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卜兆君

作品数:58 被引量:23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生物学
  • 14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泥炭
  • 22篇泥炭藓
  • 20篇泥炭地
  • 13篇沼泽
  • 12篇植物
  • 9篇苔藓
  • 8篇泥炭沼泽
  • 7篇种群
  • 7篇哈泥泥炭地
  • 6篇苔藓植物
  • 6篇年龄结构
  • 6篇孢子
  • 5篇气候
  • 4篇有壳变形虫
  • 4篇水位
  • 4篇变形虫
  • 3篇植被
  • 3篇湿地
  • 3篇种间
  • 3篇繁殖体

机构

  • 57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滨州学院
  • 3篇桦甸市第四中...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吉林省环境监...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黄泥河自然保...
  • 1篇通辽第五中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吉林省生态恢...

作者

  • 57篇卜兆君
  • 23篇王升忠
  • 13篇赵红艳
  • 12篇李鸿凯
  • 10篇陈旭
  • 9篇冯璐
  • 7篇马进泽
  • 5篇杨允菲
  • 4篇郎惠卿
  • 4篇赵高林
  • 4篇曾竞
  • 3篇刘宇
  • 3篇王忠强
  • 3篇王宪伟
  • 3篇郑星星
  • 2篇安芷生
  • 2篇姜丽红
  • 2篇代丹
  • 2篇刘超
  • 2篇田迅

传媒

  • 9篇湿地科学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腐植酸
  • 3篇植物研究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教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四川草原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白山西侧哈泥沼泽表面湿度的多指标记录及其可能的驱动因素被引量:13
2014年
本文采用半定量化的植物大化石技术、腐殖化度分析和烧失量方法,重建长白山地哈泥沼泽表层50cm湿度变化过程,探讨控制沼泽表面湿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并试图揭示该地过去175年的气候变化,考察植物大化石在大陆性气候下的敏感性。根据^(210)Pb技术和AMS^(14)C定年法确定剖面年代。结果表明,哈泥沼泽表层50cm以泥炭藓泥炭为主,植物大化石除趋势分析揭示植被演替是由水位变化造成的,且3种指标揭示的哈泥沼泽表面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从0~22cm(约公元1983~2008年)表面湿度明显偏大;22~34cm(约1925~1982年)处于干燥时期;34~50cm(约1834~1924年)沼泽表面湿度较高。通过与最近的靖宇站的气象数据和长春地区的湿润指数对比,发现3种指标重建的表面湿度与降水数据或者湿润指数比较吻合,与温度关系次之,沼泽表面湿度增大发生在夏季降水和年降水均高的年份。由此推测,降水可能是引起沼泽表面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也说明植物大化石和腐殖化度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对沼泽表面湿度变化仍然反应敏感。
赵红艳李鸿凯韩毅卜兆君王升忠
关键词:气候代用指标腐殖化度烧失量除趋势对应分析泥炭
一种泥炭地恢复用泥炭藓繁殖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炭地恢复用泥炭藓繁殖体的制备方法。从野外采集带孢蒴的泥炭藓,清洗后将泥炭藓孢蒴和植株分开,孢蒴用酒精消毒后破碎制成孢子悬液作为泥炭藓有性繁殖体,植株剪成片段后用次氯酸钠消毒后作为...
卜兆君刘宇王忠强
文献传递
长白山哈泥泥炭地7种苔藓分布与环境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在长白山哈泥泥炭地调查7种苔藓的典型生境,共计93个样方,计测样方中苔藓植物的盖度和包括泥炭全氮(TN)、全磷(TP)、K+和Ca2+等在内的9个环境因子,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做出样方、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二维排序图,排序图直观地反映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排序图中同种苔藓为主的样方多数集中分布,个别分散分布;水位埋深、沼泽水pH以及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是影响泥炭地苔藓植物生态位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泥炭全磷(TP)对苔藓植物分布影响较大。7种苔藓中,尖叶泥炭藓(Sphagnum capilifolium)、大泥炭藓(S.palustre)在乔木郁闭度和pH梯度上,喙叶泥炭藓(S.fallax)、沼泽皱缩藓(Aulacomnium palustre)在水位埋深和灌木盖度梯度上,生态位分异明显。锈色泥炭藓(S.fuscum)、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和中位泥炭藓(S.magellanicum)在各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都比较相似。
陈旭卜兆君王升忠李鸿凯姜丽红
关键词:哈泥泥炭地苔藓植物典范对应分析
长白山哈泥泥炭地丘间生境泥炭藓孢子的寿命被引量:3
2015年
长寿有性繁殖体对于植物种群的长存具有重要意义,迄今,泥炭地苔藓植物孢子长寿性研究还很少。在长白山哈泥泥炭地钻取丘间表层泥炭样品,测定泥炭腐殖化度和烧失量,逐层提取和培养泥炭藓孢子,研究埋藏时间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丘间泥炭藓孢子埋藏环境中,随着埋深的增加即埋藏年限的增加,泥炭腐殖化度和烧失量总体上分别呈现增加和递减的趋势,而地层泥炭藓孢子萌发率呈现直线递减的规律,但在埋藏近150余年后孢子萌发率仍可达40%。研究进一步证明泥炭藓具有长期持久孢子库,根据推算,泥炭地丘间埋藏环境中,泥炭藓孢子最大寿命可超过400a。
冯璐卜兆君李振新冯亚敏
关键词:泥炭藓
长白山哈尼沼泽踏头苔草株丛年龄结构与繁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取样调查了哈尼泥炭沼泽的踏头苔草的年龄结构,并将其年龄划分为5个阶段:幼苗、幼龄、成年、老龄前期、老龄期。结果表明:幼苗与幼龄的比例占的比较大;成年各方面都比较稳定,生长良好;老龄前期与老龄期占的比例较小,其踏头苔草是属于增长性的。并且,种群的草高、生物量及生殖株与营养株的数量与年龄结构有密切的联系。
王宪伟卜兆君王升忠
关键词:年龄结构年龄阶段
气候和地热共同影响泥炭地表面湿度变化——以长白山赤池泥炭地为例
2023年
来自北方泥炭地的研究表明,沼泽表面湿度变化时常受控于气候变化。然而火山活动区泥炭地的表面湿度是否受到了火山地质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明晰。本研究以长白山赤池泥炭地38cm深的沉积物作为对象,通过植物大化石、有壳变形虫和腐殖化度多指标分析,重建该泥炭地过去近50年的地表湿度变化。研究表明,3个指标揭示的地表湿度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即38~27cm(1957~1965A.D.)由干向湿转变;27~18cm(1965~1976A.D.)干湿波动;18~0cm(1976~2008A.D.)由湿向干转变。与当地的气象数据对比,发现剖面底部湿度偏低与地热引起的强烈蒸发有关;而剖面上部湿度偏低与降水少、温度高的气候变化模式较吻合。理解泥炭地表面湿度变化对于泥炭记录的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刘莉刘莉李鸿凯赵红艳王升忠
关键词:有壳变形虫气候变化
长白山哈泥泥炭地七种苔藓植物生态位被引量:23
2009年
采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对哈泥泥炭地7种苔藓植物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苔藓在泥炭的全氮、全磷、Ca2+、K+、沼泽水的pH和电导率、乔木郁闭度、灌木盖度以及水位埋深9个环境因子梯度上的平均生态位宽度排序为:沼泽皱缩藓>喙叶泥炭藓>中位泥炭藓>尖叶泥炭藓、桧叶金发藓>大泥炭藓>锈色泥炭藓.锈色泥炭藓倾向于特化种,沼泽皱缩藓倾向于泛化种.在各种环境因子中,以电导率平均重叠值最高,水位埋深、乔木郁闭度、pH和灌木盖度梯度上平均重叠值最低,是影响苔藓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多数苔藓在这4个梯度上产生生态位分异.少数苔藓种对在所有环境因子梯度重叠值均较高,是由于苔藓之间存在水分协作关系.这为苔藓植物的种间竞争提供了间接证据.
陈旭卜兆君王升忠李鸿凯赵红艳
关键词:哈泥泥炭地苔藓植物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火烧高温对泥炭藓孢子萌发力影响的模拟实验被引量:1
2019年
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火对泥炭地优势植物泥炭藓(Sphagnum)孢子库的影响尚不清楚.以采自长白山区泥炭地的泥炭土和3种泥炭藓的成熟孢子为实验材料,室内模拟火烧,以此设置不同温度水平(20、40、60或100℃,持续0.5、1、2、4或10 min),对泥炭藓孢子进行热激处理,经萌发实验后,研究火烧高温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火烧期间各层土温随深度而递减,表层泥炭可达300℃的极端高温,而1 cm深温度仅为70℃,体现出泥炭土良好的热缓冲性;40℃的热激可使锈色泥炭藓(S.fuscum)与中位泥炭藓(S.magellanicum)孢子萌发率提高20%与50%;60℃的热激使尖叶泥炭藓(S.capillifolium)孢子的萌发率提高1倍;100℃热激对3种泥炭藓孢子萌发则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泥炭藓孢子耐受高温的能力有限,但土壤中的孢子凭借泥炭的良好热缓冲性,可以躲避火烧高温造成的致命伤害,适度的热激甚至能提高其萌发力,对其在火后的建植及种群的长存可能有重要意义.
郭泓伯徐雪莹卜兆君卜兆君冯璐王建毅陈永达夏尤普·玉苏甫鹿凡
关键词:泥炭藓火干扰热激萌发率土壤温度
长白山区泥炭地现代有壳变形虫环境意义探讨被引量:18
2009年
有壳变形虫(testate amoebae)是一种新的具有潜力的环境变化生物指标。对采集自长白山区哈泥(42°12′50″N,126°31′05″E)、金川(42°20′47″N,126°21′35″E)、赤池(42°03′16″N,128°03′22″E)和圆池(42°01′55″N,128°25′58″E)等4个泥炭地不同生境的75个有壳变形虫样品,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研究有壳变形虫种类组合变化与7个环境变量的关系,所有采样点均以泥炭藓(Sphagnum)为优势植被。结果表明水位埋深(depth to watertable),pH值和泥炭湿度是影响长白山区泥炭地有壳变形虫种类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显著性检验达到p<0.001的水平。这一结果与国外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3个环境因子可以作为目标变量进行有壳变形虫-环境因子转换函数的构建。
李鸿凯卜兆君王升忠安芷生赵红艳马云艳陈旭
关键词:有壳变形虫
长白山泥炭沼泽桧叶金发藓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在长白山哈尼泥炭沼泽,应用“固有年际标记”,对有孢子体和无孢子体生产的桧叶金发藓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群中,分株均由6个龄级组成,分株数量和生物量年龄结构均呈衰退型,有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尤为明显.总体分株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龄分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随龄级增加呈相似线性增长规律.总体分株平均高度相差617%(P<005),孢子体生产限制了分株高度的生长.各龄分株的平均高度均随龄级增加而呈相似线性增长规律.无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内,分株高度的变异程度仅为244%,体现了高度一致性对营养株存活的意义.有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内,分株高度变异系数为2507%,分株生物量变异系数仅为825%,反映干物质积累量的一致性对种群实现有性繁殖的意义.两种群分株生物量与高度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未表现出异速生长规律.
卜兆君杨允菲代丹王宪伟
关键词:泥炭沼泽无性系年龄结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