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乃鹏

作品数:11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中国-默沙东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艾滋病
  • 4篇性行为
  • 4篇阳性
  • 4篇抑郁
  • 4篇男男性行为
  • 4篇病毒
  • 3篇行为者
  • 3篇症状
  • 3篇男男性行为者
  • 3篇抗病毒
  • 3篇抗病毒治疗
  • 3篇HIV阳性
  • 3篇病毒治疗
  • 2篇心理健康
  • 2篇性传播
  • 2篇抑郁症
  • 2篇抑郁症状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中学生
  • 2篇重点高中学生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合肥市第一中...

作者

  • 11篇刘乃鹏
  • 9篇张洪波
  • 8篇王威
  • 6篇刘晓宇
  • 5篇张月
  • 3篇叶少东
  • 3篇陈芳
  • 2篇文育锋
  • 2篇杨巧红
  • 2篇王君
  • 1篇王华东
  • 1篇郭缨
  • 1篇郑迎军
  • 1篇郝娟娟
  • 1篇鲁明明
  • 1篇邓光伟
  • 1篇施晓蒙
  • 1篇陈圆圆

传媒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凤阳县2011~2013年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与来源途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近三年凤阳县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与来源途径特征,为探索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凤阳县2011~2013初中、高中、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及流动人口共6 000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知识来源途径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艾滋病知识与来源途径变化趋势。结果近三年调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0.54%、64.33%、71.69%,除高中生外,其他人群知晓率均有上升趋势。各年度不同性别之间艾滋病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主要知识来源途径为:电视、报刊书籍和网络。不同性别、年龄组和文化程度人群艾滋病知识来源途径的获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知识来源途径数、文化程度等为知晓的促进因素,而性别为阻碍因素。结论应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以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
刘金柱刘乃鹏王华东文育锋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昆山和六安两地青年工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新青年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干预和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六安和昆山两地企业青年职工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比较两地企业青年工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昆山地区青年工人除了人际关系因子外,SCL-90各因子得分都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而六安地区青年工人仅有人际关系、抑郁因子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女性职工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高于男性(P<0.05)。昆山地区青年职工SCL-90各项因子阳性比例均高于六安地区青年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天工作时间≥12 h和月收入≥900元的员工的SCL-90总得分和总症状指数高于其他人群(P<0.01)。青年职工闲暇时间休闲方式主要为:逛街(33.66%)、上网看电影(30.56%)和上网查资料(24.18%)。其中逛街、好友聚会、打牌、抽烟、饮酒、网上冲浪等休闲方式上昆山地区和六安地区青年职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山地区比六安地区青年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刘乃鹏郝娟娟鲁明明施晓蒙邓光伟文育锋
关键词:青年职工心理健康SCL-90症状自评量表影响因素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 分析2015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ART)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以伊犁州3个乡级(喀尔墩乡、塔什库勒克乡和愉群翁乡)艾滋病治疗机构为研究现场,于2015年5月,由从事艾滋病治疗的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对象招募,纳入研究场所内18岁及以上、既往确认HIV抗体阳性且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问卷调查者,共443例。剔除问卷填写不完整或不符合逻辑者,最终纳入研究对象412例。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和查询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ART认知和ART依从性情况、参加"恰依"活动(当地流行的一种民间聚会活动)、家人告知、吸烟和饮酒状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定。采用χ^2检验对研究对象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研究对象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12例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1.1±8.0)岁,范围为19~67岁;男性占60.9%(251例),女性占39.1%(161例);依从ART者占75.0%(309例),其生存质量得分的P50(P25,P75)为56.31(50.55,59.4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ART依从率[70.1%(176例)]低于女性[82.6%(133例)](χ^2= 8.16,P=0.005);有抑郁状况者ART依从率[78.0%(54例)]高于无抑郁状况者[63.5%(255例)](χ^2=7.52,P=0.0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质量得分较高者依从ART的可能性较高(OR=1.06,95%CI:1.02~1.09);饮酒和告知家人HIV感染状况者依从抗病毒治疗可能性较低(OR=0.26,95%CI:0.13~0.53;OR=0.31,95%CI:0.13~0.72);与无业者相比,职业为工人者依从ART
王威刘伟陈涛刘乃鹏郑迎军叶少东张月王学敏王桂珍张洪波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药物治疗依从性抗病毒治疗
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多性伴高危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调查HIV阳性MSM多性伴高危性行为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滚雪球"方法,在成都、重庆和广州市招募年龄≥18岁、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为研究对象,取得知情同意后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最近6个月的性伴和性行为状况、焦虑和抑郁症状评定等。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01名HIV阳性MSM平均年龄(30.24±7.70)岁,最近6个月多性伴高危性行为报告率为17.4%(87/5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多性伴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OR=1.93,95%CI:0.77-4.84)、离异或丧偶(OR=3.94,95%CI:1.66-9.36),有焦虑症状(OR=2.22,95%CI:1.16-4.27),有男性固定性伴(OR=5.04,95%CI:1.08-23.54)、男性偶然/商业性伴(OR=2.54,95%CI:1.34-4.80),高危性行为时饮酒(OR=3.00,95%CI:1.37-6.62)、性行为时使用Rush主要成分为(烷基亚硝酸盐)(OR=3.53,95%CI:1.72-7.23),将自己的HIV感染状况对男性固定性伴部分告知(OR=1.84,95%CI:0.78-4.33)、均未告知(OR=2.68,95%CI:1.25-5.73)和性感觉评分高者(OR=1.09,95%CI:1.03-1.15)。结论 HIV阳性MSM的多性伴高危性行为加速HIV的流行,因此,在发展针对该人群心理行为特征的高危性行为干预方法的同时,亟需建立有效遏制HIV经性传播的医学或生物学措施。
张月陈芳丁凡林小杰王晓冬刘乃鹏刘晓宇王威张洪波
关键词: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
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对男性固定性伴性传播危险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了解有高危性行为的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对男性固定性伴的性传播危险状况,探讨对固定性伴性传播危险相关联的因素。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在上海和成都市招募有高危性行为的HIV阳性MSM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匿名方式,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中,最近6个月对男性固定性伴有性传播危险的比例为26.9%(83/308);多因素分析显示,确认HIV感染时间〈1年者对男性固定性伴传播危险,分别是HIV感染确认时间在1~2年和≥3年者的3倍(OR=0.34,95%CI:0.15~0.79)和6倍(OR=0.17,95%CI:0.06~0.49);将HIV感染状况告知全部男性固定性伴的调查对象,对男性固定性伴的传播危险是全部未告知者的1/25(OR=0.04,95%CI:0.01~0.13);家人知晓HIV感染状况者对男性固定性伴传播危险降低到1/4(OR=0.24,95%CI:0.10~0.55);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者对男性固定性伴的传播危险是其它途径的3倍(OR=0.33,95%CI:0.14~0.78)。结论 HIV阳性MSM与男性固定性伴间存在的性传播危险可能加速HIV在MSM人群中的扩散。强化性伴告知、及早抗病毒治疗及新媒体干预等方法可望发挥遏制HIV继续传播的作用。
刘乃鹏陈芳张月王晓冬周易肖剑刘晓宇王威张洪波
3城市感染HIV MSM的多性伴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拥有多性伴的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相应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成都、重庆和广州市,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HIV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最近6个月的性行为和性伴种类、性伴告知状况和性感觉评分等。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HIV抗体阳性MSM 501人,其中20.6%(103人)报告最近6个月拥有2个及以上性伴(包括同性性伴和异性性伴),拥有两种类型的男性性伴(固定性伴、偶然性伴或商业性伴)的比例为39.8%(41/103),拥有女性性伴的比例为22.3%(23/1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婚、离异或丧偶,高中及以下文化,最近6个月有男性固定性伴、男性偶然或商业性伴、群交行为,将自己的HIV感染状况未告知全部固定性伴,性行为时饮酒、使用烷基亚硝酸盐和较高的性感觉评分,均与拥有多性伴密切关联。结论 HIV阳性MSM拥有多性伴状况普遍存在,多个性伴和多种类型性伴构成了"继续传播网络",因而急需完善性伴干预策略,以遏制HIV阳性MSM在同性和异性性伴间的继续传播。
张月陈芳丁凡林小杰王晓冬刘乃鹏刘晓宇王威张洪波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伊犁州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抑郁和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调查了解正在伊犁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艾滋病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状况并分析探讨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以伊犁州为研究现场,通过问卷调查和查询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集相关信息。结果在412例研究对象中,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0.6%和14.3%。结果显示,正确掌握ART知识、ART依从性良好和民间聚会活动的调查对象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降低,参加恰依活动可降低抑郁症状的危险性,离异/分居/丧偶的调查对象更易出现抑郁症状;无业者和有吸烟行为者更易出现焦虑症状。结论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家庭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有助于提高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陈涛王威陈志胜邓朝明刘乃鹏叶少东王学敏王桂珍刘伟张洪波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心理健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AIDS病人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伊犁州乡级艾滋病(AIDS)治疗机构的AIDS病人生存质量状况,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三个乡级艾滋病治疗服务机构为研究现场,以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年龄在18岁以上的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在取得知情同意后,采取问卷调查和查询艾滋病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生存质量评定、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和治疗依从性、吸烟和饮酒行为、抑郁和焦虑症状等。结果在412名调查对象中,平均年龄为41.1岁,男性占60.9%(251名);已婚者占63.8%(263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0.6%(332名);调查对象生存质量总评分为(54.16±7.71)分,已婚或同居者生存质量在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生存质量总评分均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生存质量评分随着漏服药次数的增加(β=-0.021,P <0.001)而降低;个人年收入更高(β=0.003,P=0.028)、确证HIV感染时间越长(β=0.006,P=0.007)以及抗病毒治疗知识掌握更充分者(β=0.021,P <0.001)生存质量更高。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状对生存质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43和0.31,焦虑症状对生存质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17和-0.19;漏服药次数对生存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2。结论伊犁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的AIDS病人生存质量较高,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心理支持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生存质量。
王威刘伟陈涛刘乃鹏叶少东王学敏王桂珍张洪波
关键词:抑郁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
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对偶然或商业性伴的传播危险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对偶然或商业性伴的传播危险,并探讨与其传播危险相关联的因素,为发展控制HIV在MSM中的继续传播的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方法,在上海和成都市招募有高危性行为的HIV阳性MSM作为研究对象。以匿名方式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状况、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和物质使用等。结果共招募308名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中,对偶然或商业性伴有性传播危险者(即: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或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体内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者)占29.55%(91人)。非条体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HIV时间在1年以内的调查对象,其传播危险是感染HIV时间≥3年者的7.60倍;拥有HIV阴性或未知感染状况男性固定性伴者的传播危险,是没有此类性伴者的7.83倍;CD4细胞数在350~499个/μL和500个/μL及以上的调查对象,其传播危险是CD4细胞数〈350个/μL者的2.29倍和9.58倍。结论拥有无保护性行为的HIV阳性MSM中,对偶然或商业性伴的传播危险普遍存在,且高于一般人群。故该人群需要强化早发现和早治疗及性伴告知策略和措施,切实降低该人群继续传播危险。
刘乃鹏张月王晓冬周易肖剑刘晓宇王威朱晓芳赵越张洪波
关键词:性传播男男性行为者
重点高中学生抑郁症状及其与学习成绩归因方式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重点高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状况及其与学习成绩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为开展高中生抑郁症状的预防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安徽省的地理特点,从皖北、皖中和皖南选取8所重点高中学校的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2 76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学习成绩、抑郁症状和归因方式等。结果有抑郁症状学生占48.4%,重度抑郁症状的学生比例达到29.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农村户籍、皖南地区、学习成绩差的高中生有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更高;归因方式中,有抑郁症状的危险性随着持久性和普遍性维度得分增加而增加。归因方式在学习成绩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中介效应(间接效应值为-0.025,P<0.05)。结论抑郁症状已经广泛影响重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乐观的归因方式可减少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性。
刘晓宇王君郭缨杨巧红陈圆圆刘乃鹏王威张洪波
关键词:抑郁精神卫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