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佳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分形
  • 5篇维数
  • 5篇分形维数
  • 4篇絮体
  • 2篇拓扑空间
  • 2篇污泥
  • 2篇粒度
  • 2篇颗粒物
  • 2篇沉降速度
  • 1篇电视镜头
  • 1篇冻干
  • 1篇信号
  • 1篇絮凝
  • 1篇原水
  • 1篇粘土
  • 1篇直接染料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方法
  • 1篇同时启动
  • 1篇图像

机构

  • 10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卢佳
  • 9篇王毅力
  • 7篇杜白雨
  • 3篇石宝友
  • 2篇王东升
  • 2篇刘杰
  • 2篇郑雅芹
  • 2篇魏科技
  • 2篇张桐
  • 1篇李春成
  • 1篇宣科佳
  • 1篇阚江明
  • 1篇葛小鹏
  • 1篇袁学培
  • 1篇赵秀海
  • 1篇于富玲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拓扑空间下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及其动态变化特征
本文分析了不同条件/(混凝pH值、投药量、水力条件/)下聚合氯化铁/(PFC/)混凝去除水中腐殖酸/(HA/)时所形成的PFC-HA絮体的形貌和理化特征。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PFC-HA絮体在不同拓扑空间下的分形维数即一维...
卢佳
关键词:拓扑空间分形维数
文献传递
污泥的分形维数与粒度随统计样本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成熟颗粒污泥和某污水处理厂回流、厌氧、曝气、消化4个单元中絮状污泥的一维、二维分形维数(D1、D2、D2′)及平均粒径在不同统计样本数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统计样本数达到200以上时,ABR中成熟颗粒污泥的D1、D2、D2′值趋于稳定;当样本数达到300以上时,某污水处理厂4个单元中絮状污泥的D1、D2、D2′值也分别趋于稳定。此外,1#ABR中的颗粒污泥在统计样本数达到350以上时其中位直径趋于稳定,而2#ABR和某污水处理厂4个处理单元中的污泥,在试验样本数下并未达到稳定。基于研究的结果和相关文献的结论,研究认为,如果需要得到稳定的平均粒径结果,可能需要大量的统计样本数,该样本数至少要大于600。
张桐王毅力魏科技宣科佳卢佳
关键词:污泥分形维数平均粒径
一种水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一种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设备,该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顺序进行的步骤:利用絮凝反应对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过滤截留去除原水中的颗粒物、通过纳滤膜分离去除杂质。实现该水处理方法的设备包括水泵、预处理装置、保安过滤装置、纳滤膜分离装...
王毅力刘杰杜白雨卢佳
文献传递
同步拍摄水中絮体不同侧面图像的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同步拍摄水中絮体不同侧面图像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一个内装水的沉降装置;将两个电视镜头分别装入两台CCD相机上;将上述的两台CCD相机分别对准所述沉降装置的不同观察面;用两条传输线将两台CC...
王毅力卢佳杜白雨
文献传递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絮体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2011年
采用专业的软件对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二维图像进行灰度解析与高度校正,确定了聚合氯化铁混凝腐殖酸的体系中不同PFC投药量时典型絮体的空间高程分布矩阵;并据此分别计算了PFC絮体的二维分形维数(Ds)、不同方向的Hurst指数及一维自仿射分形维数D1.结果表明,不同PFC投药量下,利用TPSAM、PCM、CCM和ICCM等方法计算的絮体二维Ds值均大于2.0,符合分形维数的定义;而且这些Ds值均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在吸附电中和作为混凝的主要机理时形成的絮体空间填充能力稍微大一些,形貌涨落趋势稍强,高频成分多;而随着聚合氯化铁的沉淀、表面吸附和卷扫絮凝过程的出现,PFC-HA絮体变得较为密实,其空间填充能力稍低,形貌涨落较为平缓,空间波长相对长,微观结构稍微简单一些.此外,同一PFC投药量下,絮体空间不同方向上的Hurst指数和一维自仿射分形维数均呈现不同的数值,表明絮体具有空间各向异性.
于富玲阚江明王毅力卢佳赵秀海
关键词:分形HURST指数分形维数
确定絮体/污泥颗粒物自由沉降速度的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絮体/污泥颗粒物自由沉降速度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利用装有显微镜头的CCD相机对进行沉降的絮体/污泥颗粒进行连续拍照,通过照片所示的絮体/污泥沉降距离和拍照时间,算出絮体/污泥颗粒物自由沉降速度...
王毅力杜白雨卢佳刘杰
文献传递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的不同拓扑空间下分形维数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对PFC混凝去除水中HA过程中所形成的PFC-HA絮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水pH分别为9.0、7.0和5.0时,最佳投药量下形成的絮体的平均沉降速度之间的比值为1.17∶1.00∶0.49,而且所有絮体的水平投影方向的平均直径与垂直投影方向的平均直径的比值均接近0.85.结合Logan公式和有效密度-长轴的双对数关系计算出的絮体三维空间的分形维数Df较为可靠,在本试验中3种pH的原水下形成的PFC-HA絮体的Df均小于2.0.絮体沉降速度的变化是质量分形维数Df、有效密度和粒径等因素的变化综合影响结果,因此,絮体的Df、有效密度各自的变化趋势有可能与沉降速度的不一致.原水pH=7.0时絮体的Df稍大于原水pH=9.0时絮体的Df,但比原水pH=5.0时絮体的Df大11.73%.可见,与原水pH=9.0时形成的絮体相比,原水pH=7.0时形成了稍微密实的小絮体,但原水pH=5.0时却形成了较为疏松的、很小的絮体.在本试验的图像分辨率下,PFC-HA絮体在一维拓扑空间下的分形维数D1比较低,一般都低于1.10.基于投影面积-长轴关系计算的二维拓扑空间的分形维数D2变化趋势为样品3稍大于样品2,样品1最小;然而基于投影面积-周长计算的二维拓扑空间的分形维数D2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另外,尽管PFC-HA絮体的Df小于2,但其与基于投影面积-长轴关系计算的二维拓扑空间的分形维数D2不相等,不符合Meakin的结论,这与本试验中CCD相机的分辨率和絮体样本数量有关.
王毅力卢佳杜白雨魏科技石宝友葛小鹏
关键词:拓扑空间分形维数沉降速度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冷冻干燥絮体的表面微观形貌及其孔表面分形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不同pH(9.0、7.0、5.0)原水在45.89mg·L-1(以Fe3+计,原水pH=9.0)或28.41mg·L-1(以Fe3+计,原水pH=7.0、5.0)投药量下混凝后形成的PFC-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它们的表面微观形貌和孔表面分形特征.SEM图像表明,PFC-HA絮体具有不规则的块、片状形貌,而且在原水pH=9.0或pH=7.0时形成絮体也存在簇状结构.3种样品对N2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上均存在滞后圈,但样品3的形状不同.它们的吸附量、BJH累积吸附孔体积与脱附平均孔径的大小顺序均为:样品3>样品2>样品1,即随原水pH的降低而升高,而且孔尺度分布曲线显示样品3的表面存在大孔.BET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与它们不一致,且样品2的比样品3稍大,样品1的最小.基于分形FHH方程,采用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数据计算出样品1和样品2的孔表面分形维Ds数均在2.94左右,而样品3的均小于2.38.这些Ds值似乎不能完全表示出因孔表面粗糙性而导致的空间填充能力的大小,主要表达了3种样品的中孔甚至大孔的尺度分布引起的不规则性.本试验中采用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3个样品Ds值大都超过3,它们已经失去了维数的实际意义;但样品3因其吸附-脱附等温线上的滞后圈接近圆桶式的A类,如果缩小分形标度区间,可以得到与分形FHH方程计算出的Ds接近的值.
王毅力杜白雨卢佳张桐石宝友王东升
关键词:冷冻干燥表面微观形貌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采集PFC-HA絮体的单个样品和拍摄它们的二维图像,研究了在不同混凝条件下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水pH的下降滞后了PFC-HA絮体的出现.原水pH≥7.0时,随着投药量的增加,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D2(lgA-lgdL)和D3(lgV1-lgdL)随之降低,表明絮体的结构越来越疏松;而原水pH=5.0时,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存在波动.在PFC的最佳投药量时,水力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HA的去除效果,但随着原水pH的下降,HA去除效果的提高程度也随之减小.在最佳水力条件下,PFC-HA絮体的粒度为数百微米,其分形维数值较大,表明絮体的结构较为密实.此外,PFC-HA絮体的粒度分布具有(类)分形特征,最佳水力条件下正的Dp值表明絮体的粒度分布趋向平稳.在整个混凝搅拌过程中,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的变化是与混凝的溶液化学条件、搅拌时间和分形维数类型有关,其D2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一过程中絮体结构先趋向密实,然后趋向疏松.而且慢速搅拌过程中絮体的尺度也是先增加后下降.
卢佳王毅力杜白雨郑雅芹石宝友王东升
关键词:粒度分形维数
粘土颗粒吸附直接染料的分形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粘土颗粒对直接耐晒黑和直接大红染料的吸附均可分为快速的边缘覆盖和慢速的晶层吸附2个过程,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除了伊利土-直接耐晒黑染料的吸附体系之外,其它体系的吸附过程中以晶层吸附为主的阶段均具有类分形特征.体系的非线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吸附等温模式,并且除了蒙脱土吸附直接大红染料之外,也可以用分形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获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在不同原始浓度下直接大红染料在粘土颗粒表面发生的边缘覆盖和晶层吸附这2个过程的程度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了吸附等温线在原始染料为150mg.L-1时出现最大的吸附量,而且颗粒边缘覆盖的直接大红染料的比例较高.染料进入粘土颗粒的晶层后,扩大了晶层间距,改变了其表面微孔几何结构.颗粒表面棱角变得光滑,结构疏松,片层结构逐渐减少,上述效果在蒙脱土颗粒上或直接耐晒黑染料吸附时表现地更为显著.而且吸附染料后蒙脱土颗粒对N2的吸附量比伊利土下降的幅度小,其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的下降比例也比伊利土小,其中平均孔径的差异比较明显.吸附染料之后粘土颗粒表面分形维数Ds均升高了,晶层膨胀和开孔作用抵消了"表面粗糙度屏蔽"、"孔阻塞效应"机理降低D的影响,增加了表面粗糙度.
郑雅芹王毅力卢佳李春成袁学培杜白雨
关键词:直接染料分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