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家忠

作品数:2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7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说文
  • 5篇《说文》
  • 3篇教学
  • 2篇丁耀亢
  • 2篇续金瓶梅
  • 2篇清初
  • 2篇教育
  • 2篇金瓶
  • 2篇金瓶梅
  • 2篇课程
  • 2篇教学方法
  • 2篇古代汉语
  • 2篇汉语
  • 2篇《续金瓶梅》
  • 2篇成人
  • 1篇代文
  • 1篇道人
  • 1篇地书
  • 1篇电影
  • 1篇多媒体

机构

  • 21篇潍坊学院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刘家忠
  • 1篇牟昆昊
  • 1篇王晓清

传媒

  • 8篇潍坊学院学报
  • 2篇中国成人教育
  • 2篇兰台世界(上...
  • 2篇兰台世界(下...
  • 1篇作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求索
  • 1篇电影评介
  • 1篇芒种
  • 1篇教学与管理(...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古籍中“行人”一词的同称异指现象被引量:1
2005年
“行人”是古今汉语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个词。其内涵所指,在现代汉语中是固定的,即“在路上行走的人”。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古籍之中,同样是称为“行人”,其内涵所指却往往不同。概其要者,有九种不同之所指:1、出行的人;2、古代官名;3、古代姓氏;4、使者的通称;5、泛指小吏差役;6、特指征人;7、特指修行之人;8、特指媒人;9、特指活着的人。本文集古籍之用例,对此一一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刘家忠
关键词:行人古籍
“所”字研究述评被引量:5
2006年
“所”是一个由来久远、语言学界多有争议的文言虚词。本文从“所”的本义、“所”的用法源流、“所”的词性、专书“所”的研究、“所”与相关虚词的比较研究、“所”字研究的新途径等六个方面,对语言学界有关“所”字研究的成果,作了客观简要的历史性回顾和评述。
刘家忠
《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出走河南嵩山的时间与原因
2015年
本文依据丁耀亢创作的诗歌和他父子二人在狱中的供词等相关史料,确定其出走河南嵩山的时间当在康熙三年;而其出走的真实原因,则是为了躲避文祸而逃隐。
刘家忠
关键词:丁耀亢《续金瓶梅》
丁耀亢与《续金瓶梅》
2007年
丁耀亢(1599-1669午).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木鸡道人等,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续金瓶梅》是丁耀亢的小说代表作。该书承袭《金瓶梅》而来.书中杂以淫秽描写,后来成为禁书。也有人曾更改书中人名及回目,删削成《隔帘花影》,又名《三世报》,书尚未完,就以淫秽被禁。但淫秽并非此书遭到禁毁的真正原因。
刘家忠
关键词:《续金瓶梅》丁耀亢《金瓶梅》明末清初剧作家道人
释“白丁”
2008年
本文主要以《矢令簋》铭文中之"白丁"两字为研究对象,结合郭沫若先生对此铭文之考释,并依据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之现存材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白丁"并非一词,而实乃两个连用的单音词,"白"即为"伯","白"与"丁"之关系即为帅卒将士之关系。同时又引申发凡,由"白"字试探古代五等五爵制度之初始状态与产生原因,并最终认定五等五爵制度于殷、周时代并不存在等级之别,"公侯伯子",实为不同环境之不同称谓,"公"涉祭祀,"侯"关畋游,"伯"及征伐,"子"连成人,亦与狩猎有关。
刘家忠牟昆昊
论许瀚对王筠研治《说文》的贡献被引量:1
2014年
作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之所以能够在《说文》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除得益于自身勤学不辍的内在因素外,亦与师友的帮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许瀚作为王筠友人中的杰出代表,助王筠研治《说文》近三十年,对王筠《说文》著述不但有具体的校勘订补之实,而且在治学理念、治学内容、治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多有论辩启发之功,对王筠研治《说文》产生了积极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家忠
关键词:《说文》
许瀚与王筠交游问学述考
2013年
清人治学,多重师友。于研究或收藏每有所得,即修书以告,相互讨教;或宴会友朋,共赏摹拓。清代文字学家许瀚与王筠亦是如此,二人为商研《说文》而交游问学近三十年。不仅同处京师期间过从甚密;即许瀚离京主讲沂州琅琊书院而王筠远赴山西任乡宁知县之后,二人虽相隔千山万水,然仍因商讨《说文》而书信往来不断,直至王筠去世。今稽二人之著作、年谱及其他史料所记,略述二人交游论学之历程,既可助读者考见当时之学术风尚,又可助读者了解二人之学术渊源及治学经历也。一、同处京师,过从甚密的十五年(1826-1839)
刘家忠
关键词:交游《说文》治学经历文字学家学术渊源
“诸城十老”的文学活动与清初遗民的纠结心态
2011年
随着满清政权的定鼎中原,南北大地出现了多个遗民集团。其中,南方以扬州遗民集团为主;北方则以"诸城十老"代表的山东诸城遗民集团为主。"诸城十老"作为一个遗民群体,面对满清政权的统治,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们始终固守"夷夏之防"、"随时莫忘汉衣冠",心存浓浓的遗民情结;另一方面,却又无力回天,毕竟"今日总为清民子",不得不由早期的图谋复明而转向消极避世和对满清政权的无奈接受。"诸城十老"的这一纠结心理,在他们的文学活动及文学作品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代表了大多数清初遗民的矛盾心态。
刘家忠
关键词:文学活动
王驭超和他的《海岱史略》
2010年
清代文字学家王筠之父王驭超,一生著述宏富。该文拟围绕王驭超之《海岱史略》,探究其成书缘由,分析其自身特色,综论其学术价值。以期引起学界对其人其书的重视。
刘家忠
从元杂剧《赵氏孤儿》看同名电影的创新
2013年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主要取材于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基本沿袭了原著的故事框架,仍以复仇为主线。但与原著相比较,电影在剧情主题的选择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之处:既刻意淡化了原著的悲剧意蕴与复仇主题,又融入了现代人对人性与人情的思考;既挖掘了原著隐而不显的种种可能性,使得故事内容更加生动,又通过对原著人物形象的改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能凸显人性的光芒。
刘家忠
关键词:《赵氏孤儿》元杂剧电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