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柱塞
  • 2篇柱塞举升
  • 2篇举升
  • 2篇采油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定制
  • 1篇动态模型
  • 1篇信息集成
  • 1篇液力反馈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油管
  • 1篇油气
  • 1篇水砂
  • 1篇气举
  • 1篇气举采油
  • 1篇气举柱塞
  • 1篇无油管
  • 1篇分离器
  • 1篇杆柱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冯国勇
  • 4篇冯国强
  • 2篇隋义勇
  • 1篇滕国权
  • 1篇蔺学亮
  • 1篇刘建平
  • 1篇高晓东
  • 1篇巴卫东
  • 1篇马强
  • 1篇韩岐清
  • 1篇李少甫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柱塞举升动态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在对柱塞进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节点系统分析方法,从柱塞举升系统的整体出发,建立了柱塞举升动态模型,模型由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的4个子系统构成:上行阶段、油井续流阶段、柱塞下降和压力恢复阶段,结合油井流入动态可实现对柱塞举升系统的设计计算。通过理论证明和实例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较高的精度,能够对柱塞运动的全过程进行计算分析,为柱塞举升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冯国强隋义勇冯国勇
关键词:柱塞动态模型
油田生产信息集成平台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应用Java、JSP技术,建立了基于岗位的模块授权管理模式,实现了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通过引进地理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思维,与生产运行相结合,有效指导油田生产;引入模型管理思想,提出油田生产运行信息的模块化,细分功能模块,并建立了授权管理模式;平台整合了采油厂现有的信息资源,实现了"一个数据库、一个应用平台"的目标。
冯国强刘建平冯国勇
关键词:地理信息定制信息集成
柱塞举升优化设计及敏感性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基于系统节点分析,建立了柱塞举升优化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柱塞举升主要生产指标(套压、产液量、日循环次数)以及柱塞运动状态的影响因素:生产气液比对柱塞上行运动速度和地面初始套压的影响,举升深度对地面初始套压及柱塞到达井口速度的影响,周期举液量对地面初始套压的影响,分离器压力对地面初始套压的影响以及油管尺寸对地面初始套压的影响。分析了地面初始套压与日循环次数的关系,每循环所需气量与日循环次数的关系以及日产量与日循环次数的关系;确立了柱塞举升优化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柱塞举升工艺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分析手段和参考依据。
冯国强隋义勇冯国勇
关键词:气举采油气举柱塞优化设计
高效油气水砂分离器油水分路运行的探讨
2009年
高效油气水砂分离器是新一代油气水砂分离设备,适用于处理不同含水率的轻质、中质及重质油气水混合物。设备采用来液预处理、板槽式布液、机械聚结和整流、油水液位及油水界面自控等技术为油水分离和气液分离提供了良好的流场环境及分离环境。重点介绍了高效油气水砂分离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技术对策。
高晓东马强蔺学亮冯国勇巴卫东
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工艺杆柱力学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针对常规无油管有杆泵采油存在的杆柱下行困难,造成杆柱受压弯曲、偏磨等问题,通过分析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抽油杆柱在抽油机上、下冲程中的受力状况,建立了液力反馈泵杆柱力学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分析了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生产系统运行中冲程、泵径、原油黏度等主要因素对悬点载荷的影响,得出了该工艺抽汲参数选择的一般规律。通过实例计算与常规抽油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力反馈泵在杆柱受力、抽油机的扭矩功率以及杆柱疲劳强度等方面均可有效改善油井工况指标,从而提高了无油管采油工艺的适用性,改善了油田开发效益。
冯国强韩岐清滕国权李少甫冯国勇
关键词:采油工艺无油管液力反馈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