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壮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电极
  • 2篇电极表面
  • 2篇多孔
  • 2篇生物识别
  • 2篇碳电极
  • 2篇纳米
  • 2篇纳米多孔
  • 2篇玻碳
  • 2篇玻碳电极
  • 2篇传感
  • 2篇传感性能
  • 1篇动脉化疗
  • 1篇眼动
  • 1篇眼动脉
  • 1篇移动智能网
  • 1篇硬化剂
  • 1篇预付费
  • 1篇预付费业务
  • 1篇智能网
  • 1篇视网膜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刘壮
  • 3篇郭磊
  • 3篇王亮
  • 3篇宋丹
  • 3篇李静
  • 2篇周洁
  • 2篇王霞
  • 1篇张鑫

传媒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LM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的25例LMs患儿临床资料。巨囊型病变抽取囊液后,在超声实时监视下注入泡沫硬化剂;微囊型病变则在超声引导下直接弥散性注射泡沫硬化剂。以临床表现、术后超声检查或MRI表现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5例LMs患儿中,巨囊型LMs 12例、混合型LMs 11例、微囊型LMs 2例,平均治疗次数为1.4次。所有患儿均随访6~12个月,其中显效18例、有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88%;未能获得临床改善3例(混合型2例、微囊型1例)。1例患儿因合并囊内出血而出现病变肿胀,后自行消退。所有患儿均未发生溃疡、疼痛、感染和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17例LMs在一次治疗中获得了有效缓解。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LMs安全有效,且外观恢复满意,可作为巨囊型和混合型LMs的主要治疗方法。
宋丹郭磊王亮周洁刘壮李静张鑫
关键词:淋巴管畸形聚桂醇泡沫硬化剂
应用移动智能网技术实现预付费业务的研究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网网上用户已超过1.3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由于中国网络容量巨大、网络结构最为复杂、网上设备机型较多,各厂家业务实现方法不统一,如何结合现有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网络,为移动用户提供全国范围内可以...
刘壮
关键词:移动智能网预付费网络结构设计
文献传递
微波消融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患儿边缘静脉的效果和安全性
2023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患儿边缘静脉(LMV)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血管内微波消融闭合术治疗LMV的8例KTS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8例患儿中男女各4例,首次就诊时中位年龄为6岁(9个月~17岁),其中患肢为左下肢5例,右下肢3例。4例患儿接受LMV主干全程消融,3例为大腿段LMV消融,1例为小腿段LMV消融。术后即刻造影显示7例完全闭合,1例闭合不全,继续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中位随访3.9个月(2~6个月),有1例再通,表现为串珠样改变,再次消融后闭合。所有患儿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1例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例术后一过性发热。结论血管内微波消融治疗KTS患儿LMV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耐受性好。
王亮吴长华宋丹李静刘壮牛延丽周洁郭磊
关键词: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微波消融安全性
一种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改良生物电极构建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改良生物电极构建的方法,是在制备的纳米多孔金/玻碳电极表面修饰上还原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金/玻碳电极;再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金/玻碳电极表面负载生...
王霞边聪聪刘壮
文献传递
经后交通动脉进行眼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多中心经验
2022年
目的探索经后交通动脉进行眼动脉灌注化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via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IAC)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接受p-IAC的RB患儿资料。详细记录患儿性别、年龄、肿瘤分期、造影特点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纳入的4例RB患儿中男性2例、女性2例,其中右眼3例(D期1例、E期2例)、左眼1例(E期),共行5次p-IAC。所有患儿眼动脉造影均见脉络膜显影良好,无栓塞灌注出现,亦无明显反流现象存在。灌注化疗药物过程中无导管脱落,术后除1例患儿出现眼睑肿胀外,其余3例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p-IAC在RB的治疗中是可行的,对于因眼动脉角度问题导致插管困难的患儿可尝试p-IAC。
王亮郭磊李海波刘壮宋丹李静张靖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化疗
基于重组蛋白表达的微生物传感器构建及其对环境污染物邻苯二酚和硫化物检测
刘壮
一种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改良生物电极构建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改良生物电极构建的方法,是在制备的纳米多孔金/玻碳电极表面修饰上还原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金/玻碳电极;再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金/玻碳电极表面负载生...
王霞边聪聪刘壮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