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思

作品数:38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腰椎
  • 9篇椎间盘
  • 8篇腰椎间盘
  • 8篇腰椎间盘突出
  • 8篇腰椎间盘突出...
  • 8篇突出症
  • 8篇椎间盘突出
  • 8篇椎间盘突出症
  • 6篇疼痛
  • 6篇骨质
  • 6篇骨质疏松
  • 6篇红外
  • 5篇疗效
  • 4篇关节
  • 4篇红外热像
  • 3篇蛋白
  • 3篇治疗腰椎间盘...
  • 3篇治疗腰椎间盘...
  • 3篇射频
  • 3篇手法

机构

  • 38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天津医院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市中医药...

作者

  • 38篇吴思
  • 20篇王平
  • 12篇谢海波
  • 10篇刘爱峰
  • 10篇古恩鹏
  • 9篇王为民
  • 8篇张超
  • 7篇张晓宇
  • 6篇张小青
  • 6篇赵雪圆
  • 5篇杨光
  • 5篇李庆
  • 4篇苏瑾
  • 4篇李远栋
  • 3篇王志彬
  • 3篇杜学忠
  • 3篇冯敏山
  • 2篇李禄
  • 2篇张君涛
  • 1篇朱立国

传媒

  • 9篇中国中医骨伤...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国民间疗法
  • 2篇新中医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草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药物资讯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肢体红外多尺度熵变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肢体红外熵变规律及与疼痛、功能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健康受试者,采集受试者肢体红外热像图,对图像进行增强、降噪与多尺度熵分析,与患者肢体疼痛、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肢体小腿后外侧区、足底区、足背区、大腿后侧区多尺度熵值较患者健侧肢体及健康受试者相关区域多尺度熵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肢体小腿前外侧区多尺度熵值较患者健侧肢体及健康受试者相关区域多尺度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健侧肢体相关感性兴趣区较健康受试者多尺度熵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肢体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底区多尺度熵值与ODI、VAS评分正相关,与JOA评分负相关。结论:红外热像多尺度熵分析法可深度提取病变肢体的信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的诊断与评估具有指导价值,为进一步认识与研究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吴思王平王平刘爱峰谢海波王为民刘爱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热像
13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身高变化与腰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身高变化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测量132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现身高,回顾25-30岁时身高,计算身高变矮程度,同时检测患者的BMD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描绘散点图。结果随着患者腰椎骨密度降低,患者较年轻时身高变矮的程度在逐渐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身高逐渐变矮,采用SPSSll.5Spearman相关系数的方法计算,得出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即本组研究中选取的132例患者的身高变化与患者腰椎1-4的BMD之间无相关联性。结论天津地区132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身高变化与腰椎BMD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人体身高变化的影响因素较多,同时存在测量的误差,在观察身高与BMD相关性分析时应分别测量躯干或肢体的长度,以提高准确性。
王平吴思赵雪圆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近年来工程技术领域创新进步的重要工具,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在医药卫生领域相关的医院管理问题,临床、护理难题的解决,医疗器械及药品的研发与公共卫生领域内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通过研究发现,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正在成为医药卫生行业内发现与解决问题,推动管理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方法,可以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适应人民不断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推动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
吴思檀润华古恩鹏王平谢海波王为民刘爱峰杨伯军
关键词: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医药卫生
步态分析评价膝OA治疗与康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膝关节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于中医"骨痹"的范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引发的疼痛与肿胀、关节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步态是人类行走的行为特征,步态分析的思想与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骨科、康复科、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等领域,是临床与研究常用的一门方法学。本研究通过自制测力平台。
吴思古恩鹏王志彬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关节镜步态分析
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足底温度的即刻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治疗过程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足底温度即刻的影响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L_(5)S_(1)椎间孔脉冲射频治疗,射频治疗前后用便携式红外热成像仪,于不同时间节点上记录患者双侧足底的温度。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症状复制情况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共采集58例患者术中的足底温度,32例患者随脉冲射频治疗温度升高,足底温度升高,治疗结束后健侧、患侧足底温度高于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随脉冲射频治疗温度升高,足底温度降低,治疗结束后健侧、患侧足底温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患侧足底温度在各治疗观察时间节点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升高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即刻的VAS评分优于温度降低组,症状复制人数上优于温度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4 d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治疗后14 d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足底温度形成升高和降低两种即刻的影响,足底温度升高组在即刻疼痛评分的改善及症状复制出现的人数上优于降低组,近期临床疗效两组无差别。
吴思王平王平李庆张小青李庆谢海波
关键词:脉冲射频腰椎间盘突出症温度
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1 d,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JOA评分、足底红外热成像温差值。结果: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两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治疗组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1 d,两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前、术后1 d,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两组患者足底红外温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足底红外温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肢体疼痛、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吴思谢海波张小青王为民刘爱峰张超王平
关键词:复元活血汤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热像
苯扎贝特致急性肝功能损害并肌炎1例
2019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6岁,主因“腰臀部伴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3天”人院。人院时:腰骶部疼痛,双下肢疼痛,以左臀部、左大腿、左小腿部疼痛为甚,站立行走困难,饮食可,夜间睡眠差,小便自诉存在泡沫,大便尚可。
吴思谢海波李庆王为民张晓宇谭培艺
关键词:苯扎贝特肌炎肝功能损害
膝骨性关节炎红外热像表现及膝关节痛点分布规律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红外热像特征,分析其对膝关节痛点的反映情况。方法:选取病房及门诊患者中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的患者60例,进行膝关节部位红外热成像检查,测量病变疼痛膝关节与无症状膝关节相关区域的温度,并与10位健康无膝关节疾病受试者及与膝骨性关节炎年龄相仿的无膝关节疾病的30位受试者,进行膝关节相关区域温度对比,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红外热像表现。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诊的患者膝关节压痛点进行记录,将压痛点分布情况与红外热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88例表现出关节炎症状的膝关节红外热像温度与同年龄段无膝关节疾病受试者比较温度升高,但是比健康青年人膝关节热像温度低。红外热像检查能够反映出内外侧膝眼、髌上囊、鹅足囊等压痛点较明确的痛点。结论:红外热像检查可明确反映膝关节疼痛部位;急性膝关节疼痛出现时红外热像温度较同年龄无症状膝关节温度升高;但患有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局部温度较无膝关节疾患的青年人温度低,临床参考时应结合红外热像与临床查体,辨证使用,分清虚实。
吴思邓书童张红安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红外热成像痛点
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1例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男,28岁,因左肩部摔伤后疼痛、活动受限3 h入院。3 h前因走路踩空摔倒致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遂至天津医院就诊(该病例为第一作者在天津医院学习期间收集)。体格检查见左肩部肿胀、活动受限,肩后部隆起。结合X线和CT片诊断为左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图1(1)至图1(3)]。因患者自述对疼痛敏感,遂于就诊后2 h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椅背复位法治疗。先在牵引架上牵引患肢10 min,然后嘱患者侧身坐于椅子上,并将椅背置于患肢腋下。助手站于患者健侧压住健侧肩部,维持健侧肩胛骨相对稳定;术者缓慢沿肱骨纵轴牵引患肢的同时轻柔地将其旋后,当感到肱骨头滑动后,即完成复位。
许萌古恩鹏吴思赵洪洲
关键词:肩脱位肩骨折椅背复位法
红外热成像在大鼠腰椎间盘突出造模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大鼠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雄性清洁健康级SD大鼠20只,7周龄,体重为230~250 g。对大鼠编号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模型组取尾椎间盘,通过手术方式植入腰4/5节段椎管内,制作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对照组仅取尾椎间盘,切开分离腰部竖脊肌至椎板,不植入髓核。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1,28天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热刺激下第一次咬左足时间及1 min内咬左足次数。选择大鼠腰部、左右下肢、左右足底作为观察“热窗”,使用红外热像仪,对造模后第3,7,14,21,28天大鼠相关部位进监测,记录造模后肢体温度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在造模后各个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3,7,14天模型组与对照组在首次缩左足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21天及第28天,模型组首次缩左足时间较第3,7,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3天及第21天模型组与对照组在缩左足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3,7,14天模型组左下肢、左足底温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21天和第28天模型组左下肢、左足底温度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腰部、右下肢、右足底温度较对照组在造模后第3,7,14,21,2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建立的第3,7,14天,造模侧肢体及足底温度降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模型评价的手段之一。
吴思王平王平刘爱峰张晓宇苏瑾刘爱峰谢海波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热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