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怀忠
- 作品数:59 被引量:40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大震发生前加卸载响应比变化与应力积累模式研究
- 加卸载响应比(Yin et al.,2000)是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依据潮汐力在地震破裂面上引起的库仑破坏应力变化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并根据其时间序列的演化预测未来地震。我们研究了长期构造加载在地震断层面上引起的...
- 余怀忠万永革尹祥础
- 利用加卸载响应比探查强震成核过程——以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为例
- 2024年
- 加卸载响应比(LURR)是基于非均匀脆性介质损伤演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以往的研究中多以地震活动为响应量计算LURR,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应用较少.本文基于地下流体、地壳形变、电磁、岩石地温等观测资料,运用加卸载响应比(LURR)方法研究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的孕育过程.震中300 km范围内的20个观测台站中,11个台站数据计算得到的LURR时间序列呈现明显规律性特征.震前数月-数天都出现相对异常高值,并在回落后发生地震,演化过程与使用震中200 km范围内小震活动计算的LURR时间序列一致.不同观测资料所得LURR异常阈值分别为:地下水位1.02、岩石地温1.0002、倾斜仪1.005、水温1.02、氢气1.02、地电阻率1.01、地磁1.02、小震活动1.5.从异常台站的空间分布上看,存在向震中迁移的过程,即随着主震发生时间的临近,检测到异常的台站位置与震中之间的距离越小,且在震中附近呈现加速过程.LURR异常的时空演化可能与岩石介质的亚失稳有关,反映了大震前震源区介质的成核弱化和加速破裂过程.上述演化过程可以通过原始观测曲线中记录的异常数量、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加以证实.
- 贾东辉余怀忠陈界宏晏锐刘杰赵彬彬李泽平马玉川苑争一杨文李桂荣李桂荣
- 关键词:地球物理观测加卸载响应比
- 基于LURR的前震分析方法及其在川滇地区的应用
- 2024年
-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基于岩石介质本构关系动态变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构造剪应力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以前震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确定构造剪切应力方向的新思路.当4级以上地震发生后,通过沿该地震滑动方向计算库仑破坏应力(CFS)的变化,判断其固体潮加卸载状态,探测后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以川滇地区(20°N—35°N,96°E—106°E)为研究区域,分析2000年以来所有6级以上地震的4级以上前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大部分4级以上前震发生在加载阶段.进一步分析近10年来所有4级以上地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非前震则更易发生在卸载阶段.结合概率增益分析可知,(1)若原震区连续发生至少2个4级以上地震,且均位于固体潮加载过程,后续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大;(2)当地震位于卸载过程,原震区发生更强地震的可能性要低于平时的背景地震活动水平.此外,对2022年11月以来的4级以上地震加卸载状态分析推测,川东南、滇南、滇西北地区应力积累水平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强震危险性.
- 李泽平余怀忠晏锐刘杰陈界宏张小涛苑争一郭菲马玉川杨文贾东辉赵彬彬李盛乐张致伟洪敏
-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震源机制解潮汐应力
- 九寨沟Ms7.0地震前地应变LURR异常演化特征被引量:5
- 2020年
- 从岩石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以能够反映岩石应变变化的地应变观测数据作为"响应量",通过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km范围内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结果。结果显示,基于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能够较好地从潮汐频段提取地震前LURR异常,九寨沟地震前,300km范围内的多个应变观测台站出现LURR异常,其中相距96km的两水台EW分量Y值最大达到3.27;LURR空间演化特征显示,在震前约9个月内震中及周边地区陆续出现异常"集中-增强-减弱"过程,证明该地区在长期应力累积的背景下,应力的不断累积增强导致震中及附近区域的岩石出现不断损伤或弱化,最终位于树正断裂上的应变能积累超过了介质强度而引发了此次地震。
- 岳冲牛安福牛安福余怀忠吉平马未宇马未宇
- 关键词:LURR
- 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前的多重地震参数异常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2020年6月26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MS6.4地震,在震前观测到多种地震参数异常。这些参数揭示了地震发生前的区域应力积累、岩石扩容及断层失稳3个过程,可能反映了一些地震从长期到短期孕育过程的关键性特征。主要包括3个方面:(1)图像信息(PI)分析结果显示于田地区存在显著的背景应力异常,其幅度指示了6级以上地震的潜在可能。(2)加卸载响应比(LURR)的时空演化进一步显示震源区介质应力状态在2019年发生了明显改变:LURR在2019年出现明显异常高值,并持续至2020年后开始减弱,意味着短期内有可能发生较强地震。(3)地震矩释放出现了显著的加速特征(AMR),拟合预测的地震震级为生M S6.2,发震时间为2020年5月。基于此,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上预测于田地区2020年存在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
- 余怀忠余怀忠张小涛
- 关键词:图像信息加卸载响应比于田地震
- 利用图像信息方法研究库车MS5.6、于田MS6.4地震前异常演化被引量:3
- 2020年
-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将32°~44°N,78°~90°E作为研究区域,在选定完备震级的基础上,采用PI方法对研究区进行时空扫描。选取网格尺度为0.5°×0.5°,预测时间窗为1年,滑动时间为1个月,分析了2020年1月16日库车M S5.6地震和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震前震区附近“地震热点”演化过程。结果显示,2次地震前预测时段内震中附近区域均出现“地震热点”,其中于田MS6.4地震前热点分布较稳定,持续时间长。随预测时间窗往后推移,目标震中附近地震热点分布范围逐渐增大,发震概率呈现由弱到强的演化特征。尝试缩短预测时段,进行逐月时空扫描,考察地震热点随时间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余怀忠
- 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前和田地电场LURR异常演化特征被引量:2
- 2020年
-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根据岩石介质本构关系的动态演化特征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采用以固体潮在断层面处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判断加卸载的方法,以地电场观测资料为响应量,计算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MS6.4地震周边的和田地电场长、短极距共6个测道的LURR异常时序曲线。结果表明:在于田地震前1~3个月,和田地电场长、短极距的北南向和北西向共4个测道出现了LURR曲线逐渐增大的同步变化;结合2017年九寨沟M S7.0和2016年云龙M S5.0地震的计算结果,基于电磁观测资料的震前LURR异常并非是单一案例,震前都出现了“平静—增大—恢复—发震”的共性特征,这可能反映了孕震区介质因微裂隙的产生和扩展导致流体在裂隙中的运移引起动电效应,进而引起地下电磁场变化。
- 于晨王淑艳王亚丽马未宇余怀忠
-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地电场
- 地震临界区域尺度与地震预测被引量:3
- 2013年
- 地震临界区域尺度的界定对于地震前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加卸载响应比(LURR)及震前矩张量加速释放(AMR)两种模型对地震临界区域尺度进行了分析。采用不同半径区域内地震事件的Benioff应变分别计算LURR和AMR时间序列,震前引起时间序列异常变化最明显的半径尺度所定义的区域就是最佳地震临界区域。华北地区M>5震例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所得到的最佳地震临界区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最佳临界区域半径与主震震级之间统计的线性关系斜率约为0.34~0.36。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不同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定量的评价地震临界区域尺度,从而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 余怀忠张小涛张永仙
-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
- 2011年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9.0级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11
- 2012年
- 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9.0级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特征及该次地震前日本海沟附近地震活动特点:①本次特大地震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前震序列具有空间分布集中、低b值、震源机制一致的特点;②主震后0.5h先后发生最大余震7.9级和次大余震7.7级,其后强度迅速衰减,主震后半个月和1个月左右余震出现起伏增强活动.本次地震为双侧破裂,主震后5h,余震区展布在长500km、宽300km范围内;3月12日后余震区长轴略有扩展,约600km;③9.0级地震震前9a,震源区附近出现了中强以上地震的显著增强活动,增强区范围大体与余震区相当.
- 薛艳刘杰余怀忠刘双庆
- 关键词:前震序列余震活动
- 多方法联合分析地震发生前兆
- 灾害性地震一般发生在上地壳内的薄弱带即断层上,是在长期构造加载作用下地壳介质发生变形、失稳、破裂的结果。地震发生的物理成因虽然早已认识,地震预报却始终是世界性难题,原因在于灾害性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内数千米至数十千米深处,...
- 余怀忠程佳张小涛刘杰李纲张永仙王中平
- 关键词:地震发生矩张量
- 文献传递