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百龙

作品数:53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水稻
  • 16篇杂交
  • 10篇杂交水稻
  • 10篇栽培
  • 7篇选育
  • 7篇飞虱
  • 6篇野生
  • 6篇野生稻
  • 6篇种子
  • 6篇抗性
  • 6篇高产
  • 5篇栽培技术
  • 5篇发芽
  • 5篇不育
  • 5篇不育系
  • 4篇稻种
  • 4篇三系杂交
  • 4篇审定
  • 4篇水稻种
  • 4篇水稻种子

机构

  • 34篇广西农业科学...
  • 11篇广西壮族自治...
  • 9篇广西壮族自治...
  • 8篇广西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广西作物遗传...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2篇刘百龙
  • 31篇王威豪
  • 29篇韦善富
  • 26篇石瑜敏
  • 19篇周行
  • 17篇冯锐
  • 13篇秦学毅
  • 11篇郭辉
  • 10篇毛昌祥
  • 9篇伍豪
  • 9篇张晓丽
  • 8篇宋智萍
  • 8篇陈灿
  • 4篇黎兆安
  • 3篇唐建淮
  • 3篇黄凤宽
  • 2篇曾媛
  • 2篇朱汝财
  • 2篇郑加兴
  • 2篇邓国富

传媒

  • 8篇南方农业学报
  • 6篇中国种业
  • 5篇杂交水稻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种子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热带农业科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Agricu...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长江蔬菜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广西农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苎麻种子含油量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以4个油纤兼用苎麻无性系为材料作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杂交当代种子含油量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种子含油量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材料一般配合力效应品系11>品系1>品系9>品系2,其中品系11和品系1为较理想的亲本材料;反交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因组合而异,高含油量材料宜作母本还是作父本应视组合而定;含油量的广义遗传率为76.85℅,狭义遗传率为41.38℅,说明苎麻种子含油量的遗传率较高,且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所有供试材料自交种子的含油量均高于其作母本与其他材料杂交的种子含油量,说明大面积种植同一无性系材料对含油量没有不利效应。
张加强刘百龙周瑞阳
关键词:苎麻种子含油量配合力
杂草稻遗传多样性评价与分析
2012年
对从韩国引进、收集于亚洲不同产稻国的杂草稻材料,田间隔离种植、观察、记载杂草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的199份杂草稻中,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共6种,多数表现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微红、金色(似栽培稻颖色),部分表现黑褐色和褐色(似野生稻颖色);种皮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白色;40.7%材料有芒,芒色以金色和紫色为主;部分材料易落粒;再生力强。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变异类型丰富,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水稻改良中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石瑜敏王威豪刘百龙陈丽娟许红云韦善富毛昌祥
关键词:杂草稻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联优362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14
2012年
联优362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联A与自育的优良恢复系桂36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11年6月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根据制种实践,总结了联优362的高产制种技术。
王威豪刘百龙周行石瑜敏韦善富宋智萍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遗传纯合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遗传的稳定性,筛选出抗性稳定的野生稻种质,为水稻抗褐飞虱育种提供抗源。【方法】对从46个原生地采集获得的1591份野生稻植株进行褐飞虱抗性分析,并选择具有抗性的野生稻材料通过套袋自交或花药培养分析其后代抗性遗传纯合表现。【结果】收集的野生稻材料主要为杂合体,其自交一代的生长习性和芒性等发生明显分离。在1591份普通野生稻中,仅有30份材料对褐飞虱具有抗性,其抗性等级为3~5级,大部分为5级。在11份抗性材料的自交后代中,Z1~Z3均存在褐飞虱抗性分离,部分材料在Z4抗性表现稳定;有5份材料抗性从3级提高到1~3级,有4份材料抗性从5级提高到1~3级,有两份材料抗性从5级提高到3级。普通野生稻材料2174花药培养结果表明,6000枚花药经离体培养、诱导,可获得125块独立起源的愈伤组织,分化出8丛双倍体绿苗和两丛单倍体绿苗,愈伤组织诱导率仅为2.0%,绿苗分化率为6.4%。8个独立起源的花培后代中有6个株系抗性等级为5级,有两个抗性等级达到抗的水平(3级),未发现具有1级高抗水平的植株。【结论】普通野生稻通过套袋自交和多代抗虫鉴定,可以获得稳定的高抗抗源,可以明显提高普通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水平。花药培养有利于加速野生稻抗性遗传纯合,缩短后代筛选时间。
冯锐郭辉刘百龙秦学毅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遗传花药培养
水稻种子穗上发芽的生理学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易穗上芽的测253、明恢63和不易穗上芽的P 67、桂649为研究材料。在人工模拟阴雨条件下诱导穗上芽,研究穗上芽发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初步分析穗上芽发生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易穗上发芽水稻品种在穗上芽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种子含水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不易穗上发芽的品种均相对较高。
刘百龙王威豪韦善富冯锐石瑜敏
关键词:水稻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水稻幼苗期耐寒生理特性鉴定及利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水稻耐寒种质资源,培育耐寒性品种。【方法】以5份不同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供试品种,幼苗经(5±1)℃低温处理后,进行耐寒性鉴定及相关生理特性测定,筛选耐寒性品种。【结果】索稻1号和南阳占较耐寒,达1级耐寒,桂368和R96-82达2级耐寒,爱叶绿达3级耐寒;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则较低。【结论】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可作为耐寒育种材料利用。
王威豪石瑜敏刘百龙韦善富毛昌祥
关键词:水稻幼苗期
中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何红韦善富吴全满唐其展时成俏王益奎黄江流王威豪刘百龙覃洪波郑加兴覃泽林刘忠周行吕荣华于永浩韦志扬康德贤吴全清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国际合作项目“中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合同编号:桂科合1346009-1)。技术原理:利用农艺学原理开展该项目研究,在越南谅山省合作建立中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搭建示范推广平...
关键词:
关键词: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利用广西普通野生稻创新选育抗白叶枯病优质水稻三系不育系被引量:3
2014年
挖掘和利用广西普通野生稻中的优良、抗逆基因,创新水稻不育系。用高抗白叶枯病普通野生稻材料1-428与自育品种杂交,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选育,获得了抗白叶枯病的中间材料,利用该抗性材料与抗褐飞虱野生稻1-513杂交,获得F1,F1出现部分结实低的株系,通过连续多代的回交,转育出抗白叶枯病的不育新品系。该不育系株叶形态优良,分蘖强,开花习性好,花粉败育彻底,配合力高,米质优,高抗白叶枯病。通过野生稻核置换,可以培育出新的细胞质抗性不育系。
冯锐郭辉秦学毅邓国富岑贞陆刘百龙张晓丽邓小翔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不育系回交白叶枯病
高产稳产籼型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联优362被引量:2
2011年
联优362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联A与自育的大穗抗倒优良恢复系桂362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特性,2011年6月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
石瑜敏王威豪刘百龙韦善富黎兆安周行宋智萍毛昌祥
关键词:杂交早稻选育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种子休眠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以3个杂交水稻恢复系纯系为研究材料,于2007~2009年早、晚季种植,种子收获后按一定时间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年份同一收获季节,不同材料种子的休眠特性不同;相同材料同一年份,不同收获季节水稻恢复系种子的休眠期长短不同,休眠性强的材料早、晚季休眠期差别较大,休眠性弱的材料早、晚季休眠期差别较小,一般相同材料晚季休眠期比早季长;相同材料同一收获季节,种子休眠性在年度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石瑜敏王威豪刘百龙黎兆安谢丽萍韦善富毛昌祥宋智萍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休眠特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