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泉
-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颅骨原发性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患者,男性,30岁.右额部包块渐进性长大伴疼痛2个月入院.查体:右额部包块一个,2.5 cm×2 cm×2 cm,质中,界欠清,固定,表面皮肤未见破损.CT扫描所见:右上颌窦区见肿块影,右上颌窦及额骨见骨质破坏,右额叶见稍高密度灶,CT值约48.2 Hu.(图1);全身其它部位均未见肿瘤病灶.手术所见:肿块位于颅骨向外浸润至额肌,未浸及硬脑膜.
- 唐艳刘绍泉殷忠惠陈晓滨
- 关键词:颅骨肿瘤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颈肿大淋巴结165例分析
- 2000年
- 唐艳刘绍泉陈晓滨
- 关键词:细胞学诊断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erbB-2基因表达对预后的不同价值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erbB-2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调节蛋白(PS-2)、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73例,用免疫组化法进行ER、PR、PS-2、C-erbB-2染色,对每例患者进行肿瘤TNM分期和临床分期;对清扫的10枚以上淋巴结进行石蜡切片检查,对比各指标的关系。结果ER阴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高于ER阳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S-2阴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高于PS-2阳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临床分期增高,C-erbB-2的表达阳性率亦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腋淋巴结转移组C-erbB-2表达阳性率高于腋淋巴结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可根据ER、PR、PS-,2、C-erbB-2的不同预测价值,结合每例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作为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 罗静杨枫姚欣敏唐艳刘绍泉
- 应用活检蜡块制作组织芯片技术被引量:1
- 2006年
- 刘绍泉唐艳陈晓滨殷忠惠杨鹏
- 关键词:组织芯片制作方法
- 上皮样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09年
- 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ES)是一种分类未明的肉瘤,好发于青年人肢端。临床表现多样,ES易沿组织间隙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高,预后不佳。本文报道3例上皮样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其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 陈娟唐艳刘绍泉吕春燕
- 关键词:上皮样肉瘤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
- p63蛋白在前列腺基底细胞表达及意义
- 2006年
- 目的比较p63与CK34βE12、SMA、PSA在前列腺病变中阳性表达的差异,探讨p63免疫标记前列腺基底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选材共51例,其中前列腺浸润性腺癌21例,前列腺增生症30例。选用p63等4种免疫组化抗体对上述病变进行标记。结果①93%在增生症之前列腺基底细胞p63呈阳性表达,高级别PIN中呈不连续表达;②83%CK34βE12呈阳性表达;③前列腺浸润性腺癌的p63和CK34βE12均阴性;④PSA在所有病例分泌腺上皮中呈阳性表达;⑤SMA对所有病例间质平滑肌及血管平滑肌呈阳性表达。结论通过2组不同病变观察基底细胞的有无是前列腺浸润性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鉴别点之一。p63抗体对前列腺基底细胞同CK34βE12一样敏感及特异,在我们的实验中其敏感性还高于CK34βE12。故在鉴别前列腺浸润性癌与增生症时,p63可作为首选抗体之一。
- 唐艳刘绍泉陈晓滨殷忠慧郑敏冯燕
- 关键词:前列腺疾病基底细胞免疫组化
-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一家系五例被引量:8
- 2004年
- 郑敏陈晓滨刘绍泉郭林虹
- 关键词: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家系调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介绍一种改良的不脱钙骨切片染色法
- 2004年
- 刘绍泉唐艳陈晓滨殷忠惠
- 关键词:骨切片脱钙骨染色法骨基质骨矿化苏木精
- 耳后淋巴结结核合并转移癌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淋巴结结核合并转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诊。方法 对 1例发生耳后淋巴结结核合并转移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镜下显示残留淋巴结中散在团、索状瘤团 ,瘤细胞呈上皮样 ,界不清 ,浆淡伊红 ,核多数呈泡状 ,核仁较明显 ,瘤细胞显示轻到中度异型性 ,病理性核分裂易见。另在肿瘤细胞中查见结核性肉芽肿。免疫表型 :瘤细胞CK + + + ;EMA + ;S - 10 0蛋白 - ;CD4 5- ;CD2 0 - ;CD4 5RO -。结论 淋巴结结核及转移癌常见 ,但二者同发少见 ,且易漏诊 ,故在治疗淋巴结结核效果不佳时 ,要考虑转移癌的可能。
- 唐艳刘绍泉陈晓滨殷忠慧
- 关键词:合并症病理学特征
- 婴幼儿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纤维瘤病(infantile fibromatosis,IF)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IF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中女性1例。初始发病年龄分别为1岁、3岁及9岁,就诊年龄分别4岁、16岁、及39岁;病变分别位于左臀、右手腕及左前臂软组织,前2例为术后复发来我院就诊。镜下见肿瘤均由分化好的梭形细胞构成,向周围的横纹肌及骨浸润;瘤细胞间见胶原纤维。瘤细胞免疫表型vimentin、SMA、MSA均阳性。结论IF为良性肌纤维肿瘤,但呈侵袭性生长,不易切净,易复发,应行扩大切除或加激素治疗及局部放射治疗。
- 唐艳刘绍泉杨鹏殷忠惠陈晓滨
- 关键词: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