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翠
- 作品数:37 被引量:812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文地球更多>>
- 欧盟和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欧盟出台的《第2003/87号指令:温室气体监测和报告指南》和美国环保署颁布的《温室气体强制性申报:最终条例》中,监测计划、监测技术装置、一般监测方法、最佳可用监测方法、不确定性分析、数据验证、经济成本分析等内容都对中国进行温室气体监测和报告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温室气体监测的作用和对中国进行温室气体监测、报告的建议。
- 周颖张宏伟刘兰翠蔡博峰张战胜
- 关键词:欧盟美国环保署温室气体
- 中国石灰生产和能源消耗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基于全国涉及石灰生产的企业全口径统计数据,分析中国2007年石灰生产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石灰产量统计的不确定性和来源。2007年,中国石灰生产的企业共6 154家,涉及9 327座石灰窑。总产能为2.27亿t,共生产石灰1.06亿t,企业平均产量为4 000 t/a,企业生产每吨石灰平均能耗水平为163 kg标准煤。中国约有两千八百多万吨的石灰生产很难通过正规渠道统计上来,也意味着这些产量很可能是基于非常简易和高能耗的石灰土窑生产的。
- 蔡博峰曹东刘兰翠张战胜
- 关键词:石灰产能能源消耗
- 中国区域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07年
- 本研究利用LMDI分解方法,建立区域能源消费分解模型,分析1995~2004年间中国区域产业终端能源消费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贡献程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马晓微刘兰翠
- 关键词:影响因素LMDI
- CO_2地质封存与高放射性核废物地中处置的地质环境影响对比被引量:4
- 2015年
- 高放核废物的地中处置(HLW)与CO2的捕集与封存(CCS)在环境问题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文章从物理性质、封存机理、环境影响角度,就CO2和HLW地质处置的环境问题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CCS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思路。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泄漏的CO2在地层和空气中的扩散能力较强,对人体健康、水体质量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危害程度比较浅,持续时间也比较短;而泄漏哪怕极少的核素,其放射性和毒性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很严重的威胁。因此,同样剂量泄漏的背景下,CO2的环境影响没有HLW的环境影响严重,CO2地质封存可以从核废物地中处置的环境管理中借鉴经验。
- 石晖刘兰翠李琦
- 关键词:CO2地质封存核废物
- 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
-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围绕减缓气候变暖的国际谈判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目前国际科学界认为,气候变化至少部分是...
- 刘兰翠
-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STIRPAT模型气候变暖时间序列分解
- 气候变化并未对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 2015年
- 近地表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是以排放为驱动,而不是气候条件的变化。但观测和模拟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受污染地区的局地温度升高,会引发局地化学和排放正反馈,从而推高污染水平。同时,气候变暖可能会恶化水质。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目标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整体上会产生较为显著的污染物减排效果,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这种环境协同效应将更加明显,但在环境管理非常严格的地区,协同效应将会很低。
- 蔡博峰周颖曹东刘兰翠张战胜
- 关键词:气候变化大气环境质量气体排放近地表甲烷排放污染物排放
- 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分析模型及决策支持技术研究
- 魏一鸣范英李景明苏义脑贾承造徐伟宣宋建国李东旭张永刚宋东昱董伟良胡爱梅吴刚梁巧梅焦建玲刘兰翠马晓微梁强韩智勇张九天廖华余炜彬杨瑞广张愉徐才华范亚雯
- 该项目针对油气领域的重大战略问题,建立了一系列模型、理论、方法和技术,并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在油气领域战略研究方法上有创新。该项目在对国际原油市场的研究中,提出了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市场预测方法、动态定量的风险管理技术、石...
- 关键词:
-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工业
- 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模型与应用
- 魏一鸣范英杨瑞广马晓微陈长杰张林鹏吴刚王宇金菊良余炜彬张九天焦建玲梁强梁巧梅刘兰翠张瑜徐才华邹乐乐
- 该研究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模型;应用自主开发的软件实现了对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动态情景模拟;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经济区划和发展模式研究;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全社会总和生育率控制...
- 关键词: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议被引量:58
- 2006年
- 未来我国参与气候谈判以及制定减排策略应基于对以下几个问题的科学判断,即我国碳排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我国限排增汇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可行的减排措施有哪些,实施不同的减排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如何。通过对中国科学院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并给出部分观点和结论,作为决策参考的基础。
- 魏一鸣范英王毅刘兰翠梁巧梅吴刚曹明奎黄耀王绍强
- 关键词:减排策略碳排放能源结构碳税气候变化
- 中国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被引量:77
- 2011年
- 评述了中国全国及区域水平交通领域CO2排放研究的不足和困难,提出了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燃油消费量的估算方法、参数及区域分配方法,并根据文献研究和公开资料进行校对,采用中国交通领域CO2排放因子,计算中国2007年全国和各省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的CO2排放。中国2007年交通领域CO2排放量为4.36亿t,占2007年全国能源利用CO2排放的7%,低于2007年全球交通部门23%的排放比例。中国道路运输CO2排放占交通领域绝对主体,为86.32%。
- 蔡博峰曹东刘兰翠周颖张战胜
- 关键词:交通领域CO2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