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丽萍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爆发余震与强震关系的统计检验被引量:10
- 1991年
- 本文按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水平,分大华北地区成四个子域.并分析了大华北地区1970—1986年地震目录(其中华北平原子域地震目录为1965—1986年)检测得到爆发余震42次.其中7次发生在强震的余震区,17次发生在震群区.研究其余的18次爆发余震与强震关系,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这18次爆发余震与其后强震发生的随机相遇概率小于6%.用许氏 R 值评分方法估算的爆发余震预报强震的效能大于39%.按照本文给出判定爆发余震的参数,对1987—1988年地震目录进行了外推检验预测.1987—1988年仅有一个爆发余震,即1988年1月6日东北岫岩3.6级地震.它预示1988年1月—1989年1月,东北地区可能有 M_s≥5.0地震.实际情况是在1988年2月25日,在东北章武地区发生了一次 M_s=5.3地震.另一个实例是在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一次爆发余震,其后3小时在同一地区也发生了预计的 M_s=6.1地震.以上两例都在实际预报中验证了.爆发余震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报中强震的能力.
- 马秀芳傅丽萍
- 关键词:地震强震余震
- 华北北部地区的爆发型地震与强震的关系
- 1990年
- 本文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北纬37°—41°,东经114°—121°)1965—1986年地震目录,检测出爆发性地震10次。其中6次发生在邢台强震的余震区。研究了那些发生在非邢台余震区的爆发型地震与强震(M_s≥6.0)关系,并进行了“后验”预报。结果表明1965—1986年上述地区共发生M_s≥6.0地震5次,其中4次M_s≥6.5地震前1.5年内有爆发性地震出现。用随机二项式估算了爆发型地震与强震发生随机相遇的概率p,p=0.2%。用许氏R值评分方法估计了爆发型地震预报强震(M_s≥6.0)的效能为0.66。分析这4次爆发型地震所在区域可以看出:它们都发生在地壳破碎应力容易集中地区,这些地区可能是区域应力场增强时的灵敏点。因此,我们认为爆发型地震是区域应力场活动的标志之一,可能对强震发生具有预报意义。 按照本文论述的方法,分析了1987—1988年6月全国地震目录表明,上述华北北部地区在此期间,仅在1976年唐山强震的余震区内发生了2次爆发型地震。因此,预计1989年该地区可能不会发生M_s≥6.5地震。
- 马秀芳傅丽萍
- 关键词:地震强震爆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