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平

作品数:53 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流感
  • 13篇中毒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9篇禽流感
  • 8篇食物
  • 8篇食物中毒
  • 6篇食源
  • 6篇食源性
  • 6篇流行病学调查
  • 5篇地震
  • 5篇甲型
  • 4篇疫情
  • 4篇源性疾病
  • 4篇灾害
  • 4篇食源性疾病
  • 4篇自然灾害
  • 4篇抗生素
  • 4篇激素
  • 4篇病毒

机构

  • 52篇广州市疾病预...
  • 8篇江油市彰明镇...
  • 3篇广东省疾病预...
  • 3篇广州市越秀区...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潮州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广州市海珠区...
  • 1篇广州市黄埔区...
  • 1篇广州市荔湾区...
  • 1篇广州市天河区...

作者

  • 52篇刘建平
  • 28篇刘于飞
  • 28篇袁俊
  • 21篇王鸣
  • 17篇毛新武
  • 16篇谢朝军
  • 13篇马晓薇
  • 11篇林晓华
  • 11篇刘艳慧
  • 11篇李海麟
  • 10篇李迎月
  • 10篇何洁仪
  • 10篇景钦隆
  • 10篇杨智聪
  • 9篇李铁钢
  • 8篇王德东
  • 8篇胡志刚
  • 8篇蔡文锋
  • 8篇张敏
  • 7篇沈纪川

传媒

  • 8篇华南预防医学
  • 6篇热带医学杂志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华医学会公...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1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一起食物中毒的情况及发生原因。方法对该起中毒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中毒食物、病人呕吐物和病人肛拭子的实验检测。结果5名幼儿园儿童和6名电器厂工人购买、进食了附近商场的肠粉早餐,餐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采集样品42宗,25宗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59.5%。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贾煦毛新武景钦隆刘建平
关键词: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
广州市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调查分析广州市2009年5月~7月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特点,评估防控措施,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个案调查结合口岸检疫情况调查的方法。结果广州市2009年5月18日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输入性病例。5月~7月共报告甲型H1N1确诊病例173例,其中输入性病例76例(43.9%)。输入性病例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为6个月~71岁,平均23.4岁,中位数为21岁,29岁以下占72.4%。病例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1例(27.6%)、澳大利亚16例(21.1%)。入境交通工具为飞机54例(71.1%)、火车15例(19.7%)。有72.4%(55/76)是出入境检验检疫发现;23.7%(18/76)自行就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中有46例为散发病例,输入性暴发疫情14起,涉及30例。79.2%(42/53)的病例病前7 d内到过疫区或来自疫区。临床表现以发热(≥37.3℃)(94.3%)、咳嗽(58.5%)、咽痛(49.1%)为主,11.3%的病例出现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同期广州市各口岸共查验入境人数816 431人,其中84.4%的人来自甲型H1N1流感发生国家和地区,共检出964人(0.1%)发热(≥37.3℃)并全部送医院诊治,286人留验,101 834人送往指定的医学观察点留观。结论广州市2009年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性病例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临床症状较轻,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少数有消化道症状;输入性病例中超过半数由出入境检疫发现。
沈纪川刘于飞毛新武李海麟谢朝军袁俊蔡文锋刘建平王鸣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方法
广州市活禽市场H7N9禽流感防控设施现况及病例感染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活禽档口H7N9禽流感防控设施现况,探讨活禽市场设施和管理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按各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抽取72个活禽市场,每个市场根据档口结构调查1~3个活禽档口,共抽取127个档口,均为非病例暴露市场。另选取病例暴露市场16个,调查其活禽档口30个。观察记录活禽档口通风设施、内部分隔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结果非中心城区档口在将禽类"运离市场"比例(25.86%)高于中心城区档口(7.25%)(χ^2=8.230,P=0.004)。在通风设备使用方面,病例暴露市场档口(93.33%)使用搅拌型通风器械比例多于非病例暴露市场档口(68.50%)(χ^2=6.420,P=0.011);病例暴露市场档口将禽类"留在市场存栏"比例(56.67%)高于非病例暴露市场档口(28.35%)(χ^2=8.704,P=0.003)。结论搅拌型通风器械和活禽留在市场存栏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广州市活禽市场档口存在较多不利于禽流感防控的因素,政府须继续加强对于活禽档口设施和禽流感防控管理。
袁俊冯晶王鸣谢朝军刘艳慧马晓薇刘建平陈建东刘于飞
广州市蛇类沙门氏菌带菌调查被引量:1
2003年
肖杨刘建平梁立文
关键词:蛇类沙门氏菌
一起误食残托斑鹅膏菌引起中毒的调查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分析本次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定引起中毒的毒蘑菇种类,提出防控措施,预防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运用病例访谈、食谱调查、现场采样和毒蘑菇的形态学鉴定等方法对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某外来务工人员自行采摘并进食野生蘑菇约250g,2h后出现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不清等神经精神型中毒症状,凝血活酶时间39.7s。患者经洗胃、导泻、补液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食谱调查显示除了自行采摘的蘑菇外未见其他可疑中毒食品,经形态学鉴定为残托斑鹅膏有环变型。该起事件是误食名为残托斑鹅膏有环变型的毒鹅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误食残托鹅膏有环变型的毒菌中毒事件在广州市属首次报道。该菌与一些可食的种类较为相似,容易误食,加强健康教育,提醒民众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是预防毒菌中毒最根本的方法。
马晓薇邓旺秋李泰辉刘建平谢朝军蔡文峰刘于飞
关键词:毒蘑菇中毒
2013-2015年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分布情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制定食品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共采集广州市市售6类共1 633份食品样品,对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创伤弧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1 633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32株,总检出率为8.08%。食源性致病菌中创伤弧菌的检出率最高(7.85%),其次分别为蜡样芽胞杆菌(7.01%)、副溶血性弧菌(3.48%)、金黄色葡萄球菌(2.36%)、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47%)、单增李斯特氏菌(0.24%)和沙门氏菌(0.06%)。不同食品类别中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检出率最高,达到了16.75%,其次分别为烘焙食品(11.93%)、凉拌菜(11.67%)、散装盒饭(9.33%)、预包装冷藏盒饭(5.42%)和熟肉制品(2.93%),不同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餐饮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11.14%),其次分别为是零售店(9.11%)、超市(6.77%),最低的是农贸肉菜市场(4.32%)。散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8.76%)高于预包装食品的检出率(4.73%)。结论广州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持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有针对性地强化监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李海麟林晓华刘于飞梁伯衡李迎月刘建平王大虎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
广州市餐具集中洗消行业卫生及管理现状的调查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餐具集中洗消行业的卫生状况,为政府制订相关卫生规范及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现场问卷式调查广州市餐具集中洗消企业的工艺流程及卫生管理等,并对餐具及包装材料进行卫生监测。结果219宗餐具消毒后经大肠菌群纸片检测的总合格率为90.4%,包装材料的合格率为100%,35套餐具分7段保存期检测大肠菌群,合格率为100%,广州市卫生行政部门未对该行业发放卫生许可证。结论目前广州市大部分的集中洗消企业在设施布局及卫生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缺陷,政府需制定相关卫生规范并加强监督管理以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
彭志丽何洁仪陈坤才毛新武谭铭雄刘建平
关键词:餐具卫生管理
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早期禽类从业人员知识、态度、行为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早期对禽类从业人员H7N9禽流感知识、态度和风险认知进行调查,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开展的健康教育及措施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2个区共409名市场禽类从业人员,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受访者中回答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全部正确的占2.93%,认为自己可能因在市场工作而感染H7N9禽流感的占48.17%,接触活禽时戴手套和洗手的占69.68%和78.73%,支持永久实施中央集中屠宰活禽的占31.78%。从业人员的知识(G=22.052,P=0.002)和态度及风险认知(G=26.205,P<0.001)与采取防护行为有显著性关系,态度及风险认知(G=27.385,P<0.001)与防控政策接受意愿有显著性的关系。结论提高从业人员H7N9相关知识及风险认知水平,将对其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和接受严格的防控措施起到促进的作用。
马晓薇刘于飞袁俊刘建平谢朝军刘艳慧陈建东冯晶狄飚王鸣杨智聪杨智聪
关键词:禽流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流行病学
广州市禽流感疫区64名活禽捕杀人员禽流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禽流感疫区活禽捕杀人员禽流感知识、态度、行为(KAP)以及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作准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64名活禽捕杀人员进行入户调查。调查表经过查阅文献、预调查后确定。其中,相关知识以得分情况反映,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活禽捕杀人员以当地农民为主,占70.3%,15.6%的家禽养殖者也参与了本次捕杀活动,此外尚有12.5%的捕杀人员为外地到此打工者。活禽捕杀人员总体上对禽流感知识缺乏了解,平均得分为10.2分,最低4.6分,最高13.0分。经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为禽流感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P=0.016),文化程度越高,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年龄、性别、月收入及居住时间均与禽流感相关知识无关。对禽流感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的仅有7人,占10.9%。25.0%的人在捕杀过程中未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隔离衣、口罩、护目镜的使用情况较差。日常生活中接触禽肉后,无正确洗手习惯;64.1%的捕杀人员生病后,首选自己买药、自行治疗,且就医行为与文化程度无关[OR=0.50,95%CI(0.25,1.01)]。50.0%的捕杀人员没有考虑过禽流感与自己的关系,31.3%的捕杀人员认为禽流感与自己无关,其中家禽养殖者中80.0%认为禽流感与己无关。捕杀人员对于禽流感与自己的关系与禽流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无关(!2=0.36,P=0.67)。结论文化程度是禽流感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但对捕杀人员对禽流感的态度、行为未产生效用。
郝爱华刘于飞王鸣许晓茵李海麟刘建平
关键词:禽流感
2010年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在确定食源性疾病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2010年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收集2000-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的背景资料和相关风险评估资料,应用经验判断、头脑风暴法、Delph i专家咨询法和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因素指标、可能性指标、严重程度指标和风险等级指标。结果初步建立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6个一级风险因素指标,以及致病原的具体种类、高危食品、暴露人群特征、气候和地理、广州地区饮食文化与卫生保健能力、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等29个风险因素二级指标;并确定5个可能性指标、5个严重程度指标、4个风险等级指标。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指导评估2010年亚运会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景钦隆毛新武刘于飞刘建平
关键词: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