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辉

作品数:166 被引量:955H指数:21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9篇农业科学
  • 28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4篇小蠹
  • 37篇切梢小蠹
  • 36篇云南松
  • 35篇实蝇
  • 25篇纵坑切梢小蠹
  • 22篇小实蝇
  • 20篇桔小实蝇
  • 19篇昆虫
  • 16篇害虫
  • 14篇种群
  • 13篇生物学
  • 10篇幼虫
  • 10篇伴生菌
  • 10篇触角
  • 9篇寄主
  • 8篇云南半帚孢
  • 8篇生物学研究
  • 8篇蠹虫
  • 7篇木蠹象
  • 6篇地理种群

机构

  • 158篇云南大学
  • 12篇云南省林业科...
  • 1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0篇西南林学院
  • 8篇云南师范大学
  • 6篇云南省林业和...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红云红河烟草...
  • 4篇云南省植保植...
  • 3篇保山师范高等...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红河学院
  • 1篇保山学院

作者

  • 166篇叶辉
  • 36篇吕军
  • 24篇陈鹏
  • 21篇刘晓飞
  • 15篇段焰青
  • 12篇曹军
  • 11篇胡劭骥
  • 11篇廖周瑜
  • 7篇施伟
  • 7篇母其爱
  • 7篇周旭东
  • 6篇李青青
  • 6篇徐进
  • 6篇吴学尉
  • 6篇潘悦
  • 6篇李永和
  • 6篇刘建宏
  • 5篇袁瑞玲
  • 5篇冯丹
  • 5篇张宏瑞

传媒

  • 23篇云南大学学报...
  • 11篇昆虫知识
  • 10篇昆虫学报
  • 9篇中国森林病虫
  • 7篇林业科学研究
  • 6篇生态学报
  • 5篇环境昆虫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物灾害科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14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特定温度的桔全爪螨生命表(英文)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建立了柑桔主要病害螨———桔全爪螨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该螨从卵到蛹期的死亡率在20℃下为651%;在30℃下为439%.其中,蛹的死亡率最高,在20℃下为333%;而卵的死亡率在25℃下最低,为65%.在三个温度中,雌性性比均高于50%,随着温度从20℃升高到30℃,其性别比从57%上升到75%.该螨的平均产卵量在25℃下最高,为241枚;在20℃和30℃下,产卵量分别为127枚和20枚.三个温度下的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其中在25℃达到最大,为105;在20℃下最低,为352.对死亡率、性比、产卵量的综合分析表明,20℃为桔全爪螨繁殖的最适温度.
叶辉赵志模朱文柄
关键词:桔全爪螨生命表柑桔温度
云南松蠹害枝梢虫坑真菌类群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对滇中地区受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枝梢,分别于不同蠹害期进行抽样调查,从枝梢虫坑中分离到33属真菌,分属14科.其中,腐生真菌为15属,寄生或腐生真菌10属,寄生真菌8属.发现不同样点、不同蛀梢时期和不同危害程度样区虫坑优势菌群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它们主要是德巴利氏酵母属、盘多毛孢属、团丝核菌属及芽枝霉属,揭示了优势菌群与蠹害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周旭东叶辉丁骅孙沙涛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真菌
茶藨生柱锈菌致病性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交互接种的方法对华山松疱锈病、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茶藨生柱锈菌的致病性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只能侵染其本地的转主寄主植物东北茶藨子;(2)华山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能转主侵染多种不同地区的茶藨子植物;(3)所有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锈孢子均不能转主侵染东北茶藨子;(4)初步认定马先蒿属植物不是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转主寄主。
李永和叶辉周兴国
关键词:致病力分化转主寄主华山松
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侵害云南松树组织解剖观察被引量:6
2001年
通过对云南松树进行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piniperda)蓝污真菌 (Leptogramphiumyunnanense)接种试验 ,对云南松受害组织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 ,验证了蓝污真菌对云南松的致病作用。蓝污真菌发现于受害木质部和韧皮组织中的各类细胞中。在木质部 ,蓝污区域呈现出以心材为中心的扇形分布。在韧皮组织内 ,蓝污真菌主要沿着细胞轴向在垂直方向上生长 ,并可通过细胞孔纹进入到水平方向上的相邻细胞内。本项研究揭示了该蓝污真菌在云南松树干韧皮和木质部组织、细胞内的生长和蔓延规律 ,进一步表明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L .
叶辉吕军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接种试验致病菌
一种切梢小蠹伴生菌野外分离法
一种切梢小蠹伴生菌野外分离法,该方法先确定林内受害松树上切梢小蠹侵入孔,以侵入孔为起点沿切梢小蠹虫母坑道方向,剥去切梢小蠹虫母坑道表面树皮,露出切梢小蠹蛀食母坑道韧皮组织,若母坑道两侧已形成子坑道,则将其一并露出,检查确...
叶辉潘悦周旭东吕军陈鹏陆红叶朱玲玲
文献传递
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捕食作用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研究了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捕食量及对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和繁殖率的影响。在室温为22~24℃条件下,繁殖期疑山郭公虫平均每天可捕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0.61±0.043头。在实验室内,先将纵坑切梢小蠹引入云南松新鲜木段,7d后再引入疑山郭公虫成虫。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成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产卵过程形成干扰,从而导致后者繁殖率下降。疑山郭公虫幼虫可以捕食木段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各虫态,捕食率为8.3%。在野外,将疑山郭公虫成虫放到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干上,再用尼龙网将其包裹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对树干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幼虫和蛹)的捕食率大体为10.6%。疑山郭公虫对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的影响主要包括捕食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干扰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以及捕食纵坑切梢小蠹幼虫等。研究初步认为,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种群增长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叶辉刘宏屏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捕食作用
一种利用化学注射不育技术测定昆虫精子竞争结果的方法
一种利用化学注射不育技术测定昆虫精子竞争结果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化学注射不育技术来进行精子竞争研究的方法,其原理是经化学不育剂注射的雄性的精子仍能使卵正常受精,但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孵化前)会死亡,从而可以让雌性与...
徐进叶辉俞虹
文献传递
A银行面对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影响的金融应对初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科技来丰富日常生活,从过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几十年中,我们可以知道,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商业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转变也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近二...
叶辉
关键词:网络零售授信业务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
云南瑞丽桔小实蝇成虫种群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74
2006年
分别于1997、2000、2003和2004年通过诱蝇谜对云南瑞丽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候因子及寄主植物对该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瑞丽常年发生,当年11月至翌年1月份,桔小实蝇种群处于较低水平,2月份以后种群数量逐渐上升,至6月份形成种群的年增长高峰,此后至10月份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月均温、月平均最高温、月平均最低温、月极端最高温、月极端最低温和月雨日数是影响瑞丽桔小实蝇种群月变动的主要气候因子.通径分析和决策系统分析表明,月均温对种群数量变动具有正效应,是直接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重要指标,月均最低温是影响种群增长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月雨日数对种群动态的综合影响力最大.瑞丽各月平均温度位于桔小实蝇各虫态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内,但11~翌年1月份的月均最低温低于桔小实蝇的适温范围,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有一定抑制作用.2~5月份雨日数逐渐增多,雨量逐渐增大,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7~8月份持续的强降雨过程被认为是桔小实蝇在该时期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瑞丽的多种瓜果成熟期的交替出现保证了桔小实蝇的食物供应.
陈鹏叶辉刘建宏
关键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气候因子寄主植物
华山松木蠹象性信息素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为利用华山松木蠹象性信息素防治华山松木蠹象提供理论依据,对华山松木蠹象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室内观察,确定华山松木蠹象信息素释放的高峰期在19:00~20:00,华山松木蠹象信息素活性粗提物的制取应在这一时段进行;(2)华山松木蠹象雌成虫性信息素粗提物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甲醇和乙醇作为溶剂浸提雌成虫性信息素腺体,所得粗提物对雄成虫均显示引诱活性,甲醇浸提液显示出较强的活性;(3)采用GC/MS方法对性信息素粗提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甲醇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得到的性信息素粗提物均分离出12种化学物质。用甲醇作为提取液得到的粗提物鉴定出6种化合物,为十一烷、十二烷、十六碳烯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和十八烷酸甲酯;用乙醇作为提取液得到的粗提物鉴定出化合物5种,为十六烷酸甲酯、邻苯二甲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十八碳酸甲酯。
李永和陈敏叶辉
关键词:华山松木蠹象性信息素生物测定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