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佳

作品数:48 被引量:256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0篇气候
  • 17篇降水
  • 13篇气候变化
  • 11篇华西秋雨
  • 8篇环流
  • 6篇极端降水
  • 5篇四川盆地
  • 5篇盆地
  • 5篇小波分析
  • 5篇径流
  • 4篇印度洋偶极子
  • 4篇年际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小波
  • 4篇流域
  • 3篇单季稻
  • 3篇汛期
  • 3篇年际变化
  • 3篇热害

机构

  • 47篇四川省气候中...
  • 17篇中国气象局成...
  • 13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四川省气象探...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四川省农业气...
  • 2篇成都市环境保...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中国民航飞行...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 1篇四川省环境政...

作者

  • 48篇刘佳
  • 26篇马振峰
  • 12篇杨淑群
  • 12篇李小兰
  • 11篇陈超
  • 6篇秦宁生
  • 6篇徐金霞
  • 6篇周斌
  • 5篇卿清涛
  • 5篇郭海燕
  • 5篇孙蕊
  • 4篇王春学
  • 4篇徐金霞
  • 3篇杨小波
  • 3篇刘佳
  • 3篇庞艳梅
  • 3篇甘薇薇
  • 3篇赖江
  • 2篇赵鹏国
  • 2篇范广洲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第30届中国...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气象
  • 2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10年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5年
基于大渡河流域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0a来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的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波动增加;多年平均值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多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着区域差异:除强降水日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下游增加,上游减小的变化趋势,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大渡河流域各指数突变特征不一致,1d、5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集中在1974~1976年前后;强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及极端强降水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84年、1979年及1977年,且突变后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特征较复杂,但普遍存在5~10a的年际振荡周期和20~25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且25a是最强的主周期。
刘佳马振峰杨淑群杨小波李小兰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突变气候变化大渡河流域
攀西林火时空分布格局与气候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四川攀西地区2004—2020年防火期林火灾情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攀西林火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分布趋势与格局进行挖掘;利用ArcGIS格网法,结合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气候影响因子对攀西林火发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4—2020年攀西地区林火发生次数随时间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4—2014年间,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波动增加;2015—2020年火灾次数显著下降,但过火面积呈增加趋势,攀西地区林火主要发生在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带,且多集中在丘陵的边缘地带。攀枝花市是林火频发区,凉山州次之。不同级别林火对不同时期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火险期最高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及连续无降水日数的相关性显著,而非火险期连续无降水日数和平均风速的相关性较高,各气象要素与林火的逐月滞后相关也存在差异,表明前期气温、降水通过影响地面可燃物进而影响林火发生,持续性的干旱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空间相关显示,林火次数与气温、蒸发、连续无雨日数的高高值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的河谷盆地及丘陵区域,降水、相对湿度与林火的低高值聚集在北部的山原区,平均风速、干旱指数与林火的低高值和低低值聚集在西部山原区,表明攀西地区河谷盆地及丘陵区域的高温干旱使林火呈现聚集效应;而攀西区域南部的山地区,由于海拔较高,人为活动少火源较少,虽然是高温干旱区,也未出现林火聚集效应。
刘佳郭海燕刘佳郭海燕甘薇薇李政旸孙蕊罗玉
关键词:森林火灾气候
1981-2014年四川不同强度霾时空特征及气候成因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城市扩大化,汽车尾气排放以及人为影响已导致大气气溶胶的污染日益严重,霾作为一种污染型天气现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对于霾的研究集中在大气气溶胶分布、变化及其气候影响等方面,在霾的数值模拟及气溶胶特...
刘佳马振峰孙彧徐金霞孙蕊卿清涛
关键词:逆温层青藏高原相对湿度能见度
文献传递
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对西南汛期降水的预报检验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业务系统(DERF2.0)提供的1982-2009年高度场、降水场历史回报试验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西南5省433个测站的降水实况资料,运用ACC、TS评分、EOF等方法检验和评估了该模式对西南区域汛期环流形势和降水情况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式对环流场预报较好,对西南汛期月平均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特别是20天以前的预报效果较好。DERF2.0模式基本可以模拟并预报出汛期西南地区降水空间分布呈东南多、西北少的主要模态,但方差贡献率和时间系数与实况有所差异。此外,该模式对月平均降水的预报要比日平均降水的效果好,模式日平均降水预报对汛期中小雨强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刘佳徐金霞马振峰吴统文
关键词:降水预报EOF分解TS评分
多种均一性检验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气候资料的均一性检验对气候观测及变化研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四川省160个台站近50年气温资料中,选取具有连续观测记录的站点105个,综合SNHT(标准正态均一性检验)、Buishand检验、Pettitt检验、MASH(均一性序列多元分析)、TPR(二位相回归检验)和von Neumann比率法,对该省年平均气温进行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有42个台站存在序列间断点,占40%;而不均一台站中,因迁站导致的有29个,更换仪器引起的有19个。对气温序列分年代统计发现不均一台站数目有增加的趋势,其中20世纪60—70和80—90年代不均一性均由台站迁移所致。评估不同检验方法的敏感度和适用性,发现SNHT法与Buishand法、Pettitt法检验结果相符率为48.6%,TPR法与其他方法相符率偏低,但该法不涉及邻近站是否均一,在分析中可做补充判断。参考四川省地形特征分析,SNHT法在盆地及山地台站的断点显露率最高,分别为67.6%和57.1%,漏检和误判较少;高原地区SNHT法和Buishand法显露率较高,其中Buishand法漏检和误判率最低。鉴于减小对元数据依赖度的均一化检验思路,应采用多种检验方法综合,有助于气候资料在区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有效利用。
刘佳马振峰范广洲游泳
关键词:气候序列均一性检验间断点敏感度
四川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5
2019年
利用四川盆地1981-2015年夏季10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区域性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讨论其环流异常特征.研究表明:近35年四川盆地总降水量及夏季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较为一致;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量的99%分位阈值为40.5 mm/d, 2005年开始极端日降水事件明显增多,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多发于7月下旬以及8月中旬;极端日降水事件呈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结构;端日降水事件的形成与四川盆地的大气净加热以及周边大范围地区的净冷却形成的加热场异常梯度有关.
罗玉陈超马振峰刘佳李小兰杨蓉
关键词:四川盆地环流异常加热场
冬季四川盆地霾天气的环流特征及其对前期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响应
2023年
本文利用NCEP/NCAR、ECMWF大气环流资料以及四川盆地101站气象站点资料等,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冬季四川盆地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应的关键环流系统和对前期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季四川盆地季霾日数呈弱增加趋势;四川盆地三大城市群为冬季霾多发区。影响冬季四川盆地霾天气的关键环流系统是高低空正压结构的高度场正距平、异常下沉运动以及异常偏弱的西伯利亚高压;影响霾天气的关键环境条件为偏西北风异常控制、稳定大气层结易于建立、边界层高度偏低且相对湿度偏低。前期11月青藏高原关键区热力作用是影响冬季四川盆地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当前期11月高原关键区热源指数偏低时,冬季阿留申低压及西伯利亚高压显著偏弱,自北大西洋到西北太平洋存在一个类似于南支槽波列系统的弓形波列,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为正位势高度场距平控制,盆地上空为反气旋环流控制,配合异常的下沉气流,从而有利于霾的形成。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异常及其耦合的四川盆地霾日数异常都可能是上游波列,尤其是中纬度北大西洋的扰动传播的结果,并受到青藏高原“背风坡”东侧下沉气流影响,导致霾日数偏多。
罗玉陈超赵鹏国赵鹏国刘佳
关键词: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大气热源
1981-2019年四川省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1年
利用1981—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变化对霾日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为霾日高发区,年均霾日达53.7 d,其中轻、中、重度霾日数分别为26.9、24.1和2.7 d,川西高原年均霾日数不足1 d。霾日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东部及南部,轻、中、重度霾日高值区分布与霾日基本一致。(2)近39 a盆地霾日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3 d/10 a,霾日数及霾分布范围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霾日数和霾范围呈减小趋势。(3)霾在冬季发生频繁,冬季年均霾日数达24.7 d,且盆地大部地区超过30 d。(4)近39 a盆地共发生持续性霾12782次,自贡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为持续性霾的高发区;盆地共发生区域持续性霾509次,其中<10 d的区域持续性霾发生的次数最多,占比为87.8%。(5)盆地霾天气的主要贡献污染物为PM_(2.5)和PM_(10)。二者排放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开始减少,21世纪1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21世纪10年代前盆地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污染物的排放与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霾事件出现频率较高。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治理,在21世纪10年代,盆地区域污染物排放减少,区域升温率减小,相对湿度显著升高,霾出现频率有所降低。
孙蕊孙蕊张亮马振峰刘佳
青藏高原若尔盖生态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1980-2012年若尔盖水文站径流量资料、若尔盖及周边20个站同期气象观测数据,通过分析径流量演变规律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了若尔盖生态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近30 a该区域地表水资源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10~8m^3·(10a)^(-1);径流量的年际分布较均匀,年内分配呈双峰型,主要集中在6-9月,同期径流量集中度、集中期及丰枯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峰型度呈上升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及降水量减少相关.降水量是影响该流域径流量的最主要因子,夏季降水量很大程度决定着径流量的丰枯,而秋季径流量对降水量的响应最为敏感.气温的升高导致高山冰雪消融量的增大,进而使非汛期径流量增加;同时,流域蒸发量的加大,增加了地表水资源的消耗.
刘佳陈超秦宁生李小兰赖江郭斌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量
近50年华西秋雨的空间分型及与其相联系的遥相关
利用华西地区72个站点1959~2011年秋季(9~11月)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EOF、REOF、功率谱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华西秋雨划分的5个区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华西秋...
徐金霞马振峰刘佳
关键词:华西秋雨降水落区年际变化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