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悦

作品数:8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比表面
  • 2篇比表面积
  • 2篇超高效
  • 2篇超高效液相
  • 2篇超高效液相色...
  • 1篇等温线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饮料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技术
  • 1篇色素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食品安全检测

机构

  • 5篇北京市理化分...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周悦
  • 4篇张经华
  • 3篇李津廷
  • 3篇杜宁
  • 3篇张婉
  • 3篇王覃
  • 2篇王环颖
  • 2篇郭会超
  • 2篇李文军
  • 2篇刘洋
  • 1篇王尉
  • 1篇赵新颖
  • 1篇刘清珺
  • 1篇常志东
  • 1篇武会娟
  • 1篇周晓晶
  • 1篇张佩俊

传媒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几种水合金属氧化物的磷酸根吸附性能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简单的碱沉淀法制备不同的水合金属氧化物,并对所得七种水合金属氧化物的磷酸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比较。研究表明,25℃条件下,Al、Fe、Ni、Cu和Ce的水合金属氧化物对磷酸根的吸附最符合Langmuir线性吸附方程,而水合氧化锌和水合氧化钴吸附剂最符合线性等温线模型。所有这七种水合金属氧化物对磷酸根的吸附都可用Freundlich经验模型来模拟。这几种吸附剂之间并不存在吸附量和比表面积的正比关系。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吸附导致的主要变化落在800~1 250 cm-1范围内。实验证实了这几种水合金属氧化物都具有潜在的水处理吸附剂应用价值。
郭会超李文军王环颖张经华刘洋周悦
关键词: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红外光谱
天然产物国家标准样品技术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张经华王覃周晓晶刘清珺武会娟刘洋钱渊华杜宁赵新颖王尉张婉张佩俊李津廷周悦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成果应用研究范畴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高新技术领域之一的“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开发内容:该成果以中国天然产物提取物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导向,对中国天然产物研制、生产、销售等相关信息资源进行...
关键词:
关键词:分离纯化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5种人工合成色素被引量:51
2011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饮料中5种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聚酰胺吸附法提取色素,通过WatersACQUITYUPLCTMBEHC18反相色谱柱分离,以甲醇-0.02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于254nm和629nm波长处检测。结果:5种人工合成色素在5.5min内完成分离,3~8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检出限为0.03~0.10mg/L,平均回收率为97.4%~107.3%,RSD为0.22%~3.2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测定。
张婉王覃杜宁周悦李津廷张经华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人工合成色素饮料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概况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是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小颗粒填料、低系统体积及快速检测等特点发展起来的分析检测技术,具有超高分离度、超快速度、超高灵敏度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UPLC技术在食...
张婉王覃周悦杜宁李津廷张经华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食品安全检测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文献传递
水合金属氧化物对氟的吸附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碱沉淀法制备了Ce,Al,Ni,Cu的水合氧化物,研究了它们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并利用BET法通过吸附-脱附氮气测定了其比表面积,同时对其吸附氟离子前后的变化进行了IR谱图的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合金属氧化物具有不同的比表面积,其孔径分布也不尽相同,吸附量与比表面积之间没有直接相关的正比关系。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吸附,表明单层吸附特征较明显。吸附前后IR研究表明,不同水合金属氧化物之间既有相同特征的吸附位,也存在不同特征的吸附位,这些吸附位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不同水合金属氧化物之间氟离子吸附量的不同。
郭会超李文军常志东王环颖周悦
关键词:比表面积吸附量吸附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