  • 9篇胃癌
  • 8篇葡萄球菌
  • 8篇细胞
  • 8篇金黄色葡萄球...
  • 8篇黄色葡萄球菌
  • 7篇免疫
  • 6篇螺旋体
  • 6篇钩端螺旋体
  • 5篇生物学
  • 5篇鼠肿瘤

机构

  • 67篇蚌埠医学院
  • 20篇蚌埠医学院第...
  • 8篇蚌埠医学院第...
  • 5篇山东医科大学
  • 3篇蚌埠医学院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 1篇临泉县人民医...
  • 1篇蚌埠市铁路中...

作者

  • 69篇唐素兰
  • 16篇于东红
  • 15篇李凤云
  • 11篇林特夫
  • 11篇承泽农
  • 10篇汪万英
  • 9篇王启之
  • 8篇黄谷良
  • 8篇王萍
  • 7篇姚敏
  • 7篇闵宏林
  • 7篇张元和
  • 6篇赵芳芳
  • 6篇贾继辉
  • 6篇宋秀宇
  • 6篇冯锡才
  • 6篇刘从森
  • 5篇张世馥
  • 4篇何杰
  • 4篇吕杰

传媒

  • 23篇蚌埠医学院学...
  • 18篇中国微生态学...
  • 11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癌变.畸变....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7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7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菌L型感染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癌基因蛋白的表达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探讨了金葡菌L型和结核菌L型感染荷瘤小鼠癌基因P21、P53及C-erbB-2产物的表达。结果发现感染小鼠上述癌基因产物水平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升高(0.01<P<0.05);实验组PCNA阳性细胞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荷瘤感染小鼠存活期缩短,自发性肿瘤增多(P<0.05)。提示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汪万英何杰张世馥姚敏唐素兰
关键词:肿瘤癌基因基因表达细菌L型
加做红细胞裂解培养能提高细菌L型检出率被引量:2
2001年
  近年来我们对败血症患者作红细胞免疫与血沉时,发现部分血沉快的患者血片中红细胞上有L型粘附,同时也常遇到临床疑为败血症,血增菌培养长不出细菌,甚至高渗增菌也培养不出,考虑到患者血液中可能有抗菌物质,抗体等影响细菌生长.为此我们对败血症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培养及细菌L型培养的同时加作红细胞稀释裂解后作L型培养,以了解后一种方法是否能提高检出率.……
唐素兰冯锡才林特夫
对流免疫电泳对El Tor型霍乱弧菌与不凝集弧菌抗原相关性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37株NAG 8株El Tor弧菌的抗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用对流免疫电泳不同程度地出现有交叉沉淀线,这说明它们之间有血清学相关性;通过血清吸收试验,发现“H”抗原吸收后的血清大部分仍出现沉淀线,而用同一菌株的可溶性抗原吸收后的血清与5种NAG可溶性抗原进行对流免疫电泳,除少数仍有沉淀线外,大部分均消失,因而证明它们之间的抗原有相关性,而此相关部分并非弧菌共同的H抗原,以对流电泳与糖发酵反应双盲试验结果也证明二者之间亦有一定联系。本文还介绍了用去氧胆酸钠裂解细菌的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
张元和李风云唐素兰林特夫汤秀兰黄谷良郭符则
关键词:H抗原霍乱弧菌
双快试验诊断幽门弯曲菌感染
1990年
本文应用双快(尿素酶、氧化酶)试验,对200例胃疾病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幽门弯曲菌检查,并与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相对照,我们认为较单项尿素酶试验更为可靠。经统计学检验证明双快试验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李凤云叶元康刘从森唐素兰张明霞左志成王启之马爱英
关键词:幽门弯曲菌尿素酶氧化酶
一种新的选择鉴别幽门弯曲菌(CP)培养基
1990年
新改良的CP选择鉴别培养基系在国内常用的选择性CP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对CP的分离不但有选择作用,而且有鉴别作用。CP在新培养基上菌落呈现金黄色伴有金属光泽。该培养基对分离和鉴定CP方便易行,有利于临床实践推广应用。
叶元康李凤云唐素兰张明霞刘从森左志成马爱英王启之
关键词:幽门弯曲菌培养基
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球形体的超微结构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揭示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球形体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Hp球形体感染阳性的4例胃癌、2例食管癌组织中Hp球形体的超微结构。结果Hp球形体多散在性分布于癌巢、癌间质以及进入癌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胞质。Hp球形体与其他细菌的L型样,形态不规则,呈多形性,且大小不等、胞质电子密度不等、胞壁缺失等。Hp球形体有A、B两种类型,A种体积较小,胞浆致密,细胞膜上带有鞭毛,此种活性较强;B种体积较大,胞浆疏松,细胞膜上不带鞭毛,此种可能已蜕变结论Hp球形体仍具有活性,在Hp的传播、相关疾病的治疗复发和相关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于东红王启之贾继辉唐素兰王萍
关键词:杆菌超微结构球形体
痢疾杆菌L型致病性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痢疾杆菌L型的致病作用。方法 将痢疾杆菌诱导为稳定L型 ,用灌胃法感染C57BL/ 6小鼠 ,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 ,并对死亡小鼠行细菌L型分离及组织学检查。本试验共分三组 :A组原菌组 ,B组L型组 ,C组生理盐水组。结果 A、B两组对小鼠均有致病性 ,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没有腹泻症状 ,B组较A组发病慢 ,症状轻 ,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 ,两组均于肠腔中分离出相应菌。结论 痢疾杆菌L型仍有致病性 ,致病能力较原菌弱。
李凤云孙阳王朝夫唐素兰汪万英
关键词:动物模型
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球形体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揭示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 (Hp)球形体的超微结构特征。 方法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Hp球形体感染阳性的 4例胃癌、2例食管癌组织中Hp球形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Hp球形体多散在性分布于癌巢、癌间质以及进入癌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胞质。Hp球形体与其他细菌的L型一样 ,形态不规则 ,呈多形性 ,且大小不等、胞浆电子密度不等、胞壁缺失等。Hp球形体有A、B两种类型 ,A种体积较小 ,胞浆致密 ,细胞膜上带有鞭毛 ,此种活性较强 ;B种体积较大 ,胞浆疏松 ,细胞膜上不带鞭毛 ,此种可能已退变。结论 Hp球形体仍具有活性 ,因而 ,在Hp的传播、相关疾病的治疗复发和相关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于东红王启之贾继辉唐素兰王萍
关键词:癌组织幽门螺杆菌球形体超微结构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癌BGC-823细胞与Hp-L型以不同比例(1:20、1:100、1:500)共培养,以不加Hp-L型为对照组,在不同时段进行以下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基因(skp2)、抑癌基因(p53)和核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Hp-L型作用BGC-82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增多,增殖旺盛,瘤巨细胞增多,出现明显的生长加速现象;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显示,Hp-L型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FCM检测可见,Hp-L型影响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分布,使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免疫组化可见细胞中Skp2、p53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以上作用均呈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Hp-L型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Skp2、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
吴海波于东红唐素兰承泽农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SKP2KI-67P53胃癌BGC-823细胞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bcl-2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L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技术检测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原位癌16例,浸润癌35例)及69例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单纯增生15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21例、18例、15例)和20例正常食管粘膜鳞状上皮组织中HpL型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Hp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组织类型HpL型检出率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均比较高(55.6%~62.9%),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在120例食管病变组织中,61例HpL型阳性者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有48例,占78.7%;79例HpL型阴性者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24例,占40.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各病变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P<0.025)。表明HpL型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着相关性。结论HpL型可能通过影响bcl2蛋白表达,使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调控异常而涉及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承泽农于东红王启之贾继辉唐素兰王萍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食管癌癌前病变BCL-2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