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珺
- 作品数:67 被引量:889H指数:19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新疆阿合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相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 1996年
- 阿合勒-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是一个以火山岩并伴有陆源和内源沉积物的堆积场所,即该区泥盆纪地层是以事件作用的产物为其主要成分特点。显然,对其古地理的恢复、相的划分采用传统的相序分析方法是不合适的。作者认为要阐明该区泥盆纪的古地理面貌,必须在区域地层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相标志和沉积物的特点,寻求它们的物理成因和地质成因解。在这一过程中,相的动力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上述学术思想指导下,把本区泥盆纪的相分为成因相和环境相两大类,并对其中的微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为把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了火山岩的搬运机制和堆积环境研究中提供了先期研究实例,同时为研究和恢复该区以至整个新疆北部泥盆纪的古地理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牟传龙刘宝珺朱晓镇
- 关键词:泥盆纪动力学
-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粘土矿物纵向异常演化与成因分析被引量:18
- 2002年
- 台北凹陷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化在纵向上虽然存在伊 /蒙混层中蒙脱石层的基本正常成岩变化规律 ,但是 ,在各成岩阶段其他粘土矿物组分的变化中却出现了多种异常现象 .主要以鄯善构造为例 ,经分析研究后提出了该区粘土矿物在各成岩阶段出现异常变化的多种原因 ,如 :存在原沉积母岩、沉积水介质、煤系地层成岩产生的酸性流体、暗色泥岩热演化生成的有机酸及油层中有机酸等因素的影响 。
- 刘宝珺李伟付建奎岑晓春
- 关键词: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粘土矿物母岩煤系地层
- 碳酸盐沉积和生物礁—国外研究现状(五)
- 1991年
- 碳酸盐岩形成和聚积的场所碳酸盐陆架和台地是生物成因和物化作用形成的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的主要场所。生物的以及化学的沉积速率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控制,如水深、水的清澈度、水温、水能量和大量饱和碳酸盐海水的有效性,象海平面升降和相应的海面波动这类不可捉模的因素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横越典型陆架或台地,碳酸盐沉积物形成的速率发生明显变化,因为生物和物化沉积作用区正是位于沿陆架或台地的向海边缘。向海边缘条件良好。
- 奚瑾秋刘宝珺
- 关键词:生物礁碳酸盐沉积碳酸盐岩沉积生物成因台地边缘泻湖相
- 上扬子地块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成因和沉积学被引量:38
- 1991年
- 晋宁运动以后的上扬子地块,在早震旦世为陆内拉张阶段。其西缘有火山喷发,而其东南边缘为拉张裂谷带,沿黔东、湘西形成北东向的地堑盆地、沉积了黑色炭质页岩、锰矿和硅质岩。锰矿层由枕状富锰矿体和粒序层状、层纹状锰矿体组成,具有皮壳和胶状结构,并由菌藻团粒、团块、硅质放射虫以及粘土等悬浮沉积物组成层纹和显微粒序。其结构和构造特征显示锰质由海底热水补给,经化学、生物化学作用,沉积在低能深水还原环境中。
- 许效松黄慧琼刘宝珺王砚耕
- 关键词:锰矿矿床沉积学早震旦世
- 碳酸盐沉积和生物礁——国外研究现状
- 1991年
- 台地边缘无论是研究小的孤立台地边缘,还是研究500km广阔大陆架边缘,都必定要研究古代碳酸盐岩组合中台地边缘到斜坡的坡折带。正如James和Mountioy(1983)论述的,“与陆源碎屑沉积物的陆架不同,这些相发育于碳酸盐岩陆架斜坡的坡折带,控制了台地的演化方式。所以,对坡折带的研究,是问题的关键。
- 奚瑾秋刘宝珺
- 关键词:台地边缘坡折带碳酸盐沉积碎屑沉积物旋回性
-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模拟与流体势被引量:8
- 2001年
- 本文利用沉积盆地模拟技术对兰坪地区中新生代的古水动力场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盆地晚白垩世地下水是由中、西部向南部一带流动 ,流速约为 1.85 m m/ a~2 .93mm/ a,平均 2 .2 4mm/ a。由北部的相对高势区和中西部的相对高势区向金顶马登一带的相对低势区流动 ,流速约为 1.6 4m m/ a~ 2 .38m m/ a,平均 2 .0 1mm/ a,至古新世 ,水头增高 ,水头差 90 m。到始新世平均流速较古新世时稍有增大 ,约为 16 .12 mm/ a~2 0 .90 mm/ a。云龙组单元的水动力面貌基本雷同于上白垩统。古新世 ,水头值约 0 .3m~2 .0 m。地下水仅在盆地西偏北部一带形成一小块相对高势区 ,并向四周的相对低势区流动 ,其流速较缓 ,约为 0 .6 5 mm/ a~ 1.72 mm/ a。到始新世 ,由于金顶一带其相关的渗透系数仍很大 (约 0 .2 m/ d~ 3.6 m/ d) ,水势较低 ,正位于两个高势区所夹的低势区内 ,流速约为 2 2 .33mm/ a~ 34.16 mm/ a。综上所述 ,兰坪盆地上白垩统和云龙组单元水势分布及水动力场面貌同古构造的发展关系密切 ,金顶一带则正位于该低势区内 ,这就为含矿物质的水溶液的运移。
- 牟传龙刘宝珺周建文余谦
- 关键词:流体势盆地模拟沉积盆地新生代
- 当代沉积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来自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信息被引量:31
- 2002年
- 本文为笔者根据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的200余篇与沉积学相关的论文摘要综合编写而成。评述了当代沉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混合沉积的环境变化及其演变;沉积盆地分析与大地构造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冰川事件沉积学;全球变化沉积学;环境沉积学;资源沉积学;生物礁及白云岩成因;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等。重点阐明了现代沉积学研究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多种高新技术的引用和多领域应用的方向发展。未来沉积学研究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依托的环境、气候和资源为服务对象,才会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未来。
- 刘宝珺王剑谢渊徐强牟传龙朱同兴罗建宁谭富文李忠雄
- 关键词:沉积学沉积环境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盆地成岩作用
- 深入认识地球历史的全球沉积地质计划
- 1989年
-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就要认识地球,认识有关地球的各类事物的发生、发展及演化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去研究、了解地球上的一些事物的变化规律,因而产生了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各种不同学科。尽管人类很早就想很好地了解地球,但是正如真正地形成科学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 刘宝珺
- 关键词:沉积地质缺氧事件古地理图盆地分析沉积韵律沉积岩相
- 西藏日喀则白垩纪弧前盆地:沉积物和盆地演化被引量:6
- 1993年
- 研究区位于拉萨地块及其深成岩类(冈底斯带)以南沿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120km范围内。在圈捕洋壳或过渡地壳顶部的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的演化始于中白垩世。原先的被动陆缘沉积残余,特别是浅水碳酸盐,保存于强烈变形(缩短约65%)和部分侵蚀的盆地充填物的北缘。保存的弧前复理石沉积厚达6—8km,主要由与俯冲有关的火山弧(冈底斯带)排出的火山碎屑(安山岩质和安粗岩质)物质组成。除诸如陆棚碳酸盐之类的再搬运的盆内组分之外,较深侵蚀面处或较远源的深成岩和沉积岩均提供盆地充填物。可划分出5个主要的深海水道体系作为位置大体固定的点源。水道中的水流方向总是指向南面的生长加积楔或俯冲带,因此指示该盆地永久性地充填到外脊并逐渐变浅。弧前复理石至少可细分为三个巨层序,从宽阔而切割较深的粗粒水道充填物开始,而以半远洋泥灰岩(沉积于碳酸盐补偿深度CCD之上)和黑色页岩告终。水道的侧向迁移、水道舌状体的转换以及火山脉动产生了主要为向上变细的高频率旋回。弧前盆地内的海相沉积作用于麦斯特里希特期(Maastrichtian)或古新世结束,代之以富含源自深侵蚀的岩浆弧的粗碎屑的始新统一渐新统秋乌组(与凯拉斯和更西的印度河磨拉石等时)河流沉积。因为弧前复理石和磨拉石型秋乌组均在中新世(?)同期变形,我们认为秋乌组代表海相弧前盆地充填作用在大陆的继续,如加利福尼亚大峡谷弧前盆地中观察到的一样。
- G.EinseleS.DürrW.Frisch刘光华H.P.LuterbacherL.RatschbacherW.RickenJ.WendtA.Wetzel刘宝珺余光明郑海翔
- 关键词:弧前盆地盆地演化复理石磨拉石火山碎屑河流沉积
- 雅鲁藏布中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Ⅰ)——喜马拉雅造山带沉积特征及演化被引量:20
- 1993年
-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 刘宝珺余光明徐强G.EinseleW.Frisch刘光华J.WendtA.WetzelL.RatschbacherH.P.Luterbacher
-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