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瑜
- 作品数:2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军事政治法律更多>>
-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历史学科建设的对策与启示
- 2021年
- 2018年8月11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文件,当年年末吉林省教育厅完成了特色高水平学科的评审。特色高水平学科包括一流学科A类、一流学科B类、优势特色学科A类、优势特色学科B类和新兴交叉学科。吉林省内共有7所高校的历史学科(含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被列入为优势特色学科。近些年7所高校都采取了不同的建设措施,加快提升学科的影响力,扩大学科的知名度。
- 刘景瑜
- 关键词:学科建设历史学科
- 福州事件及日本新闻媒体的报道
- 2023年
- 1919年11月16日,日本驻福州领事馆组织日人围殴中国青年学生引发冲突,造成中国一名警察死亡多名市民与学生受伤。随后中日双方展开交涉,迟滞一年方得以解决,史称福州事件。中日双方围绕此事进行多次谈判协商,最终日本军舰撤离福建并道歉赔偿。日本《时事新报》《福冈日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东京朝日新闻》等报纸对此均有报道,都认为此事的爆发源于中国排日运动,将中日交涉期间造成交涉停顿的原因归结为中国所为,并未如常关注日方的错误及日本才是此次事件爆发主因这一问题。日本国内报纸有意渲染放大中国排日运动、抵制日货的后果,主张日本政府对华强硬,而并无关于日本道歉赔偿的报道。由此可见其报纸报道的选择性,以及作为宣传媒介的日本新闻媒体已经成为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政策的帮凶。
- 刘景瑜
- 关键词:青年学生
- 近代日本海军对美7成比例问题探析被引量:3
- 2018年
- 1922年华盛顿会议至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确定的日美海军军舰比例,因受制于美国不许日本海军达到对美7成比例,在日本国内引发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认为伦敦海军会议确定的日美军舰比例是日本军事战略失败的起点。重新审视战前日本右翼势力蛮横要求海军保持对美7成比例,反观今日日本海军不断扩充,可以窥知战前日本扩军的路径、对美7成比例的思想仍在影响着今日日本的军事战略思想。文章拟就近代日本海军对美7成比例制定的战略意图、根据及影响做出分析评述,以期中日两国能够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共促和平发展"。
- 刘景瑜
- 关键词:日本海军
- 吉野作造的中国认知被引量:1
- 2013年
- 吉野作造作为日本大正时期著名民本主义思想家,其思想影响深远。吉野对中国认知发端于作为袁世凯长子家庭教师、任教北洋法政学堂时期。1909年开始发表中国认知的文章,明确表示支持日本政府提出的对华“二十一条”要求,后又转而支持中国学生爱国运动。吉野始终在立与破的思想中执着于中国认识。本文拟对吉野作造的中国认知动摇与转变进行分析、评述,探寻其中国观转变的原因。
- 刘景瑜
- 关键词:吉野作造五四运动
- "大角人事"的政治意味
- 大角岑生任职海军大臣期间,将"军政系"(条约派)的大量海军中坚力量编入预备役,海军军令部权限得到加强,"军令系"(舰队派)主导其后海军的发展,此事被称之为"大角人事"亦称"大角清洗"。大角人事后,日本退出国联,退出世界海...
- 刘景瑜
- 北一辉的中国认知被引量:1
- 2019年
- 北一辉作为近代日本法西斯主义思想家、超国家主义的提倡者备受关注。他通晓儒学,主张纯粹社会主义,在《支那革命外史》《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等著作中,清晰表达了由日本一国单独保全中国,进而完成"中国统一",实现日本亚洲盟主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这也是北一辉中国认知的最终体现与主要论说的归结。
- 刘景瑜
- 关键词:北一辉
- 试论近代日本《帝国国防方针》的第三次修订
- 2017年
- 1907年日本初次制定国防方针,后经过1918、1923年两次修订,至1936年第三次修订,修订后的国防方针明确日本南北并进的军事策略,此后日本政府成为军部制定政策的执行者。可以说,国防方针的具体内容体现了此后日本的国防战略,成为日本对外扩张侵略的指导方针。
- 刘景瑜
- 关键词:侵略
- 日本海军与国防方针的修订及外交政策选择(1922—1936)被引量:2
- 2011年
- 1907年在日本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中,海军将美国作为第一假想敌国、军备标准国而进行军备。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确立的"海军假日"时代背景下,海军与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逐渐形成双重外交机制,渐趋染指日本外交政策的选择,并最终在1936年迫使日本政府退出既有海军裁军体系。此举表明,政府已经无法有效控制海军,形成军事优位体制。海军最终凌驾于政府之上形成"超法律的野蛮支配权"的非合理状态。
- 刘景瑜
- 关键词:海军外交政策
- 战前吉田茂对华政策观中的帝国意识探源
- 2014年
- 吉田茂作为战后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其对华政策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战前长期任职中国北方各省,1928年撰写《对满政策私见》一文,对华政策中的帝国意识正式确立。吉田茂战前对华政策中帝国意识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经历中渐次形成的,探究对华政策观中的帝国意识,可以对吉田茂的帝国意识与思想有更为深入的分析了解。
- 刘景瑜
- 关键词:吉田茂帝国意识
- 冲突与选择——近代日本海军教育的“脱亚入欧”
- 2020年
- 近代以来的日本迅速接受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之后,实践了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追赶模式。在文明开化国策的指导下,日本官方与民间都接纳了西方的习俗与风物制度。海军也在"文明开化"的进程中,全面开启"脱亚入欧"的模式。幕末以来,日本雇佣大量的外国人担任教官指导,同时向欧美多国派出留学生,习得造船、航海技术。这些都成为近代日本海军迅速崛起的标志,同时也是明治日本脱亚入欧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 刘景瑜
- 关键词:幕末海军教育脱亚入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