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真
- 作品数:14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臭氧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椎间盘臭氧消融术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椎间盘臭氧消融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d、2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直腿抬高试验角度(SLRT)。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 d、2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和SLRT值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 d、2个月、6个月的VA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2个月的SLR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的SLR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3 d和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SLR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 d与2个月的SLR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 d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消融术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而且没有不可逆性神经毁损作用。
- 林明奎吴信真陈小健
- 关键词:臭氧消融术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腰椎间盘突出症
- 瑞芬太尼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诱导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需要紧急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ASAⅢ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T2)、切皮后(T3)、胎儿娩出后(T4)各时段患者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以及神经肽(NPY)含量。结果 B组在插管和切皮后MAP明显升高,HR也显著增快(P<0.05)。组间比较,B组MAP、HR在插管后、切皮后比A组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新生儿1minApgar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5min、10minApgar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PO2、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胎儿娩出后NPY下降明显(P<0.05),B组在插管后、切皮后NPY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而在胎儿娩出后表现为下降(P<0.05)。组间比较B组在插管后、切皮后比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诱导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吴信真郑修文欧阳碧山
- 关键词:瑞芬太尼重度子痫剖宫产术神经肽
- 依达拉奉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择期下肢手术病人40例,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两组均在麻醉平稳后驱血上止血带,两组均以乳酸钠林格液和代血浆维持输液,A组在开始上止血带时在乳酸钠林格液中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江苏先声药业)0.06ng/ml,30min后输完,总量为30mg。两组分别于上止血带前(基础值T1),松止血带前(T2),松止血带后2min(T3)、5min(T4)、10min(T5)及30min(T6)抽取股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并作血气分析测定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及静脉氧饱和度(SvO2),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MAP和HR。结果两组病人的MAP和HR在T3、T4、T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MAP和HR在T3、T4、T5时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CO2在T3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3时与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O2在T3、T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3、T4时与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vO2在T3、T4、T5、T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5、T6时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CK在T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与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D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在T4与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用于骨科手术,可提高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效地防治止血带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稳定血流动力学和代谢。
- 吴信真陈勇
- 关键词:依达拉奉骨科手术止血带
- 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的安全性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术中镇静的安全性及不同手术部位所需靶控血药浓度 (Ct)范围。 方法 2 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 ,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 ,予以丙泊酚TCI行术中镇静。镇静水平用OAA/S评分估计。确定不同手术部位OAA/S达 3分时相对应的Ct。持续观察心率、无创血压、Sp0 2值变化。停止TCI后询问病人术中和术后遗忘及舒适感。 结果 OAA/S达 3分时 ,上腹部手术组 (A组 )Ct为 2 4~3 6μg/ml。下腹部 (B组 )和下肢手术 (C组 )为 1 5~ 2 5 μg/ml。A与B/C组Ct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各组HR、MAP和SpO2 值无显著性变化。所有病人均有术中遗忘 ,自我感觉舒适。 结论 丙泊酚TCI用于椎管内病人术中镇静可控性强 ,血流动力学稳定 ,镇静深度适宜 ,可有效抑制病人术中的应激反应。
- 梁敏吴信真孙蒙李鸿飞谭胜
- 关键词:病人丙泊酚椎管内麻醉TCI靶控输注
- 依达拉奉用于止血带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 2008年
- 吴信真
- 关键词:依达拉奉止血带缺血再灌注损伤
- 硬膜外不同局麻药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 1996年
- 对96例有各种病因的剖宫广术者按硬膜外阻滞所用局麻药的不同分为3组进行临床观察。Ⅰ组为0.5%布比卡因组(24例),Ⅱ组为2%利多卡因组(38例),Ⅲ组为1.33%利多卡因+0.1%地卡因合剂组(34例)。结果三组局麻药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由短至长为Ⅱ组<Ⅲ组<Ⅰ组;阻滞效果Ⅱ组优于Ⅰ组和Ⅲ组;硬膜外阻滞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与用何种局麻药无统计学意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为了满足剖宫产术的麻醉要求,2%利多卡因无论是从阻滞起效时间方面,还是镇痛,肌松方面均明显优于0.5%布比卡因与利丁合剂。
- 吴信真
-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麻醉剖腹产
- 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妇产科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观察0.75%罗哌卡因硬膜外用于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2例ASAI—Ⅱ级妇产科手术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0.75%罗哌卡因组(36例),Ⅱ组为0.5%布比卡因组(36例)。两组均取腰1—2行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镇痛效果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达髓的时间、切皮时VAS评分、运动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中寒颤的发生率I组明显比Ⅱ组少(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具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好,运动阻滞恢复早,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小,神经毒性低的临床特点。
- 吴信真周德华吴多志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妇产科手术
- 加巴喷丁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SP和β-EP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通过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以及血浆SP(P物质)和β-EP(β内啡肽)的含量变化,评估其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加巴喷丁组20例,B组为卡马西平组16例。首量从低剂量开始投药,观察疗效至第四周末,两组在治疗前和结束时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SP和β-EP的含量;通过一般体检项目及全身症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A组下降更明显,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β-E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A组上升更明显,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不仅在血浆β-EP含量升高及SP含量下降方面较为明显,而且在临床有效及安全性方面也优于卡马西平。
- 吴信真宁巧明严兴福
- 关键词:加巴喷丁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
- 神经阻滞治疗不同部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被引量:3
- 2004年
- 严兴福何平吴信真周德华
- 关键词:神经阻滞带状疱疹神经痛
- 氯诺昔康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PCIA)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30例骨科手术中度以上疼痛病人 ,术毕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为氯诺昔康组 (15例 ) ,Ⅱ组为吗啡组 (15例 ) ,接受PCIA治疗。使用一次性镇痛泵 ,观察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布情况 ,完成术后镇痛 2 4h内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 ,以及术后 2 4h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与Ⅱ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分布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2 4h内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 (P <0 .0 5 ) ,术后 2 4h内Ⅱ组出现副作用比Ⅰ组大 (P <0 .0 5 )。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应与吗啡接近 ,且没有尿潴留。
- 吴信真周德华严兴福欧阳碧山石震琪
- 关键词:静脉镇痛氯诺昔康病人自控镇痛术后镇痛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