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长毅

作品数:64 被引量:263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开放课题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6篇麻醉
  • 8篇血红素加氧酶
  • 8篇血红素加氧酶...
  • 8篇血性
  • 8篇失血
  • 8篇失血性
  • 7篇休克
  • 7篇炎症
  • 7篇炎症反
  • 7篇炎症反应
  • 7篇手术
  • 7篇肺损伤
  • 6篇镇痛
  • 6篇乳球菌
  • 6篇内毒
  • 6篇肠道
  • 5篇医师
  • 5篇综合征
  • 5篇黏膜
  • 5篇细菌移位

机构

  • 37篇北京大学第三...
  • 14篇徐州医学院
  • 9篇无锡市第四人...
  • 6篇江苏省麻醉学...
  • 5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麻醉医...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密云县...

作者

  • 62篇吴长毅
  • 24篇郭向阳
  • 19篇曾因明
  • 18篇王军
  • 16篇李民
  • 13篇庞庆丰
  • 9篇徐懋
  • 9篇张焰
  • 7篇丁浩中
  • 6篇张利萍
  • 6篇高新跃
  • 6篇顾卫东
  • 5篇贺端端
  • 4篇杨光
  • 4篇邓莹
  • 4篇岳峰
  • 3篇倪诚
  • 3篇沈志耘
  • 3篇钱红娣
  • 3篇王俊科

传媒

  • 8篇中国微创外科...
  • 7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国际麻醉学与...
  • 3篇徐州医学院学...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2
  • 3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阶式培训方式在麻醉学医师气管插管技能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 采取进阶式培训方式对麻醉学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技能培训,探讨其与传统气管插管技能培训方式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为进一步优化气管插管技能培训方式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技能培训的42名医师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名医师.实验组医师采用进阶式培训方式进行气管插管技能培训,对照组医师采用传统培训方式进行气管插管技能培训.培训1年后,对两组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技能考核并比较其成绩;同时,对两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各自培训方式的满意度等.结果 培训前,实验组医师气管插管技能考核成绩[(52.8±10.7)分]与对照组医师[(53.1±11.2)分]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P>0.05);培训后,实验组医师气管插管技能考核成绩[(89.4±3.7)分]高于对照组医师[(77.1±6.5)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26,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受训医师认为进阶式培训方式对提高教学效果更为有利.结论 采用进阶式培训方式培训的麻醉学医师的气管插管技能掌握得更好,该培训方式得到受训医师的更多认可,值得在麻醉学医师技能培训中进一步推广.
贾茜茜吴长毅王军李民徐懋郭向阳
关键词:麻醉学气管插管
镇痛/伤害刺激指数与宫腔镜腰麻后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镇痛/伤害刺激指数(analgesia nociception index,ANI)与宫腔镜手术患者腰麻(spinal anesthesia,SA后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分级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入室后平静5 min,检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心率(heart rate,HR),应用MetroDoloris监测仪监测ANI,快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液10 ml/kg后实施腰麻,腰麻用药为重比重布比卡因12. 5 mg(身高<160 cm)或15 mg(身高≥160 cm)。记录入室后基础值、腰麻后即刻及腰麻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和30 min时SBP、DBP和ANI,并计算各时点SBP与基础值的差值。根据腰麻后SBP下降幅度是否大于20%分为低血压组(SBP下降幅度> 20%)和非低血压组(SBP下降幅度≤20%)。通过logistic回归拟合ANI与低血压发生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探讨麻醉前ANI数值与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低血压组麻醉前ANI明显低于非低血压组(P<0.01);剂量-反应曲线显示,随着腰麻前ANI数值增加,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下降; 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术前ANI低于50的宫腔镜腰麻患者为腰麻后发生低血压的高危患者,高于60为低危患者,50~59为中危患者。结论腰麻前ANI数值与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腰麻前ANI数值增加,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下降。
杨贵亭郭向阳陶立元赵一鸣吴长毅
关键词:腰麻低血压
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后入路腰方肌阻滞(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P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21年7月~2024年7月6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阻滞方式分为2组:PQLB组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组(TAP组),每组31例。PQL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PQLB,每侧给予0.35%罗哌卡因20 ml。TAP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每侧给予0.4%或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麻醉前(T_(0))、阻滞时(T_(1))、手术切皮时(T_(2))和苏醒期(T_(3))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局麻药毒性反应,神经损伤,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物用量,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的种类与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6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PQLB组与TAP组4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F=0.323,P=0.572)、心率(F=0.195,P=0.660)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Z=-0.458,P=0.647)和住院时间(Z=-1.652,P=0.099)差异均无显著性。PQLB组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TAP组(32.3%vs.74.2%,χ^(2)=10.949,P=0.000)。PQLB组术后48 h内非甾体类抗炎药用量显著低于TAP组[0(0,0)mg vs.400(0,1600)mg,Z=-4.849,P=0.000],阿片类(曲马多)用量无显著差异(Z=-0.045,P=0.964)。2组PONV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QLB组患者术后12、24 h腹壁痛和内脏痛数字疼痛评定量表评分均未超过3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和神经损伤。结论PQLB可以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提供完善的镇痛,对于内脏痛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用量。
王丽薇敦元莉姚瑶吴长毅张坤曲音音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前焦虑程度与术中丙泊酚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术前焦虑程度与麻醉过程中丙泊酚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的相关性,并观察何种焦虑评估系统更适合在围术期应用。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级,术前30min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VAS焦虑评分法评估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采用椎管内阻滞,至麻醉平面固定于T10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血浆浓度从1.5μg/ml开始,每30秒增加0.5μg/ml,至OAA/S评分达到2分时记为意识消失时点,记录BIS、丙泊酚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Cp1和Ce1)。继续丙泊酚TCI30min,维持BIS于50左右,每5分钟记录丙泊酚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并分别计算平均值(Cp2和Ce2)。结果状态焦虑(SAI)评分、特质焦虑(TAI)评分、Zung评分、VAS评分和Cp1、Ce1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或P<0.01),SAI评分、TAI评分、Zung评分和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TAI评分和Cp2、Ce2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VAS评分和Ce2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SAI评分对Cp1、Ce1的贡献率分别为13.10%、11.76%,TAI评分对Cp2、Ce2的贡献率分别为15.05%、14.98%。SAI评分低、中度患者的Cp1和Ce1值低于重度患者,TAI评分低、中度患者的Cp2和Ce2低于重度患者。结论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与麻醉诱导和维持时丙泊酚的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均存在中度相关性;STAI更适合在围术期应用,其中SAI评分适合预测诱导时的丙泊酚靶浓度,TAI评分适合预测麻醉维持过程中的丙泊酚靶浓度。
倪诚郭向阳张利萍吴任刚王军李民王云吴长毅
关键词:术前焦虑靶控输注丙泊酚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采用workshop培训方式的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熟练掌握外周神经阻滞操作技术是每一位麻醉医生临床工作中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于这项新兴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科在此项目的推广上采用workshop的培训方式,每年对全科人员培训一次,效果显著,为提高临床神经阻滞质量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
邓莹吴长毅徐懋王军郭向阳李民
关键词:超声神经阻滞WORKSHOP
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大鼠脾总RNA中分离扩增血红素加氧酶HO-1基因,将该基因克隆进pGEM-Teasy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提取质粒,鉴定HO-1基因。酶切后与pSEC质粒连接,经电击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入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转化子在含有氯霉素的脑心浸液培养基上培养。用nisin诱导HO-1表达,SDS-PAGE、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HO-1活性。结果: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约为32kU,表达量约为7.0mg/L,HO-1活性为2.386U/(mg·h)。结论:乳酸乳球菌能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鼠HO-1。
吴长毅庞庆丰曾因明王俊科杨光高新跃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克隆表达乳酸乳球菌
内脂素在脓毒症相关性脏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脓毒症(sepsi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全身炎性反应(SIRS)是脓毒症发生的关键机制之一,内脂素(visfatin)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脓毒症引起的“炎症风暴”的发生发展。最近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内脂素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内脂素的表达可改善脓毒症导致的系统炎性反应及肺、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结合目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结果分析,内脂素有望成为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以及潜在的临床干预靶点。
匡重伸丛竹凯吴长毅杨宁宗亚楠郭向阳
关键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总结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 2013年5~11月12例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注射,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定位。术中吸入七氟烷和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胸腔镜操作中行左侧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OLV前、OLV后3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等不同时点SBP、DBP、MAP、HR、Pa O2、Pa CO2和Ppeak值。结果 12例均完成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425.7±90.1)min,麻醉时间(497.3±84.6)min。术中共输液(3020±606)ml,其中晶体液(2020±527)ml,胶体液(1000±316)ml,2例各输入红细胞悬液400 ml;术中出血量(204±80)ml,尿量(700±231)ml。与麻醉诱导前相比,SBP在麻醉诱导后、OLV前和手术结束时有统计学差异(q=7.607,P〈0.05;q=4.890,P〈0.05;q=3.713,P〈0.05),MAP在麻醉诱导后有统计学差异(q=5.560,P〈0.05);不同时点DBP、HR均无显著性差异(F=2.31,P=0.070;F=0.45,P=0.770)。与麻醉诱导后相比,OLV 30 min时Pa CO2和Ppeak值明显升高(q=5.657,P〈0.05;q=8.132,P〈0.05),Pa O2显著降低(q=14.375,P〈0.05)。术中8例使用1种以上的血管活性药物。4例在OLV刚开始时出现Sp O2下降,经右肺持续吹入低流量氧气2 L/min,左肺加用5 cm H2O PEEP处理后Sp O2升至97%以上。术后9例返回普通病房,3例转入ICU。术后均无复张性肺水肿、肺不张及其他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对麻醉管理的要求较高,只有采取合理的麻醉管理措施,才能保证麻醉效果和手术安全。
徐德军马少华王军吴长毅
关键词:胸腔镜腹腔镜麻醉食管癌根治术
术前焦虑程度和术中镇静药需要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术前焦虑程度和术中镇静药需要量的关系,以及何种焦虑评估系统更适合在临床中应用。方法ASAⅠ级膝关节镜手术病人60例,术前30 min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视觉模拟(VAS)焦虑评分评估病人的术前焦虑程度,记录术前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LF)和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血浆浓度从1.5μg/ml起始,每30 s增加0.5μg/ml,至OAA/S评分达到4级为意识消失时点,记录丙泊酚用量、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丙泊酚靶控输注持续30 min,维持BIS值于50左右,记录麻醉中LF和LF/HF值和丙泊酚输注总量。结果病人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用量与状态焦虑(SAI)评分、特质焦虑(TAI)评分、Zung焦虑评分、LF和LF/HF之间符合直线相关(r=0.362、0.285、0.315、0.274、0.411,P<0.05),病人意识消失时的BIS值与SAI评分、LF/HF之间符合直线相关(r=-0.305、-0.272,P<0.05),麻醉中丙泊酚的平均泵注速度与SAI评分、TAI评分和LF/HF之间符合直线相关(r=0.291、0.318、0.290,P<0.05),既往无手术史的病人的SAI评分、Zung焦虑评分和LF/HF高于有手术史的病人(P<0.05)。结论病人的术前焦虑程度与麻醉诱导和维持时镇静药的用量均存在相关性,术前焦虑评估系统中,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心率变异性LF/HF更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倪诚张利萍李民吴长毅吴任刚徐志鹏赵艳孟秀丽
关键词:术前焦虑心率变异性脑电双频谱指数
多措并举加快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变被引量:1
2020年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及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的关键时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邀请麻醉科、危重症医学科、外科、精神科、护理等领域的专家,特别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临床医师,围绕新冠肺炎诊治、新冠肺炎患者围术期管理及新冠肺炎相关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通过多学科交流,与会者一致认为,围术期医护人员应该大力强化标准预防和具体措施培训,做好分级防护。麻醉科应抓住国家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及救治能力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着力加强人员结构及学科内涵建设,通过增设麻醉科ICU、麻醉治疗学、提升学科创新能力以及公众认知度等多措并举,加快向围术期医学转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郭向阳李天佐吴新民吴长毅王晓宁项国联
关键词:麻醉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