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95例新生儿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氨溴索+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炎性因子、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EV1、FEV1/FVC、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RP、PCT、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氨溴索联合应用可增强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病情控制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症状、炎症反应,对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状况均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 刘丽鸣冯敏
-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氨溴索布地奈德
- CH患儿L-T_4治疗前后IGF-1、TSH、FT_4水平的变化及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患儿在经左甲状腺素钠(L-T4)替代治疗前、后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FT4)以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分析TSH、FT4、IGF-1水平对CH患儿体格体重和身长的影响。方法:以未经治疗的40例CH新生儿为CH新生儿组,以经治疗的25例CH幼儿为CH幼儿组,以35例健康新生儿为健康新生儿组,以35例健康幼儿为健康幼儿组,健康新生儿组和健康幼儿组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TSH、FT4和IGF-1水平进行测定,并测量各组身长和体重。结果:CH新生儿组与健康新生儿相比,其血清IGF-1、TSH、FT4水平有较为显著的降低(P<0.01);CH新生儿组的IGF-1水平与TSH、FT4、身长(BL)、体重(BW)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BL、BW与TSH负相关,与FT4正相关。经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后,CH幼儿组与健康幼儿组的IGF-1、TSH和FT4水平差异以及两组的身长及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H患儿的胎儿期,TSH和FT4可能作用于胎儿的体格发育中。在经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后TSH、FT4和IGF-1水平升高,患儿能得到正常的体格发育,说明这可能是促使CH治疗后正常生长的因素之一。
- 冯敏
- 关键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体格发育
- 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冯敏
-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监护室
- 更昔洛韦和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小儿肝炎综合征21例
- 2006年
- 冯敏
- 关键词:更昔洛韦促肝细胞生长素巨细胞病毒肝炎小儿
- 早产极低体重儿的营养方法探讨
- 2005年
- 冯敏张文选
- 关键词:早产极低体重儿营养方法部分静脉营养全静脉营养营养问题
- 儿童哮喘规范化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郑之卿冯敏
- 关键词:儿童哮喘
-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编号,按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治疗7 d,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持续时间、血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症状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 胡湘萍王耀光段永彬冯敏
-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临床疗效
- 新生儿窒息合并多器官功能损伤97例分析
- 2005年
- 张文选冯敏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伤窒息新生儿器官损伤窒息缺氧窒息程度
- 酚妥拉明 多巴胺治疗婴儿肺炎并发心衰竭被引量:1
- 2006年
- 冯敏
- 关键词:婴儿肺炎心力衰竭
- 不同复温时间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短中期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复温时间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短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10 h复温的亚低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25 h复温的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神经测定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神经系统伤残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出生后第14、28天神经测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复温后pH值、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出生后3、6个月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出生后3、6个月的神经系统伤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电解质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10 h复温相比,25 h复温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短期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和神经行为功能,降低神经系统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 刘丽鸣马树峰潘曙明冯敏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