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明

作品数:69 被引量:356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瘢痕
  • 13篇皮瓣
  • 12篇蛋白
  • 12篇再造术
  • 12篇增生
  • 12篇增生性瘢痕
  • 11篇手术
  • 11篇耳再造
  • 10篇基因
  • 9篇全耳
  • 9篇细胞
  • 9篇耳廓
  • 8篇全耳再造
  • 7篇瘢痕组织
  • 7篇核酶
  • 6篇手术方法
  • 6篇受体
  • 6篇耳郭
  • 5篇增生性瘢痕组...
  • 5篇死因

机构

  • 67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5篇东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 1篇解放军117...

作者

  • 68篇吴建明
  • 58篇林子豪
  • 37篇江华
  • 31篇赵耀忠
  • 28篇朱晓海
  • 24篇袁相斌
  • 20篇章建林
  • 19篇吴宏
  • 16篇吴包金
  • 15篇袁湘斌
  • 13篇杨松林
  • 12篇刘麒
  • 11篇谭谦
  • 7篇陈敏亮
  • 6篇孙美庆
  • 6篇赵耀中
  • 6篇金由辛
  • 6篇张盈帆
  • 5篇汪滋民
  • 5篇何清濂

传媒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中华整形外科...
  • 7篇中华医学美学...
  • 5篇实用美容整形...
  • 4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美容...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2篇2005
  • 10篇2004
  • 11篇2003
  • 3篇2002
  • 1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转化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增生性瘢痕退行性变过程中的表达
2008年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退行性变过程中不同时期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β,TGF—β)及其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TGF—β—R)的表达变化规律和意义。方法 对8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退行性变过程中的增生活跃期和成熟稳定期的瘢痕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增生性瘢痕退行性变过程中TGF-β1、TGF—β2、TGF-β3及TGF—β—RI、TGF—β—RⅡ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增生活跃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以TGF-β1、TGF—β和TGF—β—β2阳性表达为主,TGF-3β和TGF—β—RⅡ仅见弱阳性表达;成熟稳定期的增生性瘢痕中TGF-β3和TGF—β—βⅡ的表达强度明显强于增生活跃期,而TGF-β1、TGF—β2和TGF—β—RI的表达强度为弱阳性或阴性。结论TGF—β及其受体不同水平的表达与增生性瘢痕从增生活跃至成熟稳定的退行性过程密切相关。
吴建明吴包金林子豪倪灿荣袁湘斌陈刚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Β转化生长因子受体退行性变
阴茎再造手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介绍阴茎再造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应用腹壁双血管蒂皮瓣、阴股沟皮瓣和皮管、脐旁皮瓣、髂腹部皮瓣、前臂皮瓣、足背皮瓣和小腿后侧皮瓣再造阴茎182例。结果:169例阴茎再造病获得成功;8例移植的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江华林子豪袁相斌赵耀忠朱晓海吴宏章建林孙美庆杨松林吴建明刘宁飞何清濂
文献传递
热休克预处理对皮瓣成活及其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吴建明
关键词:热休克预处理热休克蛋白随意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在组织修复和乳房再造的经验体会。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31例,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瓣修复晚期面瘫2例。岛状及轴形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及乳房再造19例。结果:5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
袁湘斌林子豪赵耀中吴建明江华朱晓海吴宏章建林
关键词:背阔肌肌皮瓣组织缺损皮瓣设计乳房再造晚期面瘫吻合血管
文献传递
自体肋软骨+medpor耳基复合耳廓支架一期全耳再造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介绍一种制作简便 ,立体感强 ,不易吸收变形 ,柔韧性良好的复合耳廓支架。方法 采用外形细圆 ,有一定拱形弧度的自体第 9肋软骨制作外耳轮 ,以medpor做耳基形成复合耳廓支架 ,依照健侧耳廓模型塑形固定 ,覆盖颞浅筋膜及皮片 ,行一期全耳再造术。结果 临床应用 9例均效果满意 ,再造耳廓形态自然 ,立体感强 ,质感柔韧 ,术后随访 3个月~ 2年无一例支架外露或吸收变形。结论 自体肋软骨 +medpor耳基复合耳廓支架综合了自体肋软骨及medpor耳支架二者优点 ,弥补了肋软骨耳支架易于吸收变形、雕刻塑形困难 ,而medpor外耳轮偏硬 ,容易出现支架外露等各自不足 ,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目前全耳再造术中较为理想的耳廓支架。
吴建明林子豪江华朱晓海袁相斌赵耀忠章建林吴宏谭谦
关键词:耳再造耳廓支架自体肋软骨手术方法
应用脱细胞处理的异体肋软骨支架耳廓再造
目的:探讨经醋酸处理的异体肋软骨作为耳支架进行耳廓再造的可行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新鲜尸体肋软骨,经5%醋酸溶液保存5~6个月后用于耳廓再造16例。结果:经1~3 年随访再造的耳廓外形满意,软骨无吸收、变形及排斥反应...
袁湘斌朱晓海江华赵耀忠吴宏林子豪吴建明
关键词:耳廓再造耳支架
文献传递
颞蒂耳后乳突区皮瓣Medpor支架全耳再造术被引量:29
2001年
目的 探索可靠而有效的全耳再造新术式。方法 根据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血供构筑特征 ,设计以颞部为蒂的耳后乳突区皮瓣包裹整个Medpor耳支架全耳再造方法。结果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4月共完成 12例手术 ,随访 3~ 12个月 ,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法设计合理、操作比较简单、供区隐蔽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全耳再造方法。
吴建明林子豪刘麒杨松林袁相斌赵耀忠
关键词:耳后皮瓣耳再造术MEDPOR耳支架
α-干扰素基因疗法治疗人黑色素瘤的免疫学机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IFN α基因治疗人黑色素瘤的免疫学机理。方法 以人IFN α基因为治疗性目的基因 ,建立了人IFN α基因疗法治疗人黑色素瘤的实验模型 ,并检测机体的NK活性和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高分泌IFN α成纤维细胞克隆株体内移植后 ,能显著提高机体的NK活性和巨噬细胞杀伤活性 ,在以IL 2为基础的过继疗法合用时 ,对NK活性和巨噬细胞杀伤活性的增强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IFN α基因疗法能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具有较强的抗黑色素瘤的作用 ,为临床应用细胞因子基因疗法治疗黑色素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陈敏亮林子豪赵耀中朱晓海袁湘斌杨松林吴建明曹雪涛章卫平王全兴
关键词:黑色素瘤Α-干扰素基因疗法免疫学
切割瘢痕组织的TIMP-1核酶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体外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1年
目的设计能特异性切割人类瘢痕组织中TIMP-1mRNA的核酶,为解决增生性瘢痕问题寻找新的基因治疗的途径。方法根据 Symons的"锤头结构 ",以人TIMP-1的mRNA为靶 RNA,用计算机对其可能成为核酶切割位点的部位进行分析以寻找最佳切点;对底物、核酶及嵌入 U6snRNA后核酶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依据分子生物学的克隆技术构建其体外高效表达载体。结果针对第 123、 299和 353位点设计了 3个核酶,均能与底物切点两翼碱基结合形成锤头结构,嵌入 U6snRNA后,核酶与底物的结合能量变化不大。成功构建了核酶的高效表达载体。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研究核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核酶嵌入 U6snRNA可能是解决目前核酶研究中存在问题的较好途径; TIMP-1mRNA上第 123、 299、 353位可能是核酶的最佳切割位点。
吴建明郭静林子豪金由辛
关键词:TIMP-1核酶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人高转移性黑色素瘤MV3细胞系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人高转移性黑色素瘤MV3细胞系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Westernblot、细胞免疫荧光分别检测MV3细胞系CXCR4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
吴包金江华吴建明张盈帆孙美庆丁伟
关键词:黑色素瘤趋化因子受体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