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钢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卧式连续退火炉工艺设备和模型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2
- 2011年
- 以带钢卧式连续退火炉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了卧式连续退火炉的工艺及设备。通过分析工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加热技术的今后发展主要方向是提高加热速度,冷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高效冷却介质喷射冷却。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卧式连续退火炉数学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技术,指出今后卧式连续退火炉控制模型的发展趋势将是以传热过程数学模型为基础并结合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技术的复合控制。
- 周钢温治豆瑞锋刘训良苏福永楼国锋庄唯琦
- 关键词:冷却技术
- 退火温度对430不锈钢冷轧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针对现场生产的430不锈钢冷轧板,通过高温连续退火实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强度、塑性以及各向异性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合理的两段式加热连续退火工艺:选取中间温度为600℃,加热II段的加热速率为2.3℃·s-1,最高加热温度为840℃.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板的屈服强度和硬度呈明显的两阶段降低趋势,延伸率呈"S"型趋势增加,平均塑性应变比基本保持不变(1.25左右),而轧制平面各向异性指数有一定的降低.针对430不锈钢冷轧板分别建立了屈服强度与退火软化率和延伸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 张雄温治豆瑞锋周钢李志强
- 关键词:不锈钢退火温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不锈钢带钢卧式连续热处理炉内传热过程数学模型被引量:1
- 2011年
- 建立了带钢在卧式连续热处理炉内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TDMA方法求解得到了相同炉温制度下不同带钢厚度、宽度和速度对带钢温度分布的影响。计算出了特定工况下的极限带宽、带速和带厚,同时对不同炉温制度下带钢在全炉的温度分布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所得结论对带钢卧式连续热处理炉计算机优化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刘义平温治周钢豆瑞锋庄惟琦
- 关键词:不锈钢数学模型
- 水射流冲击冷却过程靶面热流密度测试方法的改进
- 2013年
- 为了准确测量水射流冲击冷却过程靶面热流密度,提出在靶体背侧增加绝热材料,采用单点测温,使用一维导热反问题计算靶体表面热流密度的方法.实验数据分析显示,采用该方法对靶体背侧温度预测的相对误差±5%以内的概率为93%以上,由于靶体背侧仅是近似的绝热条件,导热反问题计算的靶体背侧温度略高于实测温度.结果表明,通过在靶体背侧增加绝热材料,即便采用单点测温,仍然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足够精确的靶体温度和表面热流密度.
- 豆瑞锋温治周钢刘训良冯霄红罗建枫
- 关键词:热流密度导热反问题
- 单圆孔气体冲击射流冷却高温钢板瞬态传热特性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单点测温试验方法,结合导热反问题计算,研究了钢板表面温度从800℃降至100℃、喷嘴出口雷诺数Re为27 000、出口距钢板垂直冲击距离Z/D为4的情况下钢板表面的瞬态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冷却初始阶段局部努塞尔Nu沿冲击中心径向呈钟形分布,随冷却过程进行在r/D=2处出现第二峰值。冷却初始阶段平均努塞尔数与经典Hofmann公式及Martin公式基本一致,随冷却过程进行明显下降,但当r/D>10时这一趋势并不明显。
- 周钢温治豆瑞锋刘思强李志冯霄红
- 关键词:冲击射流传热特性
- 不锈钢卧式炉热处理过程数学模型及优化控制
- 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