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余怀忠

余怀忠

作品数:68 被引量:42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4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地震
  • 34篇响应比
  • 34篇加卸载响应比
  • 26篇震前
  • 19篇地震前
  • 18篇地震预测
  • 11篇前兆
  • 9篇地震前兆
  • 8篇应力积累
  • 7篇库仑应力
  • 7篇LURR
  • 6篇强震
  • 6篇卸载
  • 6篇加卸载
  • 4篇地壳
  • 4篇地震活动
  • 4篇图像
  • 4篇图像信息
  • 4篇潮汐
  • 3篇断层

机构

  • 48篇中国地震台网...
  • 18篇中国科学院力...
  • 18篇中国地震局
  • 10篇新疆维吾尔自...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电子科技...
  • 2篇天津市地震局
  • 2篇昆士兰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8篇余怀忠
  • 19篇张小涛
  • 15篇尹祥础
  • 11篇程佳
  • 11篇张永仙
  • 9篇刘杰
  • 8篇梁乃刚
  • 5篇李纲
  • 5篇彭克银
  • 5篇赵彬彬
  • 4篇王亚丽
  • 4篇许昭永
  • 4篇张晖辉
  • 4篇沈正康
  • 4篇颜玉定
  • 4篇岳冲
  • 4篇夏蒙棼
  • 3篇杨文
  • 3篇薛艳
  • 3篇马未宇

传媒

  • 10篇地震研究
  • 6篇中国地震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工程学报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地震学报
  • 3篇内陆地震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数值计算与计...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年份

  • 9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地区震群活动的中短期时空特征研究
2025年
研究了2010—2023年华南地区M_(L)≥2.0震群在不同时间窗的频次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在预测效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南地区震群活动的中短期时空特征;结合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讨论了中强地震的孕震过程。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M_(L)≥2.0震群2个月频次N≥4,是M_(S)≥5.0地震的最优中短期预测指标,优势预测时间为200 d,同时R=0.48,R_(0)=0.40;(2)华南地区震群3个月频次N≥4,是M_(S)≥5.0地震较好的短期预测指标,优势预测时间为20 d,同时R=0.43,R_(0)=0.34;(3)活跃时段的震群空间分布对M_(S)≥5.0地震的发震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震群空间分布范围较大,在开展地震预测工作时还需结合其它预测方法确定危险区域;(4) 2019年广西北流5.2级和靖西5.2级地震前约8个月(中期),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增加,地震前约6个月(中短期),M_(L)≥2.0震群活跃,地震前约3个月(短期),M_(L)≥3.0小震活跃度增强。地震活动与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准同步活动,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增强。
黎明晓余怀忠薛艳闫伟姜祥华
关键词:中短期
大震发生前加卸载响应比变化与应力积累模式研究
加卸载响应比(Yin et al.,2000)是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依据潮汐力在地震破裂面上引起的库仑破坏应力变化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并根据其时间序列的演化预测未来地震。我们研究了长期构造加载在地震断层面上引起的...
余怀忠万永革尹祥础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库仑应力应力积累
利用加卸载响应比探查强震成核过程——以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为例
2024年
加卸载响应比(LURR)是基于非均匀脆性介质损伤演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以往的研究中多以地震活动为响应量计算LURR,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应用较少.本文基于地下流体、地壳形变、电磁、岩石地温等观测资料,运用加卸载响应比(LURR)方法研究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的孕育过程.震中300 km范围内的20个观测台站中,11个台站数据计算得到的LURR时间序列呈现明显规律性特征.震前数月-数天都出现相对异常高值,并在回落后发生地震,演化过程与使用震中200 km范围内小震活动计算的LURR时间序列一致.不同观测资料所得LURR异常阈值分别为:地下水位1.02、岩石地温1.0002、倾斜仪1.005、水温1.02、氢气1.02、地电阻率1.01、地磁1.02、小震活动1.5.从异常台站的空间分布上看,存在向震中迁移的过程,即随着主震发生时间的临近,检测到异常的台站位置与震中之间的距离越小,且在震中附近呈现加速过程.LURR异常的时空演化可能与岩石介质的亚失稳有关,反映了大震前震源区介质的成核弱化和加速破裂过程.上述演化过程可以通过原始观测曲线中记录的异常数量、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加以证实.
贾东辉余怀忠陈界宏晏锐刘杰赵彬彬李泽平马玉川苑争一杨文李桂荣李桂荣
关键词:地球物理观测加卸载响应比
基于LURR的前震分析方法及其在川滇地区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基于岩石介质本构关系动态变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构造剪应力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以前震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确定构造剪切应力方向的新思路.当4级以上地震发生后,通过沿该地震滑动方向计算库仑破坏应力(CFS)的变化,判断其固体潮加卸载状态,探测后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以川滇地区(20°N—35°N,96°E—106°E)为研究区域,分析2000年以来所有6级以上地震的4级以上前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大部分4级以上前震发生在加载阶段.进一步分析近10年来所有4级以上地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非前震则更易发生在卸载阶段.结合概率增益分析可知,(1)若原震区连续发生至少2个4级以上地震,且均位于固体潮加载过程,后续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大;(2)当地震位于卸载过程,原震区发生更强地震的可能性要低于平时的背景地震活动水平.此外,对2022年11月以来的4级以上地震加卸载状态分析推测,川东南、滇南、滇西北地区应力积累水平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强震危险性.
李泽平余怀忠晏锐刘杰陈界宏张小涛苑争一郭菲马玉川杨文贾东辉赵彬彬李盛乐张致伟洪敏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震源机制解潮汐应力
九寨沟Ms7.0地震前地应变LURR异常演化特征被引量:7
2020年
从岩石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以能够反映岩石应变变化的地应变观测数据作为"响应量",通过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km范围内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结果。结果显示,基于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能够较好地从潮汐频段提取地震前LURR异常,九寨沟地震前,300km范围内的多个应变观测台站出现LURR异常,其中相距96km的两水台EW分量Y值最大达到3.27;LURR空间演化特征显示,在震前约9个月内震中及周边地区陆续出现异常"集中-增强-减弱"过程,证明该地区在长期应力累积的背景下,应力的不断累积增强导致震中及附近区域的岩石出现不断损伤或弱化,最终位于树正断裂上的应变能积累超过了介质强度而引发了此次地震。
岳冲牛安福牛安福余怀忠吉平马未宇马未宇
关键词:LURR
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前的多重地震参数异常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2020年6月26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MS6.4地震,在震前观测到多种地震参数异常。这些参数揭示了地震发生前的区域应力积累、岩石扩容及断层失稳3个过程,可能反映了一些地震从长期到短期孕育过程的关键性特征。主要包括3个方面:(1)图像信息(PI)分析结果显示于田地区存在显著的背景应力异常,其幅度指示了6级以上地震的潜在可能。(2)加卸载响应比(LURR)的时空演化进一步显示震源区介质应力状态在2019年发生了明显改变:LURR在2019年出现明显异常高值,并持续至2020年后开始减弱,意味着短期内有可能发生较强地震。(3)地震矩释放出现了显著的加速特征(AMR),拟合预测的地震震级为生M S6.2,发震时间为2020年5月。基于此,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上预测于田地区2020年存在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
余怀忠余怀忠张小涛
关键词:图像信息加卸载响应比于田地震
利用图像信息方法研究库车MS5.6、于田MS6.4地震前异常演化被引量:3
2020年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将32°~44°N,78°~90°E作为研究区域,在选定完备震级的基础上,采用PI方法对研究区进行时空扫描。选取网格尺度为0.5°×0.5°,预测时间窗为1年,滑动时间为1个月,分析了2020年1月16日库车M S5.6地震和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震前震区附近“地震热点”演化过程。结果显示,2次地震前预测时段内震中附近区域均出现“地震热点”,其中于田MS6.4地震前热点分布较稳定,持续时间长。随预测时间窗往后推移,目标震中附近地震热点分布范围逐渐增大,发震概率呈现由弱到强的演化特征。尝试缩短预测时段,进行逐月时空扫描,考察地震热点随时间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余怀忠
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前和田地电场LURR异常演化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根据岩石介质本构关系的动态演化特征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采用以固体潮在断层面处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判断加卸载的方法,以地电场观测资料为响应量,计算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MS6.4地震周边的和田地电场长、短极距共6个测道的LURR异常时序曲线。结果表明:在于田地震前1~3个月,和田地电场长、短极距的北南向和北西向共4个测道出现了LURR曲线逐渐增大的同步变化;结合2017年九寨沟M S7.0和2016年云龙M S5.0地震的计算结果,基于电磁观测资料的震前LURR异常并非是单一案例,震前都出现了“平静—增大—恢复—发震”的共性特征,这可能反映了孕震区介质因微裂隙的产生和扩展导致流体在裂隙中的运移引起动电效应,进而引起地下电磁场变化。
于晨王淑艳王亚丽马未宇余怀忠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地电场
地震前兆物理模型与地震预测初步研究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正确预测地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通过以下研究,揭示地震孕育演化的物理机制,提高地震中短期预测水平。 1/)改进发展加卸载响应比理论/(Load Unload Respon...
余怀忠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库仑应力
文献传递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03年
利用大尺度岩石试件破坏声发射实验 ,对加卸载响应比 (Load UnloadResponseRatio)理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加载条件力求能够模拟地下岩石的复杂受力过程。在加载过程中 ,岩石试件内部出现的损伤用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所得的结论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合。把加卸载响应比值Y的变化情况与声发射事件定位的过程相对比 ,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岩石材料内部的损伤发展过程与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高Y值的异常情况出现 ,又是在材料发生最终破坏之前 ,所以 ,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定量地分析岩石试件损伤演化情况 ,从而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及地震做出预测。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余怀忠尹祥础夏蒙棼梁乃刚李敏许昭永彭克银Victor KukshenkoWu ZhishenQi LiSurguei Elizarov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岩石循环加载地震预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