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翰
- 作品数:66 被引量:40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产权残缺、利益博弈与社会冲突被引量:12
- 2006年
- 产权残缺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为产权主体的模糊性、虚置性,以及多级性的集体所有权主体又都不具备法律上的人格。从积极产权和消极产权来看,农民土地产权的残缺众多方面及其所引发的利益争夺和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 周作翰张英洪
- 关键词:产权残缺利益博弈社会冲突
-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再反思
- 2008年
- 列宁运用革命辩证法,突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应当予以充分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未能形成一种模式。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模式只有一种,即苏联模式。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这种模式是过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最终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了苏联亡党亡国的制度根源。冷静剖析"失败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周作翰
- 关键词:十月革命苏联模式
- 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的公开性民主原则被引量:2
- 2002年
- 本文试从两方面来理解列宁公开性民主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容:其一,什么时候实行公开性;其二,实行什么程度的公开性。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的公开性原则,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谭和平周作翰
- 关键词:列宁民主原则公开性原则
- 个体私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湘潭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近两年来,湖南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明显地表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后劲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和政策体制环境"国民待遇"的落差两个方面。从过去20多年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的发展环境分析,增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后劲,保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即政策体制、管理体制创新和内部各项改革与创新。
- 周作翰朱剑清
- 关键词:个体私营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体制环境
-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 周作翰张英洪
- 论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权利被引量:52
- 2005年
-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农民经历了政治公民、半政治半社会公民和社会公民三个阶段。当代中国农民的平等权、自由权、人身权、参政权、自治权等政治权利的保障和实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旧体制的制约。农民的维权活动从日常抵抗上升到以法抗争,给农民以宪法关怀是解决农民问题、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 周作翰张英洪
- 关键词:农民问题政治权利农民抗争宪法关怀
- 保障农民权益: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原则被引量:3
- 2009年
-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当前,必须从权利上认识我国农民问题。当代中国农民权利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和理解:一是从职业上说,农民的权利问题核心在于土地权利;二是从身份上说,农民的权利问题关键在于平等权利,土地权利是农民最基本最重要的财产权利。农民的其他各项权利都可以从上述两个方面推导出来,这两个方面的权利可归结为公民权利。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切实贯彻保障农民权益这一重大原则,迫切需要创新保障农民权益的体制机制。
- 周作翰张英洪
- 关键词:农民问题农民权益农村改革发展
- 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再认识
- 1987年
-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没有阶级性的全民国家.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共纲领写道: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专政。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 周作翰
- 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再认赫鲁晓夫时期无产阶级专政阶级统治阶级性
-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基于政治文明的角度被引量:12
- 2005年
- 政治文明是一种有序的人类合作机制 ,真正的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所独有的内容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我们应以民主来实现人类合作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化解各种利益冲突所带来的风险 ,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周作翰
- 关键词: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协商机制
- 我国弱势群体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被引量:5
- 2010年
- 近年来,弱势群体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弱势群体在就业、利益表达、维权、心理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社会安定与和谐。在论述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特征、困境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消解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困境的主要对策,这包括:实行就业援助,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构建起理性的、畅通的和制度化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司法救济,大力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制度;积极构筑起弱势群体的精神支持和人文关怀机制等方面。
- 周作翰郑自立
- 关键词: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