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6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高选择性神经切断的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活性肠肽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血管活性肠肽(VIP)调控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机制不明,文章通过建立选择性切断大鼠感觉/运动神经联合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其骨折愈合过程中VIP对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实验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胫骨骨折组,感觉神经切断组(胫骨骨折+后根感觉神经切断组),运动神经切断组(胫骨骨折+前根运动神经切断组),每组20只。3组大鼠在模型建立后的1、2、3、4周处死大鼠,骨痂标本在骨折处周围5mm处获取,观察VIP的表达及MVD的变化规律。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感觉神经切断组在4个时相点均较胫骨骨折组和运动神经切断组新生骨小梁成熟度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第2、3周感觉神经切断组骨痂VIP平均光密度(0.156±0.015、0.163±0.012)比较,胫骨骨折组(0.216±0.012、0.223±0.010)、运动神经切断组(0.198±0.014、0.212±0.016)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检测骨痂MVD发现,与感觉神经切断组第2、3周骨痂MVD平均密度(26.4±2.2、32.3±2.0)比较,胫骨骨折组(38.2±2.3、40.6±2.6)、运动神经切断组(36.6±2.2、38.5±2.1)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2、3、4周,与感觉神经切断组比较,运动神经切断组和胫骨骨折组胫骨湿重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2周时增加幅度最为显著。结论失感觉神经支配比失运动神经支配对骨痂内MVD的形成、骨痂成熟度、骨折愈合速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 杨亚东周娟唐文张飞刘氜魏晓军
- 关键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血管活性肠肽微血管密度
- 一种斑马鱼的饲养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斑马鱼的饲养装置,包括饲养箱和紫外灯,饲养箱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投食箱,投食箱内设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被装配用于驱动投食箱底面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的投食板保持弧线运动,投食板被装配用...
- 周娟杨亚东
- 文献传递
- 内踝上皮支皮瓣在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内科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糖尿病足合并Wagner分级2级以上的足部溃疡采用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32例共38足。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2例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治愈,l例半年后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外伤后伤口不愈合再次发生溃疡,并出现糖尿病足坏疽,行截肢处理。本组病例随访2~18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优良,耐磨压,大部分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足可负重行走,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部溃疡临床效果良好,手术操作简便易行,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杨亚东周娟唐文张飞刘氜魏晓军
-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显微外科手术
- 基于移动网络平台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应用的初探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构建和实施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方法:在"学习通"移动网络平台上构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以网络课程为基础,构建分段化、多样化考核的课前课中课后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综合性形成性评价体系,对2017级本科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结果:学生线上阶段性考试成绩优秀率达95. 7%,不及格率为1. 3%;97. 1%的学生喜欢在线考试的考核方式; 46. 7%的学生喜欢每次上完课后布置作业,28. 8%的学生喜欢一周一练; 99. 6%的学生认为学习通对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有帮助。结论: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罗晓婷许春鹃陈水亲周娟刘丽华叶桂林缪春华范启兰严宜明
-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基于移动网络平台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 目的: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构建和实施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方法:根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课程特点,制作个性化、与课堂教学相辅助的学习资源(慕课、章节测验、线上作业库及试题库等),在"学习通"移动网...
- 罗晓婷许春鹃陈水亲周娟刘丽华叶桂林缪春华范启兰严宜明
-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文献传递
- 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术后踝关节活动度Johner-Wruhs评分等情况。结果: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Johner-Wruhs评分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P<0.05)。结论: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符合美学要求,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 杨亚东周娟唐文张飞刘氜魏晓军
- 关键词:锁定钢板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医学本科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0
- 2022年
- 医学院校是医药人才的重要输出地,所培养的人才在疾病防控、卫生、健康等领域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该文阐述了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并对目前本科生培养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该文对作者所在课程组近几年来在医学本科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为其他本科院校提供参考。
- 吴素珍洪芦燕周娟谢富华罗晓婷
-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思维
- 南亚在华留学生心理适应状况及行为理性疏导
- 目的调查南亚在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如何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和行为理性疏导的措施。方法应用SCL-90和EPQ(英文版)对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78留学生进行测试,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
- 薛潮彪周娟惠栓童秋琴罗金莲
- 关键词:南亚留学生心理适应
- 文献传递
- 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外露合并骨缺损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外露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4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胫骨骨折合并骨外露及骨缺损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进行彻底清创后,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游离皮瓣覆盖胫骨外露骨质,再行Ilizarov外固定架骨迁移治疗骨不连。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85.0±4.4)min;骨迁移长度5~11 cm,平均(6.0±4.6)cm;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时间13~22个月,平均(15±3)个月;牵移骨痂矿化时间13~23周,平均(14.0±3.6)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6.2±5.5)个月。2例出现远端骨不连,给予髂骨植骨达到愈合。2例出现马蹄足畸形,给予行外固定架矫形。术中、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无再次骨折发生。根据Johner-Wruh评定疗效,优35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94%。结论胫骨骨折合并骨外露、骨缺损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技术,可降低患者截肢率,促进骨折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临床总体疗效较好。
- 杨亚东周娟唐文赖光松张飞刘氜魏晓军
- 关键词:胫骨骨折显微外科手术外固定器
- 失神经支配在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骨保护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通过建立选择性切断大鼠感觉/运动神经联合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研究感觉/运动神经损伤后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fide,cGRP)对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砬芝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体系的影响,初步探讨周围神经调节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前根(运动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anterior rhizotomy group,ART组);后根(感觉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posterior rhizotomyg roup,PRT组);单纯胫骨骨折组(sham operatedgroup,SO组)。分别于骨折术后7、14、21、28d处死大鼠,在骨折处上、下5mm部位取骨痂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GRP、OPG、RANKL的表达;采用软件Image-proplus 6.0进行图片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GRP在SO组各时间点均呈强阳性表达,术后14d和21d,SO组、ART组和PR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G在SO组术后7d呈强阳性表达,以后逐渐下降但保持较高水平;术后14d,PRT组和SO组、A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d,SO组和PRT组、A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在SO组21d为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14d,PRT组和ART组、S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d,SO组和ART组、P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感觉神经纤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较运动神经纤维显著。CGRP能够调节OPG/RANKL的表达量的比值,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失神经支配(尤其是感觉神经)导致CGRP对OPG/RANKL表达的调节作用降低,这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完整的神经支配是正常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之一。
- 杨亚东周娟高辉姬广林刘午阳薄占东
- 关键词:运动神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保护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