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立

作品数:28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周口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骨折
  • 9篇腰椎
  • 9篇内固定
  • 7篇手术
  • 6篇关节
  • 4篇韧带
  • 4篇椎骨
  • 4篇椎体
  • 4篇颈椎
  • 4篇关节炎
  • 3篇性关节炎
  • 3篇胸腰椎
  • 3篇胸椎
  • 3篇韧带骨化
  • 3篇内固定治疗
  • 3篇骨干骨折
  • 3篇骨化
  • 3篇骨化症
  • 3篇股骨
  • 3篇固定术

机构

  • 28篇周口市中心医...

作者

  • 28篇周立
  • 18篇姚树俊
  • 13篇黄长安
  • 9篇李军
  • 8篇樊书新
  • 8篇张金磊
  • 6篇袁文旗
  • 4篇张潇
  • 2篇刘照树
  • 2篇梁鸿志
  • 1篇李林军
  • 1篇张本立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医正骨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新中医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16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我院应用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对1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治疗。结果本组16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随访3~14个月,平均7.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方法评估,16例患者术前评分为(33±11)分,随访时评分为(83±13)分(P〈0.01)。结论应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
周立姚树俊张金磊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
载万古霉素Stimulan骨粉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目的 探讨载万古霉素Stimulan骨粉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65岁,平均45.6±9.8岁,原发性6例,继...
周立张金磊
关键词:腰椎间隙感染万古霉素
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8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微创手术组和传统开放式手术组,进行手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合并症、住院天数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的差别。结果: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长与微创手术组相比明显延长,且手术出血量显著增加;微创手术组患者住院天数与传统手术组相比明显缩短;在术后活动时间方面,传统手术组患者在术后活动时间有所延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数字评估表(NRS)评分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传统手术组为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疗效明显,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对患者损害,还能使患者术后较早下床活动恢复,大大降低手术合并症,在脊柱创伤治疗手术中存在应用价值。
张金磊喻景奕周立张潇
关键词:微创手术胸腰椎骨折
X线与螺旋CT在胸椎骨折中诊断价值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X线与螺旋CT在胸椎骨折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的108例胸椎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X线和螺旋CT,对比X线与螺旋CT在胸椎骨折中诊断价值。结果 108例胸椎外伤患者中,有82例患者胸椎爆裂性骨折,其中X线诊断的准确率为58.5%,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其他临床分型主要为压缩性骨折、脱位性骨折和安全性骨折;对于胸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X线平片检出椎骨楔形变、棘突间隙增宽、骨折碎片移入椎管、椎体脱位等具有爆裂性骨折特点者共48例(58.5%),CT检出主要表现为椎骨横、纵形不规则骨折者36例(43.9%),附件骨折者23例(28.0%),骨折碎片移入椎管者18例(22.0%),椎管狭窄者5例(6.1%)。结论 X线诊断胸椎骨折的准确率不高,具有一定局限性,CT的诊断则较准确,且对附件骨折、椎管狭窄等的观察较明显。
黄长安李军袁文旗周立
关键词:X线螺旋CT胸椎骨折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2011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折的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类人群,传统治疗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主,对于大多数桡骨远端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反复手法复位、外固定却难以达到术者满意,桡骨远端缩短、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整常难以纠正,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功能障碍。
周立姚树俊张金磊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石膏外固定关节面不平整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
ACDR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01~2014.06该院收治的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1例,其中接受ACDF手术的患者40例(融合组),接受ACDR手术的患者41例(置换组),比较两组在术前、末次随访后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内末次随访和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DR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能改善颈椎椎间盘突出的活动度,ACDR还可以使手术邻近段的代偿性活动度增加。
黄长安李军袁文旗周立
关键词: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不同入路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97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 A组由脊柱后路入路,B组采取前后联合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丢失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更轻,但 Cobb 角丢失值高于B 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入路与前后路联合入路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各有优缺点,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合适入路方式。
黄长安李军袁文旗周立
关键词:入路内固定腰椎爆裂性骨折脊柱
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应用改良“揭盖式”胸椎手术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患者采用改良"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单节段胸椎OLF患者的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疗效行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124.8±30.6)min]、术中出血量[(336±94)m L]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184.7±37.5)min、(451±89)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4周、术后第6个月的JOA评分躯体感觉评分、下肢运动评分、下肢感觉评分、括约肌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4周、术后第6个月的JOA各评分项目,术后平均随访时间,末次随访优良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改良"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能够取得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相当的临床效果,但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的优势。
黄长安李军袁文旗周立
关键词:黄韧带胸椎
经皮椎弓根钉棒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棒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9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4例,女性45例;年龄24~63岁,平均41.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5例,摔伤37例,道路交通伤37例;骨折部位:T1123例、T1222例、L127例、L227例;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51例,爆裂性骨折48例。将入选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3,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和B组(n=46,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功能改善、疼痛情况、影像学指标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81.6±5.3)min vs.(102.8±4.8)min]、住院时间[(8.1±1.4)d vs.(11.1±1.9)d]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52.8±4.1)mL vs.(66.6±3.1)mL]少于A组(P<0.05);B组术后1、3、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A组[(3.6±0.4)分vs.(4.6±0.4)分,(2.4±0.4)分vs.(3.5±0.4)分,(0.9±0.2)分vs.(1.8±0.2)分,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A组[(25.1±3.3)分vs.(33.2±3.9)分,(16.9±2.4)分vs.(23.7±3.7)分,(9.2±1.1)分vs.(15.8±2.2)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后凸Cobb角较术前下降,伤椎前缘相对高度较术前升高(P<0.05);但A、B两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9%vs. 10.87%,P>0.05)。结论相对于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在获得同等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梁鸿志周立姚树俊刘照树张潇赵晗程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
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钉与棒内固定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后路减压钉与棒内固定术联合治疗,采用疼痛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计量资料以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依次为(138.02±11.30)min、(669.50±14.07)ml、(11.70±1.38)d,对照组依次为(153.78±9.47)min、(719.60±4.50)ml、(13.31±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为(2.02±0.59)分,低于对照组的(2.29±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钉与棒内固定术联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长安李军袁文旗周立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时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