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干预措施分析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为降低临床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月126例于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70岁以上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针对引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护理,分析临床护理的临床疗效。结果 12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有3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7.78%;分离病原菌39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病原菌,分别占35.90%、28.21%、15.38%、7.69%及12.82%;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使用激素、合并基础疾病、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为影响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髋置换术患者年龄≥80岁、并发基础疾病、长期使用激素、手术时间≥160min、引流时间≥2d、住院时间≥30d为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高龄行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对临床护理有一定指导意义,可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
- 吕科琼杨利君孙红华许瑛张春意
- 关键词: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 麻醉前后不同时机摆放体位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麻醉前后不同时机摆放体位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探讨甲状腺手术体位摆放的最佳时机。方法将8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为改进组40例和传统组40例,改进组麻醉诱导前摆放体位,传统组全麻插管后摆放体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h内肩、颈、腰背部肌肉酸痛和咽喉部不适感发生情况。结果改进组患者术后48h内肩、颈、腰部肌肉酸痛和咽喉部不适感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麻醉诱导前是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摆放的最佳时机。
- 吕科琼
-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体位护理
- 手术室预防高龄人工全髋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管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手术室为预防高龄人工全髋置换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所采取的各项细节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94例70~93岁人工全髋置换患者为预防术后感染,手术室所采取的细节管理措施。结果 94例高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结论根据高龄患者的身心特点以及该手术的特殊性,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加强术中管理,术后进行正确地搬运等细节管理,可有效预防高龄人工全髋置换患者术后发生感染。
- 许瑛吕科琼
- 关键词:手术室高龄髋关节术后
- 一种双腔二囊鼻导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二囊鼻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为U形管,所述导管的两端具有通气孔,所述导管的的弯折部设有导气接头,所述通气孔下方的导管上各设有一环形气囊,两所述气囊上各具有一充气管,两所述充气管的端部各连接有一充...
- 吕科琼
- 文献传递
- 一种万用输液瓶网套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万用输液瓶网套,包括一弹性板体,所述弹性板体上具有多道等距离设置的环形通孔,各所述环形通孔上都具有数量相一致且与所述弹性板体连接为一体的多根连接柱,每相邻的所述环形通孔上的连接柱都呈交错状态设置,所述...
- 吕科琼
- 文献传递
- 颅内动脉瘤3D打印模型在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将3D打印模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1日-2018年10月30日入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8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
- 陈琼吕科琼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健康教育
- 可调节式俯卧位头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俯卧位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软垫、支撑架、把手、角度调节支架、宽度调节杆,所述的底板分为左底板和右底板,在左底板和右底板的相对一侧设有弧形内凹,当左底板与右底板并拢时形成可以支撑人体面部...
- 吕科琼许瑛孙红华沈瑾陈英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采血留置针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采血留置针,包括导管座,导管座下端连有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导管内设有针芯,针芯管壁上开有一个侧孔,侧孔与针芯的针尖孔相通,针芯上端具有针座,针座连接导管座上端,针座外侧设有握柄,所述导管座...
- 吕科琼
- 文献传递
- 麻醉前后不同时机摆放体位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
- 垂头仰卧位是甲状腺手术常用的体位.由于患者的要求不断提高,甲状腺手术也采用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代替了颈丛麻醉.比较传统的摆放体位是选择在患者全身麻醉后再进行,由于此时摆放体位,需要抬起患者的头颈部以及胸部,人为地增加了气管...
- 吕科琼
- 颈动脉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
- 颈动脉池引流脑脊液是一种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方法。报告了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颈动脉池引流脑脊液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合理掌握引流时间,密切观察有无...
- 陈伟英吕科琼陈琼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